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二诊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28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4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开辟/复辟  扭转/纽带  硬咽/狼吞虎咽  差强人意/参差错落
B.咳嗽/洗漱  馈赠/崩溃  针灸/脍炙人口  矫揉造作/骄兵必败
C.给力/供给  埋伏/埋怨  呼吁/长吁短叹  哄堂大笑/一哄而起
D.狼藉/慰藉  频繁/濒临  骁勇/百折不挠  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恻隐  发祥地  顶礼莫拜  默守成规
B.宣泄  挡箭牌  开源节流  绵里藏针
C.座落  震摄力  妇儒偕知  独竖一帜
D.缄默  蒸溜水  以逸代劳  出谋画策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B.面对由美国发起的中美贸易战,我们认为这是蜗角争锋,一味的试图依靠遏制中国的政策去守住霸权恰恰是争的蝇头小利。
C.现代人的速食文化,人性化的贴心设计,方便快捷的查阅搜索功能,让各类潮酷的文青们趋之若鹜。
D.媒体对金正恩非正式访问中国高度关注,认为这显示了中国在半岛问题上仍然发挥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149.02公斤,再次实现了杂交水稻的世界新纪录。
B.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让发病率低、患病人数极少的罕见病“渐冻人症”再次引发新的关注。
C.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进入新疆的调水环线——“红旗河”贯通后,借助这一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我国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西部缺水。
D.七集大型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以广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壮阔征程。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我们的眼光再往前看,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跌宕起伏,更让人心潮澎湃。 。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将是一个古老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伟大故事。
①而今天,我们充满自豪:“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②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一开篇就浩叹,“中国积弱,至今极矣”。
③这位革命先行者,终其一生也未能见其心心念念之中国“发奋为雄”,“振兴中华”徒留怅然。
④明天,我们更充满自信,“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①④②③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

2.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内蒙古境内。②回乐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小题1】诗句“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图”,请用简明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
【小题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其父扬季在河、汾之间,号曰扬侯。楚汉之兴也,溯江上,处巴江州。扬季官至庐江太守。汉元鼎间避仇复溯江上,处岷山之阳曰郫,有田一廛,有宅一区,世世以农桑为业。
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畅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甔石之储,晏如也。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
雄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巨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甑。”雄笑而不应。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侯芭为起坟,丧之三年。    (节选自《汉书·扬雄传》)
注:)廛(chán):古代一夫之田,即百亩。训诂通:理解字句含义。佚(dié)荡:舒缓;悠闲自在。耆:通“嗜”。廉隅:本谓棱角,古时比喻品行端方,有志气。徼(yāo):求取。甔(dān):可容一石的瓦器。侯芭:人名。酱甑(zèng):盛酱的陶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有下度 度:限度B.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忧愁的样子
C.默而好深湛之思 深湛:精深;深厚D.人希至其门   希:通“稀”少有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
A.其父扬季在河、汾之间/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B.雄少而好学/雄笑而不应
C.世世以农桑为业/侯芭为起坟,丧之三年
D.处岷山之阳曰郫/丧之三年
【小题3】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2)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甑也。
【小题4】可以看出杨雄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秋光赋
何永康
秋,终于来了。从漫长而难捱的酷暑中走出,我才真正感受到“天凉好个秋”的“好”来。
好就好在通体舒坦,不再热汗涔涔,不再昏昏沉沉;好就好在神清气爽,可以衣冠楚楚、清清爽爽地在户外行走,收起了遮阳伞、墨镜和折扇;好就好在再无理由慵懒和懈怠,可以干很多借天干物燥之故拖下来的事情;好就好在可以直视天空和远方,不再眯着眼睛畏光,这光是秋光了呢。此时,它正从窗外轻轻地照射在我的脸上,薄薄铺满我的书桌。
秋天的光是柔和的。没有春日的绚烂,没有夏日的狂热,也没有冬日的苍白。它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我凌乱了一个夏季的头发和心绪,像一张安全舒适的剃须刀片,在我的脸上四处游走,刮去刺猬般的胡须,也刮去思想上丛生的杂芜,让我一下子年轻了许多轻松了许多。当然,它更像一只温柔手,抚摸着被荼毒炙烤许久的疲惫不堪的身子,给干燥的皮肤补水……
秋天的光是平静的。像一个以静制动的智者,以和蔼的目光示意我不要怨怼,虽然我的胸中的确有块垒淤积。我开始学吐纳之功,吐出戾气和晦气,纳入朝气和清气,打开心结敞开襟怀,于是通畅,于是和畅,于是顺畅。
前几天还纹丝不动且绿得刺目的树叶,已在轻盈地舞蹈了,抖掉尘埃抖掉附着于身的热光。我分明感觉到它们是秋风的制造者。有几片叶子飘然而下,是散发的一张张请柬。
我应邀走入秋光之中,走进一叶知秋的成语,走进秋高气爽的意境。
城里的大街、花园里人多起来了,熙来攘往,人声鼎沸。郊外的农田露出了褐色的底色,庄稼已经收割,晒场上农夫在翻晒稻谷,也晒晒辛劳换来的好收成和好心情。稻谷在秋光下挥发湿气,金黄的光在告诉人们什么叫秋收。
触景生情,我不由自主地低声吟诵起***主席著名的诗句来:“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说到春光,又想起吴敬梓《儒林外史》中那个叫杜少卿的人。朝廷叫他去做官,他推辞不去。妻子责问何故。他说,你好呆!有南京这样的好地方,留我在家,春天里可以陪你出去看花吃酒,岂不快活?这一桥段,被后人演绎成一个“宁负荣华不负春光”的佳话来。
是的,不负春光,但秋光也是不能负的。一年分四季,人的一生也分四季。我已经走进第三季——入秋了。在这个时节,不管你怎样留恋过往或拒绝回忆,秋光依然会如期君临,秋色依然会覆盖本色,秋霜依然会爬上鬓角,秋风依然会唱起有些悲凉的歌……
眼下的秋光毕竟是大好的,大好秋光下正好前行。
【小题1】梳理全文的叙述线索,并说明围绕线索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根据全文的内容,请用“/”划分出段落(提示:四个段落)。
        
【小题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小题3】第段的两处引用各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与结构方面进行分析。
【小题4】作者从自然界的秋写到人生的“秋”,表达出怎样的情怀?
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成语里的计量单位,你知多少

中国古代的大部分计量单位虽然已经不再使用,有些涉及计量单位的成语、歇后语却流传了下来,在日常生活中不时被提及。

有个歇后语叫“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它出自明人周清原的短篇平话小说集《西湖二集》卷二八:“丈二长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意思是弄不明情况,搞不清底细。那么“丈二”究竟是多高呢?

据《史记·禹本纪》记载,大禹定自身为一丈,以其十分之一为尺,因此男子叫“丈夫”。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各朝代的计量单位不尽相同。《西湖二集》的作者周清原大约是明末崇祯年间人,据专家推算,明清两朝一尺为32厘米,因此换算下来,丈二的和尚大约为3.84米,这样的身高当然有小说家虚构的成分。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概对关羽的身高都印象深刻,小说里对他的描写是“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三国时一尺约为24厘米,据此推算,关羽的身高大概是2.16米。这样的身高放在今天也算是小巨人了。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针对粮食的计量单位最为常见。石、钧、斗、斛都是用来表示重量的。据《汉书·律历志上》载,“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又据《说苑·辨物》载,“十斗为一石。”而一斛为十斗,后改为五斗。有个成语叫“千钧一发”,千钧大概是三万斤,一发即一根头发,三万斤的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情况万分紧急。

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典故,便涉及石、斗这两个计量单位。南朝诗人谢灵运恃才傲物,能够让他佩服的人古今天下只有一人,就是曹植。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酒后曾发感慨:“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自那之后,人们便用“才高八斗”形容文才高超。

读古代小说,让人困惑的恐怕就是银子、金子和铜钱了,它们到底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其实,关于金子、银子和铜钱有一个基本的换算公式: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贯”是指古代穿钱的绳索,古人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1000个为1贯;“文”原来指的是铜钱上的文字,后来用作计钱的量词,1文铜钱就是1枚铜钱。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有一个细节,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在说起薛蟠给贾府送的螃蟹时,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通过这一情节,大家也能对当时一两银子的概念有所了解了。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说明古代计量单位主要有长度、重量(容积)和金银与铜钱数量之间的换算。
B.如果有“丈二和尚”,那么他的身高按今天的计量单位换算,就应当有3.84米高。
C.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石、钧、斗、斛这些表示重量的单位在粮食计量上最为常见。
D.“腰缠万贯”,按文中的计量关系换算,就应该是1000两黄金,或10000两白银。
E.曹子建即曹植,三国魏杰出诗人,成语“才高八斗”就是用来形容他文才横溢的。
【小题2】作者在说明中运用了多种方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并分别解说具体作用。
【小题3】请品读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三国时一尺约为24厘米,据此推算,关羽的身高大概是2.16米。(“大概”可否删去?为什么?)
(2)读古代小说,让人困惑的恐怕就是银子、金子和铜钱了。(“最”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小题4】文末叙述刘姥姥说螃蟹价格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

5.作文(共1题)

10.
按要求作文

仰望星空,群星闪烁,我种下了遨游太空的种子;俯瞰大地,沃土连绵,我种下了踏实耕耘的种子;走进名著,聆听教诲,我种下了热爱文学的种子……

请以“我种下一颗种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代替。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