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苏省沛县孟庄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4763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8

1.选择题(共4题)

1.

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电池.它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2.

如图所示的细胞类型转换过程为(  )

3.

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  )

4.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其固体质量变化可用图表示,则(80﹣48)克表示的质量为(  )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①为了揭开鸟类语言的秘密,科学家向大自然的鸟巢派出了不少“间谍”,这是一些袖珍电子仪器,包括能自动录音的微型窃听器,与此同时,科学家又用望远镜或录像机仔细观察巢中鸟的一举一动,把叫声和活动对照起来研究,并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所获得的大量数据。

②应用这些方法,弄清了不少“鸟语”的含义。

③1977年英国巴思大学生物学家哈维博士别出心裁地设计制造了一枚“电子鸟蛋”。它可以测出鸟孵卵时的声音等多方面的情况。

④鸟类的语言有哪些特点呢?

⑤“鸟语”的含义极为丰富,有寻找配偶的鸣唱,也有互相联络的歌声,还有报警、示威、恫吓敌害的叫声等等。

⑥鸟类“语言”中也有“方言”、“土语”。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鸟类学家佛令博士发现,正像美国人讲英语、法国人讲法语一样,美国乌鸦的“语言”和法国乌鸦的“语言”也不相同。佛令斯用高质量的录音带,录下美国宾夕法尼亚地方乌鸦的报警声,然后设法放给当地乌鸦听,它们会立刻飞走。可是。放给法国的乌鸦听,它们却无动于衷。反过来,播放法国乌鸦的报警声,宾夕法尼亚乌鸦也没有反应。看来,它们彼此“语言”不通。除了报警,其他像求偶、召唤、觅食等“语言”,法国和宾夕法尼亚乌鸦的“词汇”也不相同。除乌鸦外,佛令斯在研究了海鸥以后,也发现有这种情况。

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鸟类专家,对乌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编成一本《鸟类语言学辞典》。他们统计了二三千种的“语言”。

⑧人类掌握了鸟语的秘密后,就有可能有目的地利用鸟语,定向地管理鸟类,使之为人类服务。在法国有人把乌鸦挣扎时的痛苦凄叫声用录音机录下。再拿到田间播放,临近的乌鸦听到这种声音就惊慌而逃。10天内,这群乌鸦再也不敢飞这个地方采。若用此法驱散群集飞机场的鸟类,避免飞机和它们相撞而失事,应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利用益鸟求偶或合群的召唤叫声的录音,可引来益鸟,使它们啄食害虫,保护森林和庄稼。

【小题1】本文可分三大部分,请在下面的序号内用“‖标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小题2】第1段中,为了揭开鸟类语言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哪些事情?请简要作答。
【小题3】第6段画横线文字,说明了鸟类的什么特点?
【小题4】第8段中,运用了一个例子,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小题5】请简要分析第4段中“极为”这个词语的表达作用。
6.

撒哈拉的变迁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在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   

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勇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者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脚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

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小题1】第1段末尾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
B.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C.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
【小题2】(小题2)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
(______________)一一(____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____)一(沙漠)
【小题3】第4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一句话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小题4】指出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并谈谈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给我们启示。

3.语言表达(共1题)

7.
解释词语
(1)无论是谁都感到很棘手
(2)我独自一人在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上徘徊,希望能找到一块值得保存的文物作纪念。
(3)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
(4)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

4.作文(共1题)

8.
作文
印第安人有一首歌谣:
只有当最后一棵树被刨   
最后一条河中毒  
最后一条鱼被捕----  
你们才发觉
钱财不能吃    
当我们呼吸着城市的废气,承受着各种疾病的威胁,我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绿色大自然的可贵,绿色在向我们呼唤,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请以“人类生存危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得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