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shěng) 潺潺(chán) 行辈(háng) 叱咤(zhà)风云 |
B.羁绊(jī) 蓦然(mò) 冗杂(rǒng) 戛(gā)然而止 |
C.粲然(càn) 晦暗(huì) 喝彩(hē) 浑身解数(jiě) |
D.瞋视(chēn) 凫水(fú) 撺掇(cuān) 尽态极妍(yán) |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大彻大悟 叹为观止 仙山楼阁 参差不齐 |
B.包罗万象 奇伟磅礴 悲欢离合 息息相通 |
C.变幻多姿 高视阔步 低回婉转 哑雀无声 |
D.本色当行 鞠躬尽瘁 盛情难却 挺身屹立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无所不为的程度。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阡陌交通________ ②便要还家________
③子之哭也________ ④苛政猛于虎也________
【小题2】甲文两段中有四个词的意思相同,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4】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_;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突出主题。
【小题5】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阡陌交通________ ②便要还家________
③子之哭也________ ④苛政猛于虎也________
【小题2】甲文两段中有四个词的意思相同,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4】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_;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突出主题。
【小题5】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画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日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小题1】写出文中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小题2】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 )
【小题3】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并写在下面。
【小题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
【小题5】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父亲的画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日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小题1】写出文中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小题2】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 )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
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
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 |
【小题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
【小题5】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7.
阅读下面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提取主要信息。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MH370客机失联后,我国交通运输部、国防科工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海警局、军方等有关部门共派出18艘船只与军舰、8架直升机、5架固定翼飞机,协调66艘过往中国商船和20艘渔船协助搜寻,动用21颗卫星并协调国外,16颗卫星提供数据支持,全方位搜寻。截至4月28日,中国政府已累计为在京家属开展医疗和心理巡诊8067人次、医疗处置1138人次、心理干预797人次,为262名有需要的家属安排体检,组织航空航天和法律等领域专家举办专业知识咨询讲座6次,1000余人次参加。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MH370客机失联后,我国交通运输部、国防科工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海警局、军方等有关部门共派出18艘船只与军舰、8架直升机、5架固定翼飞机,协调66艘过往中国商船和20艘渔船协助搜寻,动用21颗卫星并协调国外,16颗卫星提供数据支持,全方位搜寻。截至4月28日,中国政府已累计为在京家属开展医疗和心理巡诊8067人次、医疗处置1138人次、心理干预797人次,为262名有需要的家属安排体检,组织航空航天和法律等领域专家举办专业知识咨询讲座6次,1000余人次参加。
4.名著阅读- (共1题)
8.
名著阅读。
今天柯察金第一次独自到花园里去散步。他屡次问我,他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我告诉他说快了。那两个姑娘一到接见的日子就来看他。现在我明白他疼痛的时候为什么不呻吟的道理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呻吟时,他回答说:“您读读《牛虻》,就明白了。”
(1)本文选自《____》,选文中“两个姑娘”,其中一个指的是_____(填人名),另一个指的是塔季亚娜。
(2)在保尔·柯察金看来,小说《牛虻》能让他不呻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柯察金第一次独自到花园里去散步。他屡次问我,他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我告诉他说快了。那两个姑娘一到接见的日子就来看他。现在我明白他疼痛的时候为什么不呻吟的道理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呻吟时,他回答说:“您读读《牛虻》,就明白了。”
(1)本文选自《____》,选文中“两个姑娘”,其中一个指的是_____(填人名),另一个指的是塔季亚娜。
(2)在保尔·柯察金看来,小说《牛虻》能让他不呻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