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6题)
1.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__________,容易发生地震。
(2)如图为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_______(填地层结构名称)。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__________,容易发生地震。
(2)如图为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_______(填地层结构名称)。

2.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板块的名称: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_____,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多火山和地震。
(3)由于板块运动,地中海会不断地_____(选填“扩大”或“缩小”),因为地中海处在两大板块的_____(选填“张裂”或“挤压”)地区。

(1)写出板块的名称:
A._____; | B.____; | C._____; | D._____; | E._____; | F._____。 |
(3)由于板块运动,地中海会不断地_____(选填“扩大”或“缩小”),因为地中海处在两大板块的_____(选填“张裂”或“挤压”)地区。
3.
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1)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_____。
(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_____。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3)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_____。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火山和地震
D.全球气候的变化

(1)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_____。
(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_____。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3)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_____。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火山和地震
D.全球气候的变化
4.
阅读“台湾海峡的变迁”,回答问题。
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为海洋,在距今约4 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升时沉,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
(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________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板块之间。
(2)资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时分时连”,请解释:“时连”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时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煤是由陆地上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你能解释这一怪现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为海洋,在距今约4 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升时沉,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
(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________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板块之间。
(2)资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时分时连”,请解释:“时连”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时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煤是由陆地上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你能解释这一怪现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面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面吹风。
(1)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该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是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做实验二时,某同学想: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可见在干旱地区,______________是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3)这两个实验模拟了以___________(填“外力”或“内力”)为主形成的地貌。
(4)如图是一位同学外出考察时拍摄的照片,你认为图示地貌所属的类型是(_______)

A. 海蚀地貌 B. 冰蚀地貌 C. 风蚀地貌 D. 水蚀地貌
(5)下述地区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是____________(多选)。
A. 东非大裂谷 B. 喜马拉雅山脉 C. 马里亚纳海沟 D. 埃及的“狮身人面像”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面吹风。
(1)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该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是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做实验二时,某同学想: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可见在干旱地区,______________是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3)这两个实验模拟了以___________(填“外力”或“内力”)为主形成的地貌。
(4)如图是一位同学外出考察时拍摄的照片,你认为图示地貌所属的类型是(_______)

A. 海蚀地貌 B. 冰蚀地貌 C. 风蚀地貌 D. 水蚀地貌
(5)下述地区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是____________(多选)。
A. 东非大裂谷 B. 喜马拉雅山脉 C. 马里亚纳海沟 D. 埃及的“狮身人面像”
A.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 | B.长江下游三角洲 |
6.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的地形是_____,B表示的地形是_____,C表示的地形是_____,G表示的地形是_____。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
(3)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m,乙山位于甲山的___方向,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cm,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m。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_____(填名称)处。

(1)A表示的地形是_____,B表示的地形是_____,C表示的地形是_____,G表示的地形是_____。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
(3)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m,乙山位于甲山的___方向,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cm,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m。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_____(填名称)处。
2.选择题- (共20题)
8.
2018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以下关于防震减灾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
②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之处
③发生地震时不要慌乱,尽可能关闭电、火、煤气
④地震躲藏时要牢记“蹲下、藏身、抓牢”三要素
⑤发生地震时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等,可迅速躲在广告牌、树等下面
⑥撤离时要保护好头部,不要翻窗、跳楼,可乘坐电梯迅速逃离
①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
②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之处
③发生地震时不要慌乱,尽可能关闭电、火、煤气
④地震躲藏时要牢记“蹲下、藏身、抓牢”三要素
⑤发生地震时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等,可迅速躲在广告牌、树等下面
⑥撤离时要保护好头部,不要翻窗、跳楼,可乘坐电梯迅速逃离
A.①③④⑤ | B.①②⑤⑥ |
C.①②③④ | D.③④⑤⑥ |
9.
《大西洋月刊》曾报道,在全球大约1500个活火山中,每年约有50个左右活动剧烈。2018年10月3日,印尼苏拉威西岛火山爆发,火山口喷出的大量灰烬、烟尘以及炙热的熔岩直冲云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发物会造成空气污染 |
B.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
C.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圈 |
D.火山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一带 |
13.
温州雁荡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的岩石主要以火山活动形成的岩浆岩为主。火山活动是( )
A.地表风化的结果 | B.地表流水侵蚀的结果 |
C.冰川移动的结果 | D.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
14.
我们可以在浙江省余姚龙泉山的岩壁中,看到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带状岩层,这能说明
A.螺蚌等生物原来是生活在山崖上的 |
B.地形是在变化的,海陆也会发生变迁 |
C.地形是稳定不变的 |
D.地形发生的改变都很剧烈 |
16.
地球上总有许多自然灾害现象,下列灾害现象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
A.日本附近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 |
B.山西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 |
C.台风“海葵”在象山登陆造成巨大破坏 |
D.哥伦比亚大雨引发的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 |
18.
“印尼大地震”“智利大地震”“日本大地震”……人们戏言“地球进入了地震模式”,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 |
B.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 |
C.主要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
D.是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
19.
地理科学探索是正确认识地理现象和事物的途径之一,一般包括“观察发现—大胆假设—寻找证据(实验验证)”等过程。尼泊尔大地震发生之后,爱动手的李明上网查找了近几年全球发生的6级以上的地震,并在板块分布图上标注了位置。据此,你认为李明在查找资料之前,作出的合理假设是( )
A.大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边界处附近 |
B.大地震很容易引发海啸 |
C.发生地震的地方容易喷发火山 |
D.主震发生之后,还会发生余震 |
20.
下列现象或事件不能作为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的是( )
A.华山的悬崖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 |
B.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
C.2018年2月26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7.5级地震 |
D.2018年7月30日,新疆阿克苏温宿县突发泥石流灾害 |
21.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已过去8年,逾5万灾民仍在等待回家。该次地震,说明当地( )
A.位于太平洋板块中部的“活跃区” |
B.位于太平洋板块中部的“稳定区” |
C.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
D.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
22.
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
②华山北坡大断崖
③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
④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
②华山北坡大断崖
③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
④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24.
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该国的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附近居住,主要原因是( )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
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
C.温泉众多,为疗养养生 |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
3.填空题- (共6题)
28.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 ― 学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全球由 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1.
各种地形的成因:
黄土高原——_____;
珊瑚礁——_____;
新安江水库——_____;
溶洞——_____;
河口三角洲——_____;
夏威夷群岛——_____;
阿尔卑斯山——____。
黄土高原——_____;
珊瑚礁——_____;
新安江水库——_____;
溶洞——_____;
河口三角洲——_____;
夏威夷群岛——_____;
阿尔卑斯山——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6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