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诘难(jié) 鲜为人知(xiǎn) 悲恸(tòng) 一抔黄土(póu) |
B.秩序(chì) 咄咄逼人(duō) 联袂(mèi) 挑拨离间(jiàn) |
C.急遽(jù) 奄奄一息(yǎn) 伫立(chù) 强聒不舍(guō) |
D.驽钝(nú) 擎天撼地(qíng) 冗杂(rǒng) 恪尽职守(gè) |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
A.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育才学校决定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的规模与速度。 |
B.深受天津人民喜爱的曲艺名家苏文茂先生,是津味相声的杰出代表。 |
C.随着对各区县的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当地义务教育达标状况有了全面了解。 |
D.市十六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新修订的《济宁市开发区新区条例》。 |
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①由于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声音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并把它长期地保持下来。
②人类社会也因此发展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
③这种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
④这样就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人类社会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系统地保留和传播。
A.②①④③ | B.③①④② | C.②③④① | D.③②①④ |
A.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
B.《昆虫记》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
C.《名人传》《巴黎圣母院》《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分别是罗曼·罗兰、雨果、高尔基。 |
D.傅雷是一位尽责的父亲,他教导傅聪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3.诗歌鉴赏- (共1题)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小题1】虞世南的《蝉》从题材上看是一首______。诗人用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来表现自身的______品格,这是典型的______手法。
【小题2】请你说说诗歌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这世上没有你不行
①人为何而生?每一个人,既生于世,必有他独特的用处。
②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大房子,只留下偏处旧地产一隅的小茶室自住。
③这件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十七岁的男孩在伊豆山投海
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孤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
④老太大到警察局要求和男孩见面,警察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男孩谈谈。
⑤“孩子,”她说时,男孩扭过头去,像块石头,全然不理睬她,老太太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了你没人能办到的事的吗。”
⑥她反复地说了好几次,男孩突然回过头来,说道:“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连父母都没有的孩子?”
⑦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回答:“对,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妙事。”
⑧男孩冷笑道:“哼,当然了!你想我会相信这套?”
⑨“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她说一
⑩“老糊涂……”男孩嘴硬腿不硬,还是跟着走了出来。他当然不愿意留在警察局,但也别无去处。
(11)老太太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她却对男孩爱护备至。男孩也慢慢地不像以前那么倔强,内心变得安稳平和了。
(12)为了让他培育些有用的东西,老太太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十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萝卜熟了,老太大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
(13)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愉快地吹奏自娱,老太太听了也很高兴,赞道:“除了你没有人为我吹过笛子,乔治,真好听,”
(14)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大便把他送到高中念书。高中毕业,乔治白天在地下铁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大学夜间部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
(15)学生们常用手摸着乔治健壮的肩膀说:“啊!你真是又高大又健壮!”
(16)“你因为胸部这么厚实,所以中气足,吹起笛子来能一口气吹那么久,是吧?”
(17)“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
(18)听了盲学生的话,乔治对老太大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到的妙事了。”
(19)“你瞧,对吧?”老太太说,“你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领悟盲人的苦处。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为别人做美妙的事。你十七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你大声呐喊,说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慈悲之心。”
(20)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21)他们两人已把身受的痛苦化为仁慈。因为悲痛在心灵深处造成的创伤,能增强一个人的体会与体贴他人之心。
(22)老太大说:“尽量让那些不幸的人知道活着的快乐——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
的快乐。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甚至像我们这样精疲力竭、对生活不满而又厌倦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23)在老太太的茶室里,年轻的乔治利用假日自撰笛曲,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把流水、浪潮以及绿叶中的风声,都谱了进去。那些孩子眼虽不明,手却能写,为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小题1】选文第④~⑳段,乔治见到老太太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选文,补全下面横线上的内容。
冷漠怀疑——A__________——愉快自信—-B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文第⑦段和第(18)段中先后提到了“妙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妙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妙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作者为什么写老太太让乔治种生长迅速的萝卜?
【小题4】选文第⑮段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5】选文第(21)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小题6】选文中盲学生为什么把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知冷知热的地球彩衣
①地球有各式各样的衣裳,五颜六色,绚丽多彩,而且会随岁月的更替而改变。
②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冬天暖和,夏天凉爽。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的热量特别多,使1立方厘米的水升高1℃所需的热,足以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或是5立方厘米的花岗岩也升高1℃。当阳光强烈时,水把大量的热吸去,起到了降低气温的作用;当天气转冷后,水又把热陆续放出来,使气温不致降得太低。
③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1/5的土地穿着黄色的衣裳。这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区,它使那里的气温热时特别热,冷时特别冷。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浇油,起着与海洋相反的作用。在沙漠中,昼夜温差常常达到好几十摄氏度。
④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一方面由于它本身吸收容纳热量的能力比水要差许多,同时也因为它不能像海洋那样经常把大量水蒸气输送到空中,使那里的空气保持比较潮湿的状态。
⑤大气是调节地球“体温”的透明衣裳。它拦截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同时也阻拦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假使没有大气,被太阳照着的地方就太热,而晒不到的地方就太冷了。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其含量越多,吸热能力就越强,所以海洋上潮湿的空气比沙漠上干燥的空气更能吸热保暖,调节温度。
⑥在高山上,空气稀薄,水蒸气的含量也少,热量来的虽多,去得也快,到了一定程度,支出更超过了收入。那里常常终年被积雪所掩盖。
⑦两极也是终年穿着白色衣裳的地区,那里因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阳光是斜射的,阳光在大气中旅行的路线长,沿途被拦截阻挡掉的热就多,所以到达地面的热量少,因此两极的气候严寒。地面得到的热量已经少了,白色的衣裳更将这些热大量反射掉。刚落下的白净的雪能把射到地面的90%左右的热反射回去,这就使温度更低了。
⑧包括两极和高山地区在内,地球上约有1/10的陆地终年穿着白色的衣裳。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穿上白衣裳的地区就更多了。这些白色的衣裳对地球上的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气象学家吕炯等已发现,北方海洋的结冰量和我国长江流域旱涝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至于那种面积广大的终年积雪的地区,更是冷空气的制造厂,广泛地影响着天气的变化。
⑨能够使地球上冷暖干湿更加适合人类需要的,是绿色的衣裳。植物掩盖着地面,掩盖得最密的是森林,它对改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惜的是,和我国辽阔的领土面积比较起来,森林面积显得太少了。
⑩地球的衣裳和气候的关系如此密切,因此我们必须要使它穿得合适。这是有可能做到的,目前也正在做。修水库、扩大水田是为了使陆地上有更多的地区穿上蓝色的衣裳;黑化冰川,使白色衣裳变黑的工作也已开始了。还有更多的为大地剪裁衣裳、描龙绣凤的工作要我们进行。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
【小题1】选文中“蓝色衣裳”指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小题2】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小题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1/5的土地穿着黄色的衣裳。
【小题4】文章第④段中“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句中“这样”一词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小题5】文章第⑩段中写道:“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请你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做才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
5.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