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491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3/6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亩(quǎn)   万(rèn)   担(hè)   士(fú)
B.穷(kuì)   畚(qī)   父(kuí)   妻(shuāng)
C.始(chèn)   介(zhòu)   门(jí)   者(nǎng)
D.提(xié)   折(jǐ)   勤(yīn)   脂(yàn)
2.
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雄跨 残损 桥墩 巧妙绝纶
B.侵略 序墓 映衬 交头接耳
C.蔓延 蔷薇 芭蕉 重峦叠嶂
D.雕镂 斟酌 丘壑 自出新裁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4.
下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个四合小院,家家的窗户低矮,是老式对开的方格玻璃窗。
①屋里简朴干净,桌柜上摆着整齐的碗杯,小罐子里插着几双筷子。
②这俗常的景象,现在不多见了,这小玻璃窗,叫人心生温暖。
③黑亮的老铁壶在炉子上吱吱地唱着小曲,隔着窗户也听的清。
④从这家的窗玻璃望进去,开满碎花的窗帘并没拉上。
A.④③②①B.③④①②C.④①③②D.③①②④
5.
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进行了说明。
B.《苏州园林》先总体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全文按先总后分的顺序进行说明。
C.《梦回繁华》一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D.《蝉》一文中,法布尔按照昆虫的一般成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这正是作者别具匠心的地方。

2.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题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小题2】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
(1)往之女家,并敬必,无违夫子。(____)
(2)行乱其所为。(____)
(3)军士吏甲。(____)
(4)丈夫之冠也,父之。(____)
(5)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②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小题1】选文第①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一句从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4分)
【小题2】文中说“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请你结合文章具体说明是怎样配合布置的。
【小题3】选文第②段语言优美,请举一例具体分析。
【小题4】如何理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
【小题5】中国艺术讲究对比映衬美,园林、书画如此,诗歌亦如此,请从你熟悉的写景古诗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请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年,商贾云集,生意兴隆。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二 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版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1)为使解说词句式协调,请你改写“材料一”画线句中的一句,使它与另一句句式一致。
(2)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潍坊风筝的三个特点。不超过20字。

6.作文(共1题)

10.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其中吧。以《节日》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提示:
(1)选一个具体的节日,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也可以是国庆节、劳动节,还可以是其他节日。
(2)除了描写节日的场面,还应该写出人们在节日里的心情,并表达你的感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