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玉林、防城港卷)语文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4433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1/7/18

1.选择题(共7题)

1.

某射击小组有20人,教练根据他们某次射击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2.

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形的是(    )

3.

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形的是(    )

4.

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如右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

5.

{#mathml#}1112{#/mathml#}的倒数是(    )

6.

{#mathml#}1112{#/mathml#}的倒数是(    )

7.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2.诗歌鉴赏(共1题)

8.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七题。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救救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遍油然而生。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戴震难师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言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先生是年乃能言/ 乃不知有汉
B.师应之曰/不应有恨
C.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D.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春冬之时
【小题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日数千言不肯休。译文;每天阅读并背诵几千字还不愿意停下来。
B.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译文:(戴震)问私塾先生:“这些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说的,又是曾子记述的?”
C.曰:“几二千年矣。”译文:(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译文:“然而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震很迟才会说话,但他很聪明,跟随老师读书,读过的文章都能背下来。
B.戴震不仅勤奋,而且好问,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喜欢寻根究底问为什么。
C.私塾先生被戴震的问题问住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赞扬他说:“你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
D.戴震自幼读书即不能不唯师,不唯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很值得我们学习。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10.
人情似纸
刘心武
①提心吊胆地说真话那阵,说了那么多,毋庸提心吊胆便可倾吐真话这阵,却什么也懒得说。
②我曾到那间空间极小的贮藏室去看他。我们交流得很畅快,眼波的流动中有许多的情谊。现在他有三十倍大的空间,我却不去迈那门槛。他也不来请我迈那门槛。似乎也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地方。只是不再有那么多的情感了。淡了,薄了,甚至弥散了。
③据说人情似纸的“纸”现在不是“秀才人情纸半张”的那“纸”,而是赵公元帅笔下的那“纸”,即通货。社会的物质繁荣据说必须付出精神沦丧的代价。又据说落伍者看来是精神沦丧,而先锋眼中却是可喜的精神瓦解,但先锋们犹未能指出旧精神瓦解后应诞生的新精神究竟是什么,有的先锋中的先锋则说只需要瓦解无需重构“凤凰涅槃是可笑的,凤凰只应焚毁,何必重生?”
④我却仍愿抓住一点自认为是永恒的东西,哪怕只有游丝般微弱。那永恒的东西里就有人情,似纸的人情。纸很薄,却可以写情书,写诗,写温情的句子,写必要的问候,当然还可以画画儿,可以折成一只船,放在小溪里,任其顺细碎的波浪旋转着漂向远方。
⑤记得一年前到纽约的头一天,傍晚十时分,曼哈顿万家灯火中,也有了我小小的一盏。在简单而舒适的下榻处,桌上有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写着温暖的句子。人情似卡片么?我却自去冬以后,再没给留下卡片的人寄去哪怕是一张薄薄的纸。我总埋怨着别人的情在淡在薄在弥散,自己呢?从别人的眼中看我,该也吃了一惊吧,怎么会变成了这样?比以前冷,比以前硬,比以前懒,却比以前更会为自己辩解。
⑥以前的时代,人情或许似醍醐,厚重粘稠?如今是人被纷至沓来的信息和事务碾扁熨平的时代,人情随之也轻薄寡淡了,人更多地依靠内心的支撑而更少希翼,心外的扶持。人类进步而人情在萎缩,真的么?
⑦也许是因为现在“移情”的条件好多了,可以移向唱片、电视和电脑,移向在古董和假古董,移向需要每天饲食的猫、鸟、鱼、兔,移向需要浇水剪枝施肥换盆的花草,移向小小的邮票,移向书报,总之可以更彻底地从活生生的人面前移开去。
⑧但心中仍不免时时逸出一丝两丝一缕几缕一片几片的活生生的人的沟通欲望,化为思念,化为莫可名状的思思绪,最后就拽过一张纸来,想在上面写一些情,一些别人可能并不呼应并不需要的字、词、句和标点符号……人情确确实实就是一张纸。
⑨当我从淡薄中想起人家时,人家或许正在从残存的印象中摆脱出去而正在忘却我。曼哈顿的灯火啊,哪一盏下面尚有关于我的一缕思绪?
(选自《时文选粹》第2辑,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3段中的三个“据说”含义相同,都表达了作者的否定态度。
B.第47段连续用多个“移”字,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们种种“移情”生活习惯的痛惜之情。
C.第3段“凤凰只应焚毁,何必重生”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先锋中的先锋”的观念的讥讽态度。
D.第9段后一句的意思是:一年前曾经给予我温情的曼哈顿,现在已经没有人挂念我了。
 
【小题2】.纵观全文,最能体现文章标题“人情似纸”意思的一段是(3)
A.第2段
B.第4段
C.第8段
D.第9段
 
【小题3】.文中说“人情确确实实就是一张纸”,请你就作者的这一观念写上简洁的批注,表达你的评价和看法。(含标点不超过40个字,4分)
11.
”文章修改(9分
茶与咖啡与白开水
①我不爱茶,因为它显得太忧虑;我也不爱咖啡,因为它显得太紧张;[A]我爱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因为它可以让人于无味处品滋味。
②喝茶的时候,得营造几分淡雅娴静,才配得上清茶的袅袅香气;[B]喝咖啡的时候,最好深处闹市中心的咖啡屋,来一份西式点心,听一首摇滚音乐,方有一种时尚的味道。可是我不喜欢这样,何况,我没有上好的茶具和茶叶,也不会煮咖啡。
③我爱白开水。
④无需太多的讲究,玻璃杯可以,纸杯也行。放在手里,望见杯底的手印,清纯得可爱,使人不由得想起那一串丁冬作响的山泉,清澈见底。喝一口,没味吧,不过,心里颇有久旱逢雨的感觉,滋润得很,舒服得很。
⑤茶和咖啡是要“品”的,你不能捧着精致的茶具,往嘴里猛灌一本浓苦的茶,更不能用又甜又苦的咖啡填满自己的胃;[C]你只有一口一口细细品,慢慢呷,才不会辱没它们的“风度”。
⑥而白开水不同,它的本性,预示它不可能盛在在精致而昂贵的白瓷茶盏或是绘着印象派画幅的杯子里。它或许被装载一直军用水壶里,赶走了小战士满身的疲惫;它或许被装在一只塑料杯中,驱除了炼钢炉旁公认的火气;[D]它或许被装在一只普通粗糙的搪瓷缸中,给正午仍在田间劳动的农民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了解渴,会大声赞叹白开水的美味,而不是茶楼或餐厅流出的那些或幽怨或另类的文字,因为它是如此真诚清纯,值得人真心去爱。
⑦我爱白开水,爱他的纯净透明,爱它的一股朴素味儿。从那淡而无味的白开水里,我喝出了劳动人民的淳朴辛劳,喝出了一个可爱的形象。
【小题1】文中A、.B、C、D四处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处是(3分)
【小题2】下列对文章划线语句的修改,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弟1段划线句中的“我”后加一个“独”字以强调爱之深。
B第2段前一个划线句表意不完整,在句末加上“的氛围”三个字。
C第2段后一个划线句的两句位置对调。
D第5段划线的“浓苦”改为“又浓又苦”。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3段与上文衔接不紧,应加上连词“于是”作过渡。
B第6段划线的句子应删去。
C增加“我爱白开水”作为结尾段更好。
D文章标题不恰当,以“白开水”为题才合适。

5.作文(共1题)

12.
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曾经阅读的有关春天的诗文给你留下怎样的认识?刚刚过去的春季给你留下怎样的记忆?正在经历的人生之春又给你留下怎样的体验?
请根据你的经历、认识和感悟,以“春天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内容自选,立意自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 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编写故事,介绍说明等等;
(3) 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4) 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5) 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