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26696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5

1.简答题(共4题)

1.
取NaOH和NaCl的混合物3.63克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配制成70克溶液。向该溶液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测得溶液pH与滴人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1)当滴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1.2克时,溶液的pH______7(填“>”、“<”或“=);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当pH=7时,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2.
现有5.6gKOH固体与100g稀HCl恰好完全反应,求该稀HCl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3.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60克稀硫酸分6次加入烧怀中,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35
8.7
8.05
7.4
6.75
6.75
 
(1)第4次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7.4克,其成分为____________(填序号)。
A、铜 B、锌 C、铜和锌
(2)该黄铜样品中铜和锌的质量比m:m=_____。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_____
4.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后,得到的固体中除了NaCl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某同学为除去可溶性杂质,将该固体加水溶解形成溶液A,并设计如下方案:

(1)操作①、操作②指的是_________。
(2)滤液B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③中加过量的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_______(填序号)。
①NaOH    ②Na2CO3 ③MgCl2   ④CaCl2

2.选择题(共15题)

5.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B.读取液体体积
C.熄灭酒精灯D.加热液体
6.
下列试剂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Na2CO3溶液B.MgCl2溶液C.Ba(OH)2溶液D.酚酞溶液
7.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以下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的是(  )
A.氧气B.氢气C.二氧化碳D.氨气
8.
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C.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
D.甲曲线上的M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9.
某白色固体A,含有K2SO4、NaOH、CaCO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A进行实验(    )

注:BaSO4难溶于盐酸;K2SO4、BaCl2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据此实验可知,固体A中的物质最多有(    )
A.1种B.2种C.3种D.4种
10.
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的是(    )
A.澄清石灰水B.NaCl溶液C.稀硫酸D.KNO3溶液
11.
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
物质
柠檬汁
西红柿
纯水
鸡蛋清
漂白液
pH
2~3
4~5
7
7~8
13~14
 
上述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
A.柠檬汁B.西红柿C.鸡蛋清D.漂白液
12.
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向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中加水稀释
C.向一定质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
D.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13.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展开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步骤(1):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后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步骤(3):取该白色粉末10.6g,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g二氧化碳。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由步骤(1)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B.步骤(2)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除酚酞外,只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C.该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D.该白色粉末中不一定含碳酸钙
14.
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或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是(    )
A.食醋B.淀粉C.白糖D.豆油
15.
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CH3COOHB.CaCO3C.Ca(OH)2D.MnO2
16.
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且不变质的是(    )
A.烧碱B.浓硫酸C.浓盐酸D.生石灰
17.
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其中一瓶是盐酸溶液,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将两者区分开来的是(    )
A.滴入酚酞试液B.加纯碱
C.放入铁片D.通入二氧化碳
18.
进行下列实验后,溶液的pH值变大的是(    )
A.稀盐酸中加入铁屑B.食盐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镁溶液D.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19.
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木炭燃烧B.食物腐烂C.动物呼吸D.水结成冰

3.填空题(共5题)

20.
某溶液含有HCl、Na2CO3、H2SO4、MgCl2中的两种溶质,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
21.
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白色晶体,有辣味,强碱性,具有碱的通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且易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有腐蚀性,可用做光谱分析的展开剂、润滑油。
(1)若将氢氧化锂固体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固体的质量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若将下列三种物质分别与氢氧化锂溶液混合,其中能与氢氧化锂发生反应的有_____(填字母)。
A、氧化铁 B、稀盐酸 C、氯化镁
22.
小明在验证“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 ”时,在1标准大气压下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①1标准大气压下:1 体积H2O中最多可溶解1体积CO2,在酒精中CO2溶解忽略不计
②在酒精中,NaOH易溶,Na2CO3微溶。

(1)利用两套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在第一套装置中注入3mL浓NaOH溶液;在第二套装置中注入等量的H2O,振荡试管。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 ,可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将浓NaOH 溶液注入试管后,将观察到注射器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乙装置的试管内出现白色沉淀物,则出现白色沉淀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23.
向盐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pH变化如图所示。

(1)中和反应实质是_____;
(2)A点溶液中的阳离子有_____。
24.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试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CO2不能直接与BaCl2和MgCl2发生反应。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
(2)滤渣a的成分是_____;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_____。
(3)滤渣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_____。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