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河南卷)语文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3146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7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实/青 奢/风一时 低声语/然泪下
B.化/躬/笑容可 风流傥/丝之路
C.色/逐 推/杵成针 烟熏火/星火
D.野/粗 悍/肥体壮 躇满志/就辉煌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壁垒  易拉罐  娇生惯养  独竖一帜
B.咋舌  顶梁柱  责无旁贷  黯然失色
C.静谧  蒸溜水  花枝招展  立竿见影
D.提练  满堂彩  无动于衷  别出心裁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题文)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 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小题1】(小题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小题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 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 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 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特: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遣 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精力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i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闻: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
B.出:卷石底以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游:皆若游。无所依/似与游。着相乐
D.环: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山也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语段(一)是怎样从岑冕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小题4】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一)做着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宣纸的“前世今生”
①“宣纸制作技艺”于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及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对宣纸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以用的皮纸。可见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是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用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选址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中,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生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做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经历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笈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衰。
【小题1】“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时间顺序加以说明。
【小题2】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
【小题3】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

5.语言表达(共1题)

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________?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归根结底,_______,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7.
(题文)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图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春秋时出现,西汉时完善,使用至今。比如,人们会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谚语来组织农事活动,中医养生与治病也会跟着节气走,还有很多活动与节气的内涵相关,如某集团推行“惊蛰计划”,以彰显“不甘潜伏,勇于探索”的精神。
(1) 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二十四节气》图,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画面内容。
(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70字以内)

7.作文(共1题)

8.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越来越   的我
要求:
①现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现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然向上,在天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情?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