1.选择题- (共5题)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稽首(jī) 咫尺(zhǐ) 相形见绌(zhuō) |
B.蓬蒿(hāo) 挑衅(xìn) 沧海桑田(cānɡ) |
C.缄默(jiān) 淳朴(chún) 俟其欣悦(sì) |
D.犀利(xī) 籍贯(jí) 汗出浃背(jiā)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罪有应得。 |
B.战士们靠近边缘向下一看,头晕目眩,觉得眼前的大岩来回晃动,自己的身体天花乱坠。 |
C.面对金融危机,如果国家安之若素,那么国民就会大失所望。 |
D.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事倍功半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
4.
(2016年中考贵州黔南州卷)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
B.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
C.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
D.看着人类这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一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
5.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日出喷薄,阳光下,万只竞游的白天鹅在五彩斑斓的湖面上成了美丽的剪影,宛如水上一朵朵袅娜的白莲。它们,________________;时而曲颈低头,娴雅胜似仙子;时而旋转对鸣,轻盈仿佛芭蕾。草地上的天鹅像白雪公主那么美丽,双腿一蹬,跃出优美的弧度,身躯展现天鹅完美的曲线。此起彼伏的叫唤声,犹如飘逸轻柔的交响曲,极富艺术感染力。
日出喷薄,阳光下,万只竞游的白天鹅在五彩斑斓的湖面上成了美丽的剪影,宛如水上一朵朵袅娜的白莲。它们,________________;时而曲颈低头,娴雅胜似仙子;时而旋转对鸣,轻盈仿佛芭蕾。草地上的天鹅像白雪公主那么美丽,双腿一蹬,跃出优美的弧度,身躯展现天鹅完美的曲线。此起彼伏的叫唤声,犹如飘逸轻柔的交响曲,极富艺术感染力。
A.时而如同将军,神气地挺脖昂首 | B.时而神气地挺脖昂首,如同将军 |
C.时而神气如同将军,挺脖昂首 | D.时而挺脖昂首,神气地如同将军 |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6.
那远去的吆喝声
孙德国
一个秋日的午后,风无情地撕扯着路边杨树的树叶,树下一地金黄。
我正坐在窗边的办公桌前翻阅卷宗,突然从窗外飘来一声悠长的吆喝声:“磨剪子来戗菜刀……”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但听起来却是那么熟悉亲切!我急忙站起身探头向窗外望去,儿时飘荡在农村的吆喝声顿时在脑海中响了起来……
那时农村集市稀少,农户中缺少的物品大多是从走街串巷的小贩那里换来的。小贩们一般练就了一副好嗓子,大街上一叉腰,脖子上搭一条毛巾,扬起脖子大喊起来,那声音抑扬顿挫,韵味十足。
孩童们只要听到大街上的吆喝声,顿时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不约而同从各自家中窜出来,瞬间把小贩的车子层层包围,咽着口水盯着那货筐里的东西。
记得有个卖油条的老人,他衣衫黑亮,骑着一辆加重的自行车,车后封着一个红荆条编成的筐,筐里装满了油条。只听他在大街上吆喝一声:“卖果子哩!”声音不高,但极具穿透力。孩童们闻讯便从家中窜出来,跟在老人身后,盯着筐中的油条,贪婪地吮吸着油条飘出的香味儿。要是看到谁家用麦子换油条吃,准会羡慕地回家向父母报告。看到老人卖完油条后用沾油的手往头发上一抹,头发打着绺,油光锃亮。老人从村东走到村西,孩子们也默默地从村东跟到村西,直到老人跨上自行车,渐行渐远,才怅然若失地各自回家。
最萦绕心间的还是那卖货郎的吆喝声。卖货郎手推一辆小推车,上面用铁丝缠绕成网状的笼子,笼子里面放着针头线脑,大碗里盛着孩子们最喜欢吃的糖稀(用玉米熬成的很黏的糖),笼子外则挂着五颜六色的欢喜团(一种用糖粘成的大米球),着实惹人眼馋。货郎把小推车放下,手中拿一面拨浪鼓,极有韵味地一摇,然后亮开嗓门,“洋火洋线,针头线脑,拿烂鞋来换糖稀来……”
婶子大娘们听到吆喝声,应声而出,一边拉着家长里短,一边围着货郎挑火柴和五颜六色的针线。孩子们则直勾勾地盯着货郎车上悬挂着的欢喜团和货笼子里的糖稀。有的小伙伴终于禁不住诱惑,拔腿跑回家中,向父母要只穿破的露脚指头的布鞋,怯生生地递到货郎手中。货郎就会用细细的两截高粱秸秆伸进糖稀碗中快速搅拌,眨眼间一团发红的糖稀递了过来。换来糖稀的小伙伴骄傲地咧着嘴舔着糖稀,就像“皇帝”一般,有着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如发号施令,其他小伙伴此时都会心甘情愿地“俯首称臣”。因为表现好了可以得到“皇帝”的奖赏——舔一口糖稀。也有的只能在一边眼巴巴地望着,随着“皇帝”嘴巴的蠕动,跟着一口一口地咽口水。
“刁钻”一点儿的小伙伴,则施出“诡计”,用家中的小画书来换取糖稀。一幕讨价还价的情景剧上演了。
“让我舔一口,我让你看小画书行吗?”
“什么小画书?”
“《地雷战》可好看了,八路军用粑粑雷把鬼子炸得屁滚尿流!”
“好吧,就一小口!”
……
那街头巷屋的吆喝声,像跳动的音符,给乡村的大人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喜悦,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极为匮乏的年代,那质朴的吆喝声能熨帖人们的心灵,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梦想。
【小题1】文章描写的是儿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的吆喝声,其总的特征是什么?
【小题2】孩童们只要听到大街上吆喝声,为什么顿时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
【小题3】如果把句子“不约而同从各自家中窜出来,瞬间把小贩的车子层层包围,咽着口水盯着那货筐里的东西”中的“窜”改成“跑”,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4】本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孙德国
一个秋日的午后,风无情地撕扯着路边杨树的树叶,树下一地金黄。
我正坐在窗边的办公桌前翻阅卷宗,突然从窗外飘来一声悠长的吆喝声:“磨剪子来戗菜刀……”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但听起来却是那么熟悉亲切!我急忙站起身探头向窗外望去,儿时飘荡在农村的吆喝声顿时在脑海中响了起来……
那时农村集市稀少,农户中缺少的物品大多是从走街串巷的小贩那里换来的。小贩们一般练就了一副好嗓子,大街上一叉腰,脖子上搭一条毛巾,扬起脖子大喊起来,那声音抑扬顿挫,韵味十足。
孩童们只要听到大街上的吆喝声,顿时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不约而同从各自家中窜出来,瞬间把小贩的车子层层包围,咽着口水盯着那货筐里的东西。
记得有个卖油条的老人,他衣衫黑亮,骑着一辆加重的自行车,车后封着一个红荆条编成的筐,筐里装满了油条。只听他在大街上吆喝一声:“卖果子哩!”声音不高,但极具穿透力。孩童们闻讯便从家中窜出来,跟在老人身后,盯着筐中的油条,贪婪地吮吸着油条飘出的香味儿。要是看到谁家用麦子换油条吃,准会羡慕地回家向父母报告。看到老人卖完油条后用沾油的手往头发上一抹,头发打着绺,油光锃亮。老人从村东走到村西,孩子们也默默地从村东跟到村西,直到老人跨上自行车,渐行渐远,才怅然若失地各自回家。
最萦绕心间的还是那卖货郎的吆喝声。卖货郎手推一辆小推车,上面用铁丝缠绕成网状的笼子,笼子里面放着针头线脑,大碗里盛着孩子们最喜欢吃的糖稀(用玉米熬成的很黏的糖),笼子外则挂着五颜六色的欢喜团(一种用糖粘成的大米球),着实惹人眼馋。货郎把小推车放下,手中拿一面拨浪鼓,极有韵味地一摇,然后亮开嗓门,“洋火洋线,针头线脑,拿烂鞋来换糖稀来……”
婶子大娘们听到吆喝声,应声而出,一边拉着家长里短,一边围着货郎挑火柴和五颜六色的针线。孩子们则直勾勾地盯着货郎车上悬挂着的欢喜团和货笼子里的糖稀。有的小伙伴终于禁不住诱惑,拔腿跑回家中,向父母要只穿破的露脚指头的布鞋,怯生生地递到货郎手中。货郎就会用细细的两截高粱秸秆伸进糖稀碗中快速搅拌,眨眼间一团发红的糖稀递了过来。换来糖稀的小伙伴骄傲地咧着嘴舔着糖稀,就像“皇帝”一般,有着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如发号施令,其他小伙伴此时都会心甘情愿地“俯首称臣”。因为表现好了可以得到“皇帝”的奖赏——舔一口糖稀。也有的只能在一边眼巴巴地望着,随着“皇帝”嘴巴的蠕动,跟着一口一口地咽口水。
“刁钻”一点儿的小伙伴,则施出“诡计”,用家中的小画书来换取糖稀。一幕讨价还价的情景剧上演了。
“让我舔一口,我让你看小画书行吗?”
“什么小画书?”
“《地雷战》可好看了,八路军用粑粑雷把鬼子炸得屁滚尿流!”
“好吧,就一小口!”
……
那街头巷屋的吆喝声,像跳动的音符,给乡村的大人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喜悦,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极为匮乏的年代,那质朴的吆喝声能熨帖人们的心灵,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梦想。
【小题1】文章描写的是儿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的吆喝声,其总的特征是什么?
【小题2】孩童们只要听到大街上吆喝声,为什么顿时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
【小题3】如果把句子“不约而同从各自家中窜出来,瞬间把小贩的车子层层包围,咽着口水盯着那货筐里的东西”中的“窜”改成“跑”,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4】本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