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五一”小长假,学校精心布置了“五个一”德育作业,引导全校学生过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劳动节”。 |
B.本届上海特奥会在国际奥特会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谱写了一曲响彻云霄的人道主义赞歌。 |
C.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
D.我市很多商家利用“十一”长假推出相应的楼市促销活动,各种各样的房源信息让众多购房者眼花缭乱,辨不清真伪。 |
3.
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⑨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⑨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①对偶②排比③拟人 | B.①排比②夸张③拟人 |
C.①排比②对偶⑨反问 | D.①夸张②对偶③反问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
B.2003年10月16日,我们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 |
C.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 |
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
6.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2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
B.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7.
张季鹰闻琴遇贺循
刘义庆
贺司空[1]入洛[2]赴命,为太孙舍人。经吴阊门,在船中弹琴。张季鹰[3]本不相识,先在金阊亭,闻弦甚清,下船就贺,因共语,便大相知说[4]。问贺:“卿欲何之?”贺曰:“入洛赴命,正尔进路[5]。”张曰:“吾亦有事北京,因路寄载。”便与贺同发,初不告家,家追问乃知。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1]贺司空:即贺循。会稽郡山阴人,死后赠司空。曾任武康县令,后召补太子舍人,才进京。太子死后,其子立为皇太孙,贺循转为太孙舍人。[2]洛:洛阳,当时的都城。[3]张季鹰:苏州吴江人。有才华,但佯狂避世,不愿受礼法约束。[4]大相知说:意气相投。[5]正尔进路:正在赶路。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卿欲何之?
(2)吾亦有事北京。
【小题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句,很多版本写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你认为此处用问号和感叹号哪个更好,为什么?
【小题4】读了文章,你认为张季鹰与《湖心亭看雪》一文中的谁更相像?请说明理由。
刘义庆
贺司空[1]入洛[2]赴命,为太孙舍人。经吴阊门,在船中弹琴。张季鹰[3]本不相识,先在金阊亭,闻弦甚清,下船就贺,因共语,便大相知说[4]。问贺:“卿欲何之?”贺曰:“入洛赴命,正尔进路[5]。”张曰:“吾亦有事北京,因路寄载。”便与贺同发,初不告家,家追问乃知。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1]贺司空:即贺循。会稽郡山阴人,死后赠司空。曾任武康县令,后召补太子舍人,才进京。太子死后,其子立为皇太孙,贺循转为太孙舍人。[2]洛:洛阳,当时的都城。[3]张季鹰:苏州吴江人。有才华,但佯狂避世,不愿受礼法约束。[4]大相知说:意气相投。[5]正尔进路:正在赶路。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上下一白 每韵为一帖。(《活板》) |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
C.是金陵人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治水必躬亲》) |
D.更有痴似相公者 齐之习辞者也(《晏之使楚》) |
(1)卿欲何之?
(2)吾亦有事北京。
【小题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句,很多版本写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你认为此处用问号和感叹号哪个更好,为什么?
【小题4】读了文章,你认为张季鹰与《湖心亭看雪》一文中的谁更相像?请说明理由。
3.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文言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