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 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下列结论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是( )


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
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 |
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
D.原子呈电中性 |
3.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美国三位科学家——格罗斯、波利泽和维尔泽克,他们在有关原子核内夸克之间存在的强作用力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有关夸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夸克是目前原子核中发现的最小粒子 |
B.质子和中子都由夸克构成 |
C.不是所有分子中都存在夸克粒子 |
D.夸克是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
4.
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 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粒子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
5.
地震引发了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为人类核电站的快速扩张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应该思考如何安全利用原子能。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 |
B.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
2.填空题- (共3题)
7.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还能再分,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 和带负电荷的 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 ,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 。通过实验,科学家们最终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 和 构成。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 构成的。
8.
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 、不断 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 。1803年英国化学家 提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人们称为实心球模型。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 在实验中发现了带负电的 ,他提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人们称为枣糕或 模型。1911年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实验中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提出了原子的 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 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1913年,丹麦科学家 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 上运动。现在的原子结构模型比波尔模型又有了很大的改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