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4题)
1.
取NaOH和NaCl的混合物3.63克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配制成70克溶液。向该溶液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测得溶液pH与滴人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1)当滴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1.2克时,溶液的pH______7(填“>”、“<”或“=);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当pH=7时,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1)当滴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1.2克时,溶液的pH______7(填“>”、“<”或“=);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当pH=7时,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3.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60克稀硫酸分6次加入烧怀中,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1)第4次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7.4克,其成分为____________(填序号)。
A、铜 B、锌 C、铜和锌
(2)该黄铜样品中铜和锌的质量比m铜:m锌=_____。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_____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9.35 | 8.7 | 8.05 | 7.4 | 6.75 | 6.75 |
(1)第4次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7.4克,其成分为____________(填序号)。
A、铜 B、锌 C、铜和锌
(2)该黄铜样品中铜和锌的质量比m铜:m锌=_____。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_____
4.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后,得到的固体中除了NaCl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某同学为除去可溶性杂质,将该固体加水溶解形成溶液A,并设计如下方案:

(1)操作①、操作②指的是_________。
(2)滤液B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③中加过量的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_______(填序号)。
①NaOH ②Na2CO3 ③MgCl2 ④CaCl2

(1)操作①、操作②指的是_________。
(2)滤液B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③中加过量的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_______(填序号)。
①NaOH ②Na2CO3 ③MgCl2 ④CaCl2
2.选择题- (共15题)
8.
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
B.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
C.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 |
D.甲曲线上的M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
9.
某白色固体A,含有K2SO4、NaOH、CaCO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A进行实验( )

注:BaSO4难溶于盐酸;K2SO4、BaCl2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据此实验可知,固体A中的物质最多有( )

注:BaSO4难溶于盐酸;K2SO4、BaCl2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据此实验可知,固体A中的物质最多有( )
A.1种 | B.2种 | C.3种 | D.4种 |
12.
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3.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展开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步骤(1):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后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步骤(3):取该白色粉末10.6g,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g二氧化碳。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步骤(1):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后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步骤(3):取该白色粉末10.6g,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g二氧化碳。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由步骤(1)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
B.步骤(2)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除酚酞外,只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
C.该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
D.该白色粉末中不一定含碳酸钙 |
3.填空题- (共5题)
20.
某溶液含有HCl、Na2CO3、H2SO4、MgCl2中的两种溶质,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 。

21.
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白色晶体,有辣味,强碱性,具有碱的通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且易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有腐蚀性,可用做光谱分析的展开剂、润滑油。
(1)若将氢氧化锂固体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固体的质量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若将下列三种物质分别与氢氧化锂溶液混合,其中能与氢氧化锂发生反应的有_____(填字母)。
A、氧化铁 B、稀盐酸 C、氯化镁
(1)若将氢氧化锂固体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固体的质量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若将下列三种物质分别与氢氧化锂溶液混合,其中能与氢氧化锂发生反应的有_____(填字母)。
A、氧化铁 B、稀盐酸 C、氯化镁
22.
小明在验证“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 ”时,在1标准大气压下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①1标准大气压下:1 体积H2O中最多可溶解1体积CO2,在酒精中CO2溶解忽略不计
②在酒精中,NaOH易溶,Na2CO3微溶。

(1)利用两套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在第一套装置中注入3mL浓NaOH溶液;在第二套装置中注入等量的H2O,振荡试管。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 ,可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将浓NaOH 溶液注入试管后,将观察到注射器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乙装置的试管内出现白色沉淀物,则出现白色沉淀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查阅资料: ①1标准大气压下:1 体积H2O中最多可溶解1体积CO2,在酒精中CO2溶解忽略不计
②在酒精中,NaOH易溶,Na2CO3微溶。

(1)利用两套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在第一套装置中注入3mL浓NaOH溶液;在第二套装置中注入等量的H2O,振荡试管。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 ,可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将浓NaOH 溶液注入试管后,将观察到注射器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乙装置的试管内出现白色沉淀物,则出现白色沉淀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