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这个柑橘的体积是多大?
(2)这个柑橘的密度是多大?
(3)小明的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1)这个柑橘的体积是多大?
(2)这个柑橘的密度是多大?
(3)小明的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2.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为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 (①或②)线,理由是 。
(2)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 村,理由是 。
(3)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④处修建水电站。选择该处建坝的理由是 。

(1)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 (①或②)线,理由是 。
(2)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 村,理由是 。
(3)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④处修建水电站。选择该处建坝的理由是 。
2.单选题- (共1题)
3.选择题- (共15题)
6.
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3℃,若没有用力甩几下,消毒后又用这支温度计先后测得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甲实际体温分别为36.8℃和38.1℃)。那么两次读数分别应该是 ( )
A.36.8℃和38.1℃ |
B.37.3℃和38.1℃ |
C.36.8℃和37.3℃ |
D.都为37.3℃ |
8.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20毫升,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大于15毫升 | B.小于15毫升 |
C.等于15毫升 | D.都有可能 |
9.
30多年前,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多次观察到:受精卵去掉细胞核后还能进行正常的分裂,但到原肠期(进入原肠期后,细胞开始分化)就停止了发育.下列对这种现象的分析和推理,与观察到的事实相矛盾的是( )
A.细胞的分裂可能不受细胞核的控制 |
B.原肠期以前,胚胎的发育可能受细胞质控制 |
C.细胞核对细胞发育的作用可能发生在原肠期以后 |
D.细胞质是细胞分裂与分化的控制中心 |
13.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一定会减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
16.
有一地理兴趣小组判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时得出以下结论,请你找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图中①、②、③处都有可能发育成河流 |
B.村庄甲及附近地区若有大片农田,最有可能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
C.B处、C处地形部位的名称分别为鞍部、陡崖 |
D.村庄甲位于水电站乙的东北方向 |
18.
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
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
③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
④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
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
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
③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
④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
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⑤ | D.②④⑤ |
4.填空题- (共8题)
19.
如图,表示测定金属丝直径的办法,根据图示情况,回答

(1)细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___;
(2)若在数匝数时多数了2匝,则测量结果将偏_______;
(3)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结果将偏________。

(1)细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___;
(2)若在数匝数时多数了2匝,则测量结果将偏_______;
(3)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结果将偏________。
20.
小明玩耍小刀时,划破了皮肤,他感到疼痛并把手收缩回来,这时小明才发现皮肤被深深划破了,鲜血直流。分析:
(1)皮肤表层是由 组织构成的,出血说明伤口伤到了表皮下的 组织。
(2)感到疼痛并缩手,那是因为 组织和 组织共同起到的作用。
(1)皮肤表层是由 组织构成的,出血说明伤口伤到了表皮下的 组织。
(2)感到疼痛并缩手,那是因为 组织和 组织共同起到的作用。
21.
同学们为了探究提高栽培植物的产量的方法,做了一个实验:同学们选择大白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相同数量、生长状况相似的大白菜幼苗,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
(1)如果选择①②两组进行对照实验,能研究_________(填“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对栽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
(2)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第②组大白菜比第③组长得茂盛,可以说明:在__________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越______,栽培大白菜的产量就越_________。(填“高”或“低”)
温室 | ① | ② | ③ |
二氧化碳浓度 | 5.0% | 5.0% | 0.2% |
温度 | 20℃ | 15℃ | 15℃ |
(1)如果选择①②两组进行对照实验,能研究_________(填“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对栽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
(2)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第②组大白菜比第③组长得茂盛,可以说明:在__________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越______,栽培大白菜的产量就越_________。(填“高”或“低”)
22.
在生物探究过程中,很多需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制成玻片标本,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什么要先在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呢?
(2)有时为了观察得更清楚,还需对玻片标本进行 处理。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什么要先在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呢?
(2)有时为了观察得更清楚,还需对玻片标本进行 处理。
23.
小明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一块奖牌,他想知道这块奖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该奖牌的质量和体积分别14g和2cm3,并算出奖牌的密度为_______g/cm3。小明通过查密度表知道,铜的密度为8.9×103kg/m3,由此他判断该奖牌________(填“是”或“不是”)由纯铜制成的。
24.
产生“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空气对流;二是城市水面小,水的蒸发吸热少;三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________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四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_______和二氧化碳
25.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灾难。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救援力量聚集玉树展开施救。
(1)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由于板块的 或 引起的。
(2)玉树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来自平原地区的救援队员进入灾区会因海拔高, 等原因而引起头晕、呕吐等高山反应。
(1)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由于板块的 或 引起的。
(2)玉树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来自平原地区的救援队员进入灾区会因海拔高, 等原因而引起头晕、呕吐等高山反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