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37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5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粼峋(lín)    告罄(qìng) 飒爽(shà) 猝然长逝(cù)
B.沧俗(cāng)   搓捻(niǎn) 稽首(qí) 廓然无累(kuò)
C.招徕(lái)    发怔(zhèng)    吮吸(xǔn) 如法泡制(páo)
D.妖娆(ráo)    枘凿(ruì) 癖好(pǐ) 姗姗来迟(shān)
2.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立人得知史迪威将军被召回国的消息,如雷贯耳,不禁呆立半晌。
B.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广大民众对此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C.来此旅游的人们,面对着北帝山的奇山异水,都为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造化所惊叹。
D.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抱着既往不咎的态度,恶意篡改侵华历史,这是中国人民绝不可接受的。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地区的高。
B.节日期间,人们不仅可以欣赏鹏山旖旎的生态风光,还能欣赏到风情万种的原生态瑶族歌舞。
C.依法打击网络暴力,为网民理性表达树立健康有序的规则体系。
D.清明节小长假,南宁市高速路出口车流量持续高涨,有可能刷新春节车流量。
4.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清面兽杨志潜心仕途,但先在黄河丢了生辰钢,后在黄泥岗丢失花石纲,不得不落草桃花山,并投奔梁山,最终在征方腊时病逝。
B.《朝花夕拾》是鲁迅所作的一部回忆性散文的结集。它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
C.《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啊瞒兵退斜谷”。其中,“曹阿瞒”即曹操。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成功塑造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这一英雄人物,他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值得我们学习。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古诗文阅读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内容理解错误的的一项是(    )
A.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漫长的贬谪生活。
B.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颈联借“沉舟”“病树”表达对仕宦沉浮、世事变迁的感伤之情。
D.尾联表达了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以及振奋精神的决心。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全石以为底 项燕为楚将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D.以其境过清     以塞忠谏之路也
【小题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   (2)不可久居   居:______
(3)二十三年弃置身 弃置:______  (4)到乡翻似烂柯人  翻:______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记承天寺夜游》所叙述的事情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小题6】《小石潭记》在描绘景物时运用多种描写和修辞手法,值得我们借鉴。请从正侧面结合方面结合语句进行赏析。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花开一树,馨香满怀
①女孩儿向来快乐,读了初中却有了烦恼。不是成绩不理想,是因为她当了班长。女孩儿觉得,大家应该是听她的,当时报名竞选班长的五六个人,就她得票最高,几乎满票。然而,讲台下这群少年像是专门颠覆常理的高手。每当自习时她吼破了嗓子拍坏了板擦,还是没能让台下说话争吵的安静下来。她走下讲台,一个个指名道姓地提醒,这边安静了,那边的声音又起来了。她觉得自己在和此起彼伏的吵闹声玩打地鼠的游戏,纵然自己有三头六臂,也无法让吵闹声同时消失。女孩儿就生气了,掉了眼泪,奔去办公室找班主任老师哭诉。
②老师来了,捧着作业,还有笔和软面抄,老师要把优秀的记下来,发作业时表扬。老师走到班里把手里的东西放到教室最后的一张课桌上,那是老师开学第一天就放在那里的。老师说,她也要和同学们一起听课。一堂课下来,老师直喊累,坐得腰疼,就在走廊上活动腿脚。孩子们笑着跳着围向老师,刚才还笼罩在大家心头的陌生感顿时烟消云散,他们一个课间就成了朋友。
③老师一句话也没说,把黑板擦了,把扫帚拖把摆放整齐,又正了正几个挤歪的课桌,坐在桌前的孩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师在过道里走了一圈,弯腰捡起了几张纸屑,把两支学生掉落的笔轻轻地放到课桌上,又有两个孩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师回到座位上,批改作业。
④渐渐地,说话的声音少了,争吵的声音低了。一直伏在课桌上的女孩儿听见于勤他们几个终于安静下来了。女孩儿悄悄地挺直身子,平时最难管的调皮鬼刘英平正蹑手蹑脚地从讲台上下来,黑板上是他那歪歪扭扭的字:老师累了,请让老师休息!!!老师真的伏在课桌上呢。女孩儿叹服:还是老师厉害!老师就是老师,有威信!
⑤女孩儿发现,不知道啥时候,老师又在看书了。
⑥再到了自习的时间,女孩儿又是哭着去了办公室。这次,老师刚来班里就安静了,女孩儿甚至觉得,他们是在她一出教室门就安静下来了。讲台上,新换的板擦又裂成两半,老师示意女孩儿跟她一块儿到教室外面去,她们一起下了楼,在操场边的草坪上坐下来。
⑦女孩儿还没从气愤中走出来,低着头一个劲儿地扯地上的草,老师微笑着,听女孩儿一条条罗列那群家伙的罪状。女孩儿说完了,央求老师管严些,好好惩罚那些爱说闲话废话的学生。老师笑着说:“我去教室他们就没说话呀。”“你是老师,他们才不买我的账呢!”女孩儿说。
不知什么时候,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清幽的花香。夏末秋初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两个人都被花香吸引,两个人都不再说话,不远处的一丛月桂开得正好。老师站起来说:“我去给你摘几朵花吧,犒劳犒劳你为班级做的服务。”女孩儿立即惊怕阻止:“老师,你怎么可以破坏花草呀?”
⑨老师低头看着女孩儿面前的一撮扯断了的草说:“你不也破坏了吗?”女孩儿不好意思起来。“你不会摘花,我也不会摘,任谁也不忍心去破坏一棵开了花的树。”老师揽了女孩儿的肩,接着说,“花儿开在自己的枝头,没有说话,不会制止别人。花儿自管自顾地开放,却有唤醒人的力量,花的幽香会唤醒人们心中的美好和对美好的向往。如果我们能做一棵树,一棵会开花的树,用一树的花香唤醒他人,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⑩太阳更加温暖地照耀着,周围空气里花的幽香似乎在这温暖里发酵,泛起一串串的气泡,一串串的气泡带起了沉在女孩儿心里对往日的记忆。女孩儿沉思了一会儿,她紧紧地拥抱了老师,脚步轻快而稳健地向教室走去。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小题2】结合上下文仔细品味第⑧自然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题3】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句子
(1)老师一句话也没说,把黑板擦了,把扫帚拖把摆放整齐,又正了正几个挤歪的课桌,坐在桌前的孩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师为什么“一句话也没说”?坐在桌前的孩子为什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孩儿沉思了一会儿,她紧紧地拥抱了老师,脚步轻快而稳健地向教室走去。(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你是怎样理解第⑨自然段划线句子的含义的?
如果我们能做一棵树,一棵会开花的树,用一树的花香唤醒他人,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植物也有血型
①人们都知道动物有血液,且绝大多数动物的血液是鲜红色的,但也有极少数物种的血液呈出别种颜色,还有不同的血型。你可知道吗?从某种意义上说,植物也有“血液”,那就是它的汁液,它们不仅有不同的颜色,并且更令人称奇的是,植物也有血型!
②植物“血液”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的是透明的,有的呈乳白色,有的与人血一样为鲜红色;有的呈流质状,有的很粘稠;有的芳香四溢,有的臭气熏天。而植物的血型,却是人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的。
③一天,一位日本妇女在家中死去,警察赶到现场,一时无法判断是自杀还是他杀,便进行血迹化验。经化验,死者的血型为O型,可枕头上的血迹为AB型,警察便排除了自杀的可能。但警方却一直找不到有凶手作案的证据。有一位日本植物学家提出,AB型的血液会不会来自于枕头里的荞麦皮呢?经过化验,荞麦皮的血型果然为AB型。
④据科学家研究,蔬菜、水果也与人一样,有AB、B、O型的血型。经过研究发现,苹果、草莓、南瓜、山茶、辛夷等60种植物的血型为O型。在大约150种蔬菜、水果中,有19种有血型,500余种的植物种子中有60种有血型。其中,O型大约占一半,剩下的是B型或者是AB型。目前,科学家还未发现血型为A型的植物。
⑤植物为什么会有血型呢?科学家认为,当植物体里的糖链合成达到一定长度时,它的尖端就会形成血型物质,随后合成也就停止了。也就是说,血型物质起到一种信号作用。研究者还发现,植物的血型物质除了担当植物能量的储藏物外,由于本身粘度较高,也起到了保护植物本体的作用。
⑥植物体液的循环,担负着输送养料和排出废物的重任。植物体液细胞膜表面也有不同的分子结构类型,这也正是植物有血型的原因。
⑦科学家发现,在玉米、油菜和烟草等植物体中,含有类似于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这表明植物也有造血功能!如果再把铁原子加入其中,就能够制造出人体所需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易与氧结合和分离,因此具有输氧的功能。如果能够利用植物制造人体所需要的血液,那么人类血库中的血就会取之不尽,而且安全性也会大大提高,不会携带艾滋病毒、肝炎等人类血液中的有害物质。
【小题1】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从某种意义上说,植物的汁液就是它的血液,植物“血液”不但颜色多种多样,而且形状、气味也有不同。
B. 植物也有造血功能,因此它能够直接制造出人体所需要的血红蛋白。
C. 植物也有AB、B、O型的血型,O型血型的植物比较多。
D. 植物的血型对植物本身有着储藏能量、保护植物体,输送养料,排除废物的作用。
【小题2】关于本文的说明顺序,下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介绍植物的血型,再探究植物为什么会有血型介绍植物的造血功能,用的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B.文章主要介绍植物的血液、血型,再简略地介绍植物的造血功能,采用的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C.按科学研究的先后顺序行文,是时间顺序。
D.写了不同国家对植物血型的研究,是空间顺序。
【小题3】第③第④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打比方B.举例子  分类别
C.举例子   列数据D.列数据  打比方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或写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的主要内容。
B.科学家研究植物血型的意义是:让植物为人类提供血源,让植物成为人类的的天然血库,并且提高供血的安全性。
C.第④段中的句子“其中,O型大约占一半”中的“大约”一词表示推测,意思是“大概”,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植物也有血型”中的“也”字可以删去,删去后不影响句子的原意。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8.
综合题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歌圩”,是广西壮族的传统歌节。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壮族歌圩节,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流传最广的传说,还是有关于家喻户晓的刘三姐的。传说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材料二:三月三歌圩节,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摘来红蓝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留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对歌前,刘三姐的神像由众人抬着绕行一周,人们祈求她赐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圩人人对歌如意。
材料三:三月三歌圩节,人们争相亮开歌喉,相互对唱,歌声此起彼落。歌词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民族历史、现实生活、生产知识等等。男女老少在这歌圩中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歌圩也成为传授知识的好场所。歌圩的文娱活动也很活跃、丰富,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舞彩凤、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于节日的气氛中。
【小题1】根据材料一、二、三,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小题2】班上将开展一次“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的活动,活动中小丽同学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请你仿照例句,续写一句。(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悠扬的旋律,谱出八桂大地优秀的民族传统;________,__________。

5.作文(共1题)

9.
《朗读者》第一期主题词是“遇见”。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你上新学校,会遇见新老师;进新班级,会遇见新同学;在学校,会遇见一些开心事或烦恼事;行走在路上,会遇见一些难忘的人、事、景……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所以说,遇见反复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请以“遇见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1)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
(3)不得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