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华师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六章测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44172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5

1.简答题(共5题)

1.
阅读“台湾海峡的变迁”,回答问题。
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为海洋,在距今约4 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升时沉,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
(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________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板块之间。
(2)资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时分时连”,请解释:“时连”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时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煤是由陆地上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你能解释这一怪现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面吹风。
(1)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该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是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做实验二时,某同学想: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可见在干旱地区,______________是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3)这两个实验模拟了以___________(填“外力”或“内力”)为主形成的地貌。
(4)如图是一位同学外出考察时拍摄的照片,你认为图示地貌所属的类型是(_______)

A. 海蚀地貌 B. 冰蚀地貌 C. 风蚀地貌 D. 水蚀地貌
(5)下述地区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是____________(多选)。
A. 东非大裂谷 B. 喜马拉雅山脉 C. 马里亚纳海沟  D. 埃及的“狮身人面像”
A.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B.长江下游三角洲
3.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码所表示的板块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
(2)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为________。
A.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
(3)基本被大洋覆盖的板块是________。(填序号)
(4)用板块知识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它位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
4.
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是:A____________板块,B____________板块,C____________板块。
(2)读图,根据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方向,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____)
A.地中海会逐渐扩大,红海会逐渐消失
B.位于①处和②处形成的山脉都有可能继续增高
C.欧洲西部沿海比亚洲东部沿海地壳运动活跃
D.马六甲海峡附近的岛屿地壳活动比较稳定
(3)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这个小岛白天出现,晚间又消失了,这个小岛的这种变化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吗?如果不是,那么可能的原因会是什么?______。
5.
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_______)
(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_______)
(3)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_______)

2.选择题(共20题)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是由岩石圈和软流圈组成的
B.地球内部的软流圈位于地核中
C.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的顶部组成的
D.地球内部结构中,厚度最大的是地幔层
7.
温州雁荡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的岩石主要以火山活动形成的岩浆岩为主。火山活动是(  )
A.地表风化的结果B.地表流水侵蚀的结果
C.冰川移动的结果D.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8.
我们可以在浙江省余姚龙泉山的岩壁中,看到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带状岩层,这能说明
A.螺蚌等生物原来是生活在山崖上的
B.地形是在变化的,海陆也会发生变迁
C.地形是稳定不变的
D.地形发生的改变都很剧烈
9.
下列不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
A.地壳运动B.地震
C.流水D.火山
10.
下列各图反映的自然现象,主要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沙漠中的岩石B. 冰斗谷
C.华山北坡大断崖D. 溶洞
1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几千万年后将消失的海洋是(  )
A.地中海B.大西洋
C.红海D.印度洋
12.
下列现象能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是()
①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
②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③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的痕迹
④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每年都在扩大
A.① ②B.② ③C.② ④D.③ ④
13.
地球内部有一个“液态区”,区内物质一旦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该“液态区”位于()
A.地壳B.地幔C.地核D.地核和地幔
14.
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C.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15.
世界上最早发明地震仪的国家是(  )
A.中国B.埃及
C.印度D.日本
16.
某班级开展“汶川十年,防震减灾知识宣讲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听从指挥有序撤离B.地震时应乘坐电梯迅速离开
C.地震时应撤离到相对空旷地带D.地震被困后躲在卫生间墙角
17.
甲地处于两个板块交界地带,乙地处于板块内部,对比甲乙两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B.乙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C.甲地不易发生火山地震D.乙地多火山地震分布
18.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
B.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C.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
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19.
下列现象可能为地震前兆的是(  )
A.出现地光B.井口涌水
C.鸡飞狗跳D.以上都是
20.
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山称为(  )
A.活火山B.休眠火山
C.死火山D.火山锥
21.
下列有关内、外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因为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C.内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
D.干旱地区的外力因素是冰川,湿润地区的外力因素主要是流水
22.
下列不属于地震发生时情况的是(  )
A.遍地干旱、作物枯萎
B.大地上下颠簸,左右摇晃,房间中吊灯激烈摆动
C.大地褶皱开裂,地面隆起或陷落
D.山体发生滑坡,河水翻滚
23.
石灰岩地区峰林、溶洞、石林等独特地貌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流水溶蚀作用B.冰川侵蚀作用
C.岩层断裂D.风力侵蚀作用
24.
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因对应的是(  )
A.雅安地震——人类活动B.四季更替——地壳运动
C.海陆变迁——太阳活动D.地形变化——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25.
地球上总有许多自然灾害现象,下列灾害现象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
A.2011年3月,日本附近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
B.2010年3月,山西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
C.2012年8月,台风“海葵”在象山登陆造成巨大破坏
D.2011年5月,哥伦比亚大雨引发的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

3.填空题(共6题)

26.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 ― 学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全球由   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27.
绝大多数的地震是由于地球________的力量使地壳产生变形、错动而造成的____。
28.
连线:
29.
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引发了人们对灾区的高度关注。
(1)地震是地壳变动的形式之一,板块的碰撞和_____________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_____________,如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升高;板块的张裂形成___________,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不断加宽。
(2)灾区普降暴雨,局部引发山体滑坡。为预防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__)
A.修建水库、调蓄水流B.退耕还林、封山育林C.建立预测、预报、救灾体系
30.
浙江桐庐的瑶琳仙境主要是因__________(填“外力作用”或“内力作用”)而形成的;黑龙江的五大连池主要是因______(填“外力作用”或“内力作用”)而形成的。(注:五大连池是火山湖)
31.
地球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等,它们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球表面变得________。来自地球外部的力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它们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5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