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0题)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确凿(zuò) 姊妹(zí) 薄荷(pò) 水波粼粼(líng) 疲倦不堪(kān) |
B.暖和(huò) 倏忽(shū) 绰号(cuò) 花团锦簇(cù) 骇人听闻(hà) |
C.看护(kàn) 尴尬(ɡān) 停滞(zì) 洗耳恭听(ɡōnɡ) 随声附和(hè) |
D.棱角(léng) 匿笑(nì) 贮蓄(zhù) 仙露琼浆(qiónɡ) 踉踉跄跄(liànɡ)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王老师絮絮叨叨地给我们上一节很有意义的思想政治课。 |
B.他反反复复地读,终于把内容读得滚瓜烂熟。 |
C.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儿,不要惊醒他。 |
D.憨豆先生的表演实在太精彩了,在场每个人都忍俊不禁,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
4.
词语都有意义,有的只有一种(单义词),有的有多种(多义词)。词语“意思”有1.思想;心思2.意义;道理3.意图;用意4.略表心意5.某种趋势或迹象6.情趣;趣味六种义项,下面各句中的“意思”属于“略表心意”的一项是
A.不要误会我的意思 |
B.这点东西送给您,小意思,别客气 |
C.参观摄影展览很有意思 |
D.天有点要下雪的意思 |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全班近85%左右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所有需要大家的共同关注。 |
B.为在全县掀起诵读竹诗词、弘扬竹精神的热潮,县委、县政府编印了《咏竹诗文 赏析》,旨在让竹诗词走进机关,走进校园,走进全县老百姓的生活。 |
C.为了避免这类事故今后不再发生,学校加大了宣传的力度。 |
D.这次田径运动会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是大家平时刻苦训练的结果。 |
6.
下列修辞手法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 |
B.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排比) |
C.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 |
D.刘生的脸型长得像他的父亲一样,不仔细看还真难分辨。(比喻) |
7.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②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③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④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①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②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③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④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A.②④③① | B.②④③① | C.④③①② | D.④③②① |
8.
下列关于文学知识或文化知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被称为“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余。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
B.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作品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冰心的文学作品深受印度作家、诗人泰戈尔的影响。 |
C.律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的作品。标题中“左迁”是“降职”的意思。 |
D.“水墨画”是纯用水墨不着色彩的国画。“木刻”是版画的一种,用刀在木板上刻画,再用纸拓印出来的一种图画。“菡萏”,荷花的别称。“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令尊”“久仰”是敬辞,“愚兄”“家母”是谦辞。 |
9.
下列语文知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凹凸”的读音是“āotū ”,它们都是五画,“凹”的第三画是“![]() ![]() |
B.“春天来了”的“春天”是名词;“扫开一块雪”中“扫开”是动词,“一块”是数量词。 |
C.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 |
D.词语根据表达情感划分为中性词、褒义词和贬义词三种。如褒义词“心情”“和蔼”“罄竹难书”。 |
10.
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有错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
B.《天净沙·秋思》的前三句共写了九种秋天特有的景象来渲染萧瑟、苍凉的气氛。 |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从全诗来看,切合当时情事,从而融情入景。 |
D.《观沧海》一诗,作者运用四言短句,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作者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
2.诗歌鉴赏- (共1题)
11.
诗歌鉴赏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小题2】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 ___ _____”,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_______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 ____。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桥人”更添悲愁。 |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几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12.
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芳“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小题3】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芳“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 B.待君久/不至已去 |
C.君与家君期/日中 |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A.太丘舍去(离开) | B.为人谋而不忠乎(尽心尽力) |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 D.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
A.《陈太丘与友期行》表达了人应该讲诚信,诚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失信者是客,而不是陈太丘,但客人却不反省自己的过失。 |
C.“博学而笃志”这一章节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谈论的是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13.
课外现代文阅读
小扇轻摇的时光
放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能回乡下住几天的。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面种一些。待得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碧润可爱地在地里面躺着,专等我回家来吃。
天气炎热,我懒在空调间里怕出来,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眼看着假期已过一半了,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母亲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都要熟得烂掉了。”
再没有懒下去的理由了。遂带了儿子,冒着大太阳,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村里的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了,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笑着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妈啦?”我笑着应。就听到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孝顺,一点不忘本。”我心里面刹时涌满羞愧,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啊,只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想念我的母亲看一看,竟被村人们夸成孝顺了。
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的把瓜摘下来,放在井水里面冰着——那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母亲又把家里惟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
我很贪婪地捧了瓜果啃,母亲在一边心满意足地看。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外婆,你家太热了。”
母亲就惊诧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
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你看你家连卫生间也没有呢。”
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妈你别听他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母亲没再说什么,一头没进厨房间,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
晚饭后,母亲把那台大电扇搬到我房内,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儿热坏了。”
我笑笑,执意要坐到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对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来的蒲扇,慢慢摇。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色里静静开放。月亮升起来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小院。恍惚间,月下有小女孩,手执小扇,追着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他怀恋的旧时光。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
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要睡过去了。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
“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来,大男人也赶不上她。”
“她死了。”母亲语调忧伤地说:“早上还好好的呢,还吃两大碗粥呢。准备到田里面锄草的,还没走到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人啊!”母亲叹一声。
“人啊!”我也叹一声。心里面突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日,好好把握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小题1】说说选文标题“小扇轻摇的时光”具体指什么时光?
【小题2】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小题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很贪婪地捧了瓜果啃,母亲在一边心满意足地看。
【小题4】选文中叙写冬英这一人物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扇轻摇的时光
放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能回乡下住几天的。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面种一些。待得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碧润可爱地在地里面躺着,专等我回家来吃。
天气炎热,我懒在空调间里怕出来,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眼看着假期已过一半了,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母亲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都要熟得烂掉了。”
再没有懒下去的理由了。遂带了儿子,冒着大太阳,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村里的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了,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笑着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妈啦?”我笑着应。就听到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孝顺,一点不忘本。”我心里面刹时涌满羞愧,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啊,只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想念我的母亲看一看,竟被村人们夸成孝顺了。
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的把瓜摘下来,放在井水里面冰着——那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母亲又把家里惟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
我很贪婪地捧了瓜果啃,母亲在一边心满意足地看。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外婆,你家太热了。”
母亲就惊诧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
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你看你家连卫生间也没有呢。”
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妈你别听他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母亲没再说什么,一头没进厨房间,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
晚饭后,母亲把那台大电扇搬到我房内,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儿热坏了。”
我笑笑,执意要坐到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对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来的蒲扇,慢慢摇。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色里静静开放。月亮升起来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小院。恍惚间,月下有小女孩,手执小扇,追着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他怀恋的旧时光。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
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要睡过去了。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
“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来,大男人也赶不上她。”
“她死了。”母亲语调忧伤地说:“早上还好好的呢,还吃两大碗粥呢。准备到田里面锄草的,还没走到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人啊!”母亲叹一声。
“人啊!”我也叹一声。心里面突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日,好好把握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小题1】说说选文标题“小扇轻摇的时光”具体指什么时光?
【小题2】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小题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很贪婪地捧了瓜果啃,母亲在一边心满意足地看。
【小题4】选文中叙写冬英这一人物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5.名著阅读- (共1题)
14.
名著阅读
五猖会(节选)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小题1】本文段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选段重点写了什么事?
【小题2】二三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小题3】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去世后,人们写了一副对联纪念他,在对联中巧妙地嵌入鲁迅先生的作品,请你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译书尚未成,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
先生已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 》。
【小题4】小王是个读书迷,天天手不离书。但同学小周发现小王天天读的书不是武侠小说就是言情小说。请你根据小王的读书的优缺点,委婉地劝劝小王要多读古今中外名著,并说明读名著的好处。
五猖会(节选)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小题1】本文段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选段重点写了什么事?
【小题2】二三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小题3】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去世后,人们写了一副对联纪念他,在对联中巧妙地嵌入鲁迅先生的作品,请你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译书尚未成,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
先生已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 》。
【小题4】小王是个读书迷,天天手不离书。但同学小周发现小王天天读的书不是武侠小说就是言情小说。请你根据小王的读书的优缺点,委婉地劝劝小王要多读古今中外名著,并说明读名著的好处。
6.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