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期末质量评估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4442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5

1.简答题(共1题)

1.
嗨,大家好,我是太空番茄“绿钻石”。可别小瞧我,在种子时期我就和伙伴们去过太空呢!在太空特殊的环境中,我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微妙变化。我长得特别快,果实酸甜浓郁,营养价值极高,成熟后穿的还是“绿衣裳”,很特别吧!
(1)果实中酸甜浓郁的汁液,储存在细胞结构的_____中。
(2)剥开果皮,可以看到很多种子,说明我是_____(填“被子”或“裸子”)植物家族中的一员。

2.选择题(共19题)

2.
在科学兴趣班开展温度测量探究的实验时,小顾同学分别测量了3位同学的体温,由于操作疏忽,每次测量完都没有甩就继续测量下一位同学的体温。现依次测得甲、乙、丙3位同学的体温分别为38.5 ℃,39 ℃,39 ℃,则(  )
A.甲、乙、丙三位同学都病了
B.甲病了,乙、丙是否生病不能确定
C.甲、乙都病了,丙是否生病不能确定
D.甲、乙都病了,丙没有生病
3.
“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实验不属于该方法的是(  )
A.图甲研究泥石流成因实验
B.图乙研究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实验
C.图丙研究地球板块碰撞实验
D.图丁研究分子有间隔实验
4.
用一把铜尺去测量一根铁条的长度(已知在相同条件下,铜比铁胀缩的程度都大),一次是在冬天0 ℃环境中测量,一次是在夏天30 ℃环境中测量,结果(  )
A.两次测量读数相等
B.冬天测量的读数较大
C.夏天测量读数较大
D.读数不相等,但读数大小关系与测量先后有关
5.
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B.    D.
6.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图甲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游走方向,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图乙中的(  )
A.A方向B.B方向C.C方向D.D方向
7.
长白山上有一种奇特的植物,称作狭叶瓶尔小草。这种植物没有种子,具有地下的根和茎,它的叶具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宽而长的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称为营养叶;另一种棒状叶,外表会长出许多孢子囊,内有很多具有繁殖作用的孢子,称为孢子叶。这种同一植株叶的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现象称为二型叶。请你判断该草的植物类型是(  )
A.被子植物B.蕨类植物
C.苔藓类植物D.藻类植物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银杏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B.细胞分裂会使多细胞动植物体内细胞数目增多
C.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地区,气候特征往往是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要使温度高的物体冷却下来,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比0℃的水更好
9.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图示)中提取到了一种无色固体,熔点为156℃~157℃,他们将这种无色固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它可以有效治疗疟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蒿是一种植物B.构成青蒿的细胞有细胞壁
C.青蒿素是晶体D.青蒿素和松香的熔化图像相似
10.
如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
A.B.C.D.
11.
如果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大小和包含关系,下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B
植物体
器官
组织
细胞
C
动物体
器官
系统
细胞
D
地球
地幔
地核
地壳
 
A.AB.BC.CD.D
12.
下表是某同学对9种动物作出的简单分类,你认为他的分类依据是(  )
类别一
蚯蚓、蝗虫、河蚌、蜘蛛
类别二
家鸽、海豚、家兔、蜥蜴、鲫鱼
 
A.水生还是陆生B.体内有无脊柱
C.体温是否恒定D.胎生还是卵生
13.
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
14.
在足球比赛中常常可见:当一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作用。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的是(  )
A.12 ℃B.32 ℃
C.40 ℃D.100 ℃
15.
某同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观察到砝码盒里有200 g砝码1个,100 g砝码1个,50 g砝码2个,20 g砝码1个,10 g砝码2个,5 g砝码1个。称量一铁块的质量时,当调节横梁平衡后,他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发现左盘放有100 g和50 g砝码各一个,游码指在标尺最大值的一半处,则铁块的实际质量应是(  )
A.145 gB.147.5 g
C.152.5 gD.155 g
16.
下列图片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苹果腐烂B.榨取果汁C.面包发霉D.菜刀生锈
17.
每年的冬至前后是晒酱油肉的好时节,小华帮妈妈晒酱油肉,为使酱油肉干得快一点,他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把肉挂在阳光下晾晒
B.把肉放在通风处
C.把肉尽量的展开而不垂叠
D.为确保卫生,用保鲜膜包裹
18.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把酒精灯点燃
B.把海波晶体研成粉末
C.冰块熔化成水
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测质量
19.
关于地球的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赤道略扁,两极略鼓的不透明球体
B.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幔运动的表现形式
C.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D.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于地核
20.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生泥石流时,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处跑
B.大理岩可能由石灰岩变质而来的
C.地震发生时躲到高楼和高压线下避险
D.日本的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3.填空题(共6题)

21.
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___(填序号)。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
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
(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得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的物质的吸热能力____(填“相同”或“不同”)。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该实验存在实验过程较长,受热不均匀、2个酒精灯火焰难以控制等一些问题,你能根据你所学的科学知识对其中的某项加以改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图甲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图乙是某汽车油量表示意图,表示汽车油箱内所剩汽油是 _____L。图丙温度计显示的为绍兴某天早上的最低气温,读数为_____℃。
23.
如图所示是细胞的部分生命活动和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过程;经过B过程形成了_____。
(2)叶肉细胞与图中所示细胞相比,还有_______等结构。
(3)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图中所示细胞时,需要滴加_____,目的是_____。
(4)如果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亮,应调节[ ④ ]_____和[ ⑤ ]_____。
(5)若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 ⑦ ]_____。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为了便于观察,应将装片向 _____移动至视野中央。
24.
从冰箱里取出一袋冰冻的汤圆,放进碟子后置于电子秤上,每隔20分钟记录示数如下:
放置时间/分钟
0
20
40
60
80
100
120
质量/克
622.5
626.5
631.5
633
635
635
635
 
(1)从上表的数据中,你看到了冰冻汤圆质量变化的什么趋势?_______。
(2)你认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
25.
臭氧通常是一种淡蓝色的、有鱼腥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受热极易转化为氧气;二氧化硫遇臭氧微热就会迅速被氧化为三氧化硫,这是除去废气中二氧化硫的理想方法。用于冰箱的致冷剂(就是蒸发时吸热而致冷的物质)如R12会破坏臭氧层,而新型致冷剂R600a不会破坏臭氧层,它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可燃性气体,熔点-159.4℃,沸点-11.73℃。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_____;臭氧的化学性质有_____。(各举一种即可)
(2)在相同压强下,将致冷剂R600a的温度降到-160℃时,它的物质状态是____;当温度在-11.73℃时继续吸热,温度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6.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测量,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消失。
材料二:2005年10月,国家测绘总局公布了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新高度为8844.43米,原1975年公布的高度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
材料三:如图所示为板块局部图。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图示的火山地震带为_________。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材料一的预言:______。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结合材料二、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B.珠穆朗玛峰的实际高度在缩小
C.用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D.2005年测量的最新高度应该比1975年测量的更准确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结合材料三,预测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会不断地______(填“扩张”或“缩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