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A.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B.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
C.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
D.若不是垂手而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
A.要推动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形成适应智能经济、智能社会需要的基础设施。 |
B.重庆公交坠江,全民关注,万分揪心。 |
C.就在30日晚书店关门前,有一位读者到店购买了一套1968元的《金庸作品集》的珍藏版。 |
D.用许三多的话来说,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 |
2.字词书写- (共2题)
这世上,无论你怎么活,都有人说长dào短,无论你怎么做,都有人指手huà脚。无论你做得多好,总有人说你不好,不管你有多对,总有人说你不对。没有不被评说的事,也没有不被议论的人。做人难,难称千人心,难调众人口。所以怎么开心,怎么活。“用加法爱人,用减法怨恨,用乘法感恩,用除法解忧。”取悦别人不如好好善待自己。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难称千人心____ 难调众人口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说长dào短(________) 指手huà脚(________)
3.诗歌鉴赏- (共1题)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园林里的石峰
阮仪三
苏州园林是在城市中的构作,模仿自然的山林,“虽是人工,宛如天开”。截取山水一角,以享自然情趣。大自然很大,只得缩小比例而造就成“咫尺山林”,这是苏州园林的妙处。堆一座山,凿一个池,都是人工的作为。古人又想出搬一些天然的石头来点缀装饰园林。苏州地处太湖之滨,而太湖又出产天然美石,在苏州建造园林,要选石头,首选当然是太湖石峰。这些自然的石头来到了园林里,经过精心的布设,经过环境的美化,就成为重要的景物,造就了一处处特别的风景,成为主人们向往自然天地的化身了。主人们再把这些没有生命的石头,加以拟人化的、诗意的提升,于是这些假山石峰就更鲜活起来。古代著名书画家米芾说过,园林里的太湖石美就美在四个字:瘦、漏、透、皱。
瘦,婀娜、苗条,是挺拔的风骨;漏,漏光、漏水、漏气,有通畅的脉络;透,灵活、别致,具剔透的意境;皱,水纹、风痕、衣褶,存细腻的肌理。这里虽然说的是石头的造型和特质,却明明是在形容一个美丽的婀娜多姿的仙女,是在描写一朵随风飘荡变幻的云气,眼前的这块顽石也就灵动起来了。真的,你仔细地去观赏这些石峰,读懂了石头上酌题名,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思绪就会跟着石头的造型、洞孔、纹理、体态飞腾起来。
留园里最著名的石峰叫“冠云峰”,人们把它看成了美女头上的云鬓,佳人正在梳理镂空的发髻,对着水镜在顾影自怜。在冠云峰前特地挖了水池,这样就有了倒影,石头上也有了水光冠云峰左右竖立了陪衬的瑞云峰和岫云峰来烘托冠云峰。这块名石布置在最主要的厅堂前面,园主人因为有这块造型别致、高大挺拔的石头而有资格孤傲,厅堂也就命名为“林泉耆硕之馆”(即俗称的鸳鸯厅)。冠云峰后面建一楼以作屏障,就命名为“冠云楼”。这里又有一块名石,正面墙上的匾额“仙苑停云”,隐喻地告诉你墙上镶嵌的一块大石板上面有二十几条游鱼和水草印痕,这是亿万年前的化石,真实的生命记录。石头上留存的远古的历史,会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这些没有生命的坚硬的石块却蕴含着深邃美妙的故事。
秉承中国古人爱石的传统,苏州园林里的假山石峰不仅是园景点缀,而且是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石不成园,已经是苏州古典园林的独特规则了。
(选自《苏州日报》)
【小题1】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小题2】作者认为,苏州园林的妙处是什么?
【小题3】文章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条)
【小题4】叶圣陶认为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加以印证。
【小题5】阅读下面的链接,选文作者和叶圣陶认为石头在苏州园林中各起着怎样的作用?
链接: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摘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夜织
①那是个风很野的冬晨,听着就让人发慌。我被裹得像个粽子,两只小手却光着,奶奶昨夜已是翻箱倒柜,要找出那副手套来:“我明明记得从老家带来了呀。”可愣是没找着。
② “你早上忍忍,我日里赶一副。”奶奶那干惯粗活的手从未失巧,就是样式有些老旧。“你给我钱,我去路摊上买一副不就好了嘛!”我说。
③ “太贵了!”奶奶低语,“太贵。”
④我把手往衣服口袋里一插,悻悻地上学去了,可口袋再严实也有缝,刺骨的寒风一个劲地往缝里钻。我走了三里多路,跑进教室时,身子是滚热的,可手又冰又红,感觉血液冻住了似的。听写时,我连笔都握不牢。我的字并不差,可这回二十个听写词语里,竞挑不出一个像样的。
⑤中午,我把听写本往奶奶面前一丢,一言不发。她看看我红肿未消的手,又看看听写本,粗重地吐了一口气,随即倒了一盆开水,调好水温,对我说:“泡泡吧,免得生冻疮。”
⑥我将手浸下,身子为之一暖,却没接奶奶的话。她说上午被事绊住了,下午还得继续。我还是没说话。隔两分钟,她就帮我续一次热水。
⑦ “你还不如给我钱去买。”我虽这样说,但并不认为奶奶会爽快地给我钱。果然,她说:“下午暖和,不用戴手套,我晚上一定给你织好。”
⑧我只吃了半碗饭,就回学校了,这是我的抗议。这些年,妈妈都有汇来我的生活费。可奶奶从没主动给过我零花钱,我讨要也不给,有时在人前连哭带滚,她或许会给个五角,又希望我能将它塞进储蓄罐里。
⑨奶奶是在晚饭后才开始拆一件绿色旧毛衣的,这就是将给我织手套的毛线。早听她说过,那毛衣已重织过三回了,毛线已很纤细,深绿也成了浅绿。“旧毛线还有什么暖气。”我捏着怪腔说。奶奶说,不会的,她有法子。
⑩我泡好手脚,抱着个暖瓶,去隔壁房间睡了。奶奶坐进被窝,关了灯,骨针和毛线交缠起来,她手艺纯熟,只需偶尔借一下马路上投射进来的汽车灯光。细想,她对自己才叫吝啬,一早外出办事,来回要一天,若是忘记带饭团,她也不肯买个包子什么的,就一直饿着。
⑾我半夜转醒,下床小便,见奶奶的房门露着一条缝,时不时闪进来一道光,映出了她的双肩,她还在一针一针地织着手套。也许她真的老了,那么点儿大的手套以前两个小时就完成了,这次忙到了半夜还没完工。
⑿我忽然心生歉意,说:“奶奶,你早点儿睡。”她说:“好,马上就好,你快去躺下。”
⒀我转身回去,转得很利索。
⒁等我再次醒来,天已微亮,枕边赫然放着一副毛线手套,五指张开,每指露半截指头,没有任何图纹,但很紧实,也很厚。细看,竟是双层的,用力拉扯,毛线之间看不出一丝缝隙,套在刚出被寓的手上,真的好暖和,不输毛皮手套。
⒂平日这光景,奶奶已在给我准备早饭了,这会儿竞没一点声响。我匆匆跑进奶奶房里,她没脱衣服,靠着被团,微鼾起伏。床边放着一条浅绿的短围巾,一顶浅绿的小帽,一只浅绿的袜套,还有未完的小半个拽在她手里。
⒃“一口气做完,省心省力,以后也不会忙乱。”奶奶忽然跳下床,“呀!我马上做,外面很贵!”她说的是早饭。
⒄再精致的手套也有破旧的一天,遗憾的是,那份手艺也随奶奶仙逝而被埋葬了。其实,回忆起来,那个通宵之夜本是一个温暖之夜。(选自《知识窗》)【小题1】文章标题是“夜织”,奶奶一夜共织了哪些东西?
【小题2】结合语境,说说文段④中的加点词“钻”的表达效果。
【小题3】文章第⑩段中的画线句属于哪种记叙的顺序?有何作用?
【小题4】说说我“我匆匆跑进奶奶房里,靠着祓团微鼾起伏”情景时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
【小题5】说说你对文末“其实,回忆起来,那个通宵之夜本是一个温暖之夜”的理解。
5.对比阅读- (共1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居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
(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人恒过:
(2)人则无法家拂士:
(3)其舍近墓:
(4)遂迁居市旁: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此非吾所以居子也。
【小题3】用8个字概括(甲)文的论点:____。用4个字概括(乙)文的内容:____。
【小题4】你从(甲)(乙)两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1)(活动宣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形式)仿照示例,补充活动形式。
示例:举办文化遗产辩论会
形式一: _________________
形式二: ___________________
(3)(遗产分类)请你分别举出一个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_________
(4)(活动收获)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你有哪些收获。___________
7.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2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