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 (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必敬必戒 戒:______
(2)与民由之 由:______
(3)贫贱不能移 移:______
(4)劳其筋骨 劳:______
(5)困于心衡于虑 衡: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3】(甲)文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______。(乙)文中孟子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与上文论证“生于忧患”形成______(写作手法)。
【小题4】读了上面的选文,你得到哪些启示?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必敬必戒 戒:______
(2)与民由之 由:______
(3)贫贱不能移 移:______
(4)劳其筋骨 劳:______
(5)困于心衡于虑 衡: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3】(甲)文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______。(乙)文中孟子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与上文论证“生于忧患”形成______(写作手法)。
【小题4】读了上面的选文,你得到哪些启示?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绿豆那些事儿
①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绿豆的记载。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②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所以,它被分在杂粮之中也就合情合理了。
③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说那些绿豆粥、绿豆糕、小朋友吃的绿豆冰棍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每家每户的绿豆汤,就足以证明其对餐桌的贡献之大。
④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制成的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这也就是假冒绿豆粉条横行的一个原因吧。
⑤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作用,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棍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棒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
⑥只是,绿豆真如其颜色一样能为我们遮挡烈日,提供凉爽吗?
⑦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⑧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便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
⑨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净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
⑩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龙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毒”的故事明显只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迷信绿豆可以解百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治疗。
【小题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______,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绿豆中含有多酚类物质容易被氧化,所以我们喝的绿豆汤都是红色的。
【小题3】文中第①自然段的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删去也通顺,但为什么不能删?
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
【小题5】本文从哪些方面对绿豆进行了介绍?请概括回答。
绿豆那些事儿
①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绿豆的记载。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②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所以,它被分在杂粮之中也就合情合理了。
③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说那些绿豆粥、绿豆糕、小朋友吃的绿豆冰棍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每家每户的绿豆汤,就足以证明其对餐桌的贡献之大。
④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制成的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这也就是假冒绿豆粉条横行的一个原因吧。
⑤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作用,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棍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棒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
⑥只是,绿豆真如其颜色一样能为我们遮挡烈日,提供凉爽吗?
⑦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⑧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便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
⑨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净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
⑩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龙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毒”的故事明显只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迷信绿豆可以解百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治疗。
【小题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______,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绿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其历史十分悠久。 |
B.绿豆淀粉含量虽不如水稻,但绿豆淀粉颗粒细腻,质量高于水稻淀粉。 |
C.早些年,用纯绿豆汤所制作出的绿豆冰棍,虽没有疏松感却很受欢迎。 |
D.夏天中暑之后,可以及时喝富含矿物质的饮品,但不能立即喝纯净水。 |
【小题3】文中第①自然段的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删去也通顺,但为什么不能删?
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
【小题5】本文从哪些方面对绿豆进行了介绍?请概括回答。
3.
(题文)拓展训练
外婆的世界
李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尔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我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密密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橱馆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地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地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尔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她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拉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系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有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陶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一一奇异的,难以想象的孤独的世界,如蚕茧般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根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9日,有删改)
【小题1】(小题1)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小题2】(小题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词。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运就看见外婆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2)将句子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
在水族馆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小题3】(小题3)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上系了布,目的有什么不同?
【小题4】(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小题5】(小题5)发挥想象,在文章结尾加上一段“我”对外婆的真情告自。(不少于40字)
外婆的世界
李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尔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我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密密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橱馆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地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地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尔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她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拉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系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有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陶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一一奇异的,难以想象的孤独的世界,如蚕茧般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根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9日,有删改)
【小题1】(小题1)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小题2】(小题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词。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运就看见外婆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2)将句子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
在水族馆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小题3】(小题3)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上系了布,目的有什么不同?
【小题4】(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小题5】(小题5)发挥想象,在文章结尾加上一段“我”对外婆的真情告自。(不少于40字)
3.综合性学习- (共1题)
4.
某班开展以“我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活动中,王浩宇同学深入调查,整理出以下几则材料。
材料1:冯骥才曾这样解读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日:(A)文化遗产是一种公共的、精神性质的财富,需要人们世代传承,共同热爱。遗产日不是纪念日。它是一种人为的主题日,是一个纯文化的主题日。要设法使公众成为文化遗产日的主人,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参加者。
材料2:北大,清华,南大,复旦都设立了研究和教学机构.科大很早就以科技当头开辟了工作.我们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科技内涵做了大量发掘和诠释工作,例如:从1982年开始的金正耀的铅同位素分析工作,张秉伦教授的望诊研究,1990年祝亚平博士的《道藏》科技资料整理,现正进行的文房四宝研究等等.
材料3:当年黄山只申报了世界自然遗产,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登过黄山后,“强烈要求”黄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黄山没有文化品位,怎么能入选联合国的文化遗产?只是我们对黄山的文化价值没有认识到位,没有挖掘。而联合国专家慧眼识玉,把黄山戴上文化桂冠,而且是世界级的,(B)这对那些认为黄山不仅仅是一座风景山岳的观点无疑是种批判。
(1)请你从上面的材料中归纳出与活动主题相关的信息。
(2)材料1中的画线的A句存在顺序不当的语病,应该修改为 。材料3中画线的B句存在语义不正确的语病,应该删去 。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宣传标语。
(4)有人找到了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可是看不明白,你能帮他解释一下图标的含义吗?
活动中,王浩宇同学深入调查,整理出以下几则材料。
材料1:冯骥才曾这样解读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日:(A)文化遗产是一种公共的、精神性质的财富,需要人们世代传承,共同热爱。遗产日不是纪念日。它是一种人为的主题日,是一个纯文化的主题日。要设法使公众成为文化遗产日的主人,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参加者。
材料2:北大,清华,南大,复旦都设立了研究和教学机构.科大很早就以科技当头开辟了工作.我们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科技内涵做了大量发掘和诠释工作,例如:从1982年开始的金正耀的铅同位素分析工作,张秉伦教授的望诊研究,1990年祝亚平博士的《道藏》科技资料整理,现正进行的文房四宝研究等等.
材料3:当年黄山只申报了世界自然遗产,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登过黄山后,“强烈要求”黄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黄山没有文化品位,怎么能入选联合国的文化遗产?只是我们对黄山的文化价值没有认识到位,没有挖掘。而联合国专家慧眼识玉,把黄山戴上文化桂冠,而且是世界级的,(B)这对那些认为黄山不仅仅是一座风景山岳的观点无疑是种批判。
(1)请你从上面的材料中归纳出与活动主题相关的信息。
(2)材料1中的画线的A句存在顺序不当的语病,应该修改为 。材料3中画线的B句存在语义不正确的语病,应该删去 。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宣传标语。
(4)有人找到了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可是看不明白,你能帮他解释一下图标的含义吗?

4.作文- (共1题)
5.
请以《不能忘记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结合自身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班名、人名等。
(提示与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结合自身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班名、人名等。
5.- (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幽咽( ) 青cōng( ) 奢华(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幽咽”中“幽”的意思是( )
(4)文中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冬天的三望坡的山是沉寂的。那些山岭原本顶一帽儿终年不化的白雪,肃穆而庄重;下雪了,更是将那份儿白一直沿伸下来,泼染下去,十分的奢华。满山的青cōng( )掩住了。山风奏着低沉幽咽的洞箫,满树的枝叶在风中终承不住素洁的雪袍,“扑”一声弹响,扬起那么一缕缕儿雪雾,迷迷蒙蒙。山便笼在雪纱中,飘飘渺渺,蒸蒸腾腾,走入雪山,就如入了仙境。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幽咽( ) 青cōng( ) 奢华(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幽咽”中“幽”的意思是( )
A.形容地方很僻静、光线暗 |
B.使人感觉沉静、安闲的 |
C.幽禁,把人关起来不让给外人接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