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蒙阴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300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颤抖/冷颤 新鲜/鲜为人知 锲而不舍/切中时弊
B.澎湃/拜访 屏障/屏气凝神 忍俊不禁/令行禁止
C.校对/学校 累赘/伤痕累累 爱憎分明/增砖添瓦
D.谛听/缔造 凛冽/威风凛凛 迥乎不同/炯炯有神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谣言   遨游   门槛   心有灵犀
B.屏障   取缔   矜持   锲而不舍
C.烦琐   俯瞰   丰饶   语无轮次
D.深宵   蔚蓝   修葺   大庭广众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新学年的开学典礼上,当校长做完关于开学工作的报告后,我们不谋而合地鼓起掌来。
B.他讲的故事风趣而幽默,逗得听众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C.课题组不耻下问,向富有经验的老专家请教,终于使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D.一个作家不只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4.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交通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D.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启动了长征九号火箭的关键技术研制工作。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B.在海边,他写浪花、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秋月: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C.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D.一篇文章怎样才算得“通”?“词”使用得适合,“篇章”组织得调顺,便是“通”。

2.诗歌鉴赏(共1题)

6.
古诗词阅读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①第二句描绘了处处蛙声,运用了什么手法?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末句“闲敲棋子落灯花”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的细致入微,请做简要的赏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二石兽并沉焉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③盖石性坚重 ④求之下流,固颠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是非木柿  安能辨我是雄雌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以为顺流下矣
C.一老河兵闻之 无丝竹之乱耳
D.山门圮于河 求石兽于水中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①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4】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记叙文阅读
娘从乡下来
万吉星
①娘从乡下来。穿双廉价的平底鞋,站在小区三十多层的高楼下,左手提个褪了色的帆布包,右手搭在额头上,尽量把头往后仰,眯着眼,才勉强看到了头顶上支离破碎的天空和几缕漏网的阳光。娘揉了揉有些混浊的眼睛,我看到了一丝无奈与迷茫。
②娘是农村人,是个永远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农村人。但为了替我照看孩子,她迫不得已离开那片生活了六十多年的土地,来到了陌生的昆明。
③娘不会跳广场舞,坐公交也会晕车,她只敢去菜市场和孙子幼儿园那两条街,远了怕迷路回不来,她和小区里的退休老太永远聊不到一块儿,她听不懂CPI是什么东西,只知道菜市场里白菜都要一块多钱一斤,说太贵了,要是在老家田边地角随便种两块,一年到头都吃不完,因此她在这个城市没有一个朋友。
④我与妻都忙于工作,早出晚归,谁都没有注意到一个农村老人在这个城市的孤单与苦闷。有一天下午,我正在开会,突然接到孩子幼儿园老师打来的电话,说放学十多分钟了,其他孩子都接完了,只剩我女儿没人接。放下电话,我急忙打娘的电话,响了半天她才接,电话一接通,我就不耐烦地吼道:“妈,你怎么搞的,现在还不去接孩子?别的早就接完了。”说完这话,我才听到手机里传来扑哧扑哧的喘气声,娘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的手表……不知怎么……停了,刚才看电视……才发现……时间过了,不怕……我跑着去……再过四五分钟……就到了。”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模糊了。
⑤我仿佛看到:一个患有关节炎的农村老太,一瘸一拐地奔跑在昆明的街头,嘴里喘着粗气,额头上布满汗珠却来不及用手擦去,一脸的自责和内疚。
⑥就这样,娘默默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为孩子们坚守着,从不在我们面前叫一声苦和累。每天接完孩子回家吃过晚饭,她便早早地回到她的小屋里休息了,但我知道她每天晚上都失眠,天不亮就起来了。渐渐的,娘的话越来越少,甚至一整天都不怎么说话。有一天中午我在单位食堂吃完饭,回家拿一份材料,打开家门,娘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有些昏暗的客厅里,我问她怎么不开电视看,她说,看多了眼睛疼,不想看。我说那出去走走吧,她说脚疼,院子里又没个朋友,街上车多人多,心烦。
⑦看着面容有些憔悴的娘,满头的青丝有一半变成了白发,粗糙的双手不停地揉着有些肿胀的膝盖,每次要站起来,都得用两只手撑住膝盖,手脚一起用力,这时,我听见了骨节咯吱咯吱的声响。我在娘的身旁坐下,拉过娘的手,多少年了,我还是第一次这样握着娘的手。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粗糙如锉一般,指关节已经肿大变形,手背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青筋。望着这双抚育我长大的手,我的眼泪再一次在眼眶里打转。
⑧那一夜,我失眠了,我真正理解了娘对土地的眷念和对父亲的思念。少时夫妻老来伴,她需要的不是这个繁华的城市和衣柜里我为她买来的名牌服装,而是与父亲在农村的吵吵闹闹中度过快乐的晚年。与妻商量,决定送她回到农村老家。第二天,我把想法和娘一说,我明显感觉到她的眼里闪过一丝惊喜,但随即又忧心忡忡地说:“我走了孩子谁来带?请个保姆我和你爸都不放心。”我故作轻松地安慰她:“不用请保姆,我现在工作轻闲得很,自己带得过来。”娘的眉梢舒展开来,那丝惊喜又重新回来了。她说:“那我先回去一段时间,如果你们忙不过来了,我再来帮你们带。”
⑨一整天,娘一反往日的闷闷不乐,开心地忙着收拾家务,把所有的垃圾倒得一干二净,把她的衣物叠得整整齐齐的放进旅行包里。我去长途汽车客运站给她买了回家的车票,晚上我拿车票给她的时候,同时给了她两千元钱,让她带回家用,车票她拿着了,钱却说什么都不要,说家里有,就这样推来挡去四五个回合,她把钱收下了。第二天早上,我送她到客运站,车临开动时,她把头伸出车窗外,对我说:“钱我压在枕头下面了,我和你爸用不了多少钱,你们在城里开销大,自己省着点用。”
⑩车开走了,天空下起了小雨,我分不清脸上流淌的是雨水还是泪水。
(选自《散文百家》2016年第10期,有删改)
【小题1】联系全文看,从乡下来的娘为什么会“孤单和苦闷”?
【小题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我的手表……不知怎么……停了,刚才看电视……才发现……时间过了,不怕……我跑着去……再过四五分钟……就到了。
②娘的眉梢舒展开来,那丝惊喜又重新回来了。
【小题3】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文中却多次写到我流泪,结合文章分析我为什么会频频流下泪水?

5.作文(共1题)

9.
20.请以“我最佩服的人”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②借助一些写作手法突出、强调;③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⑤不少于600字。

6.其他(共1题)

10.
补写下列文学常识或名著中的空缺部分。
①王安石,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被称为    (称号)之一。
②《最后一课》是法国杰出小说家 的爱国主义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③《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 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    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