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福建长泰县二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2480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句子默写(共1题)

1.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    ,  ”,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2)《诗经·氓》中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 ”。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里写潭中的鱼,先是鱼儿一动不动,接着“  , ”写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似与游者相乐”。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6分)
塞下曲(其六)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3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现代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对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追求进行提炼,与友善、和谐、文明、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联系起来进行科学阐释,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使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使礼仪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同时,通过一些仪式和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使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题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应该通过礼仪文化教育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B.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
C.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我们应该将中国礼仪文化和西方礼仪文化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
D.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有助于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题2】(小题2)下列关于中国礼仪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B.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追求“向善”,它表现出善良的人性,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和善良宽容的心灵。
C.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D.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能够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小题3】(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儒家对中国礼仪文化的诠释来看,儒家已经意识到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B.中国礼仪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密切,中国礼仪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C.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让大众接受。
D.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礼仪文化可以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月亮和六便士
(英)毛姆
在所有这些日子里,他的艺术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不久他就没有兴致到画室去了;他只关在屋子里一个人埋头苦干。因为一文不名,有时他连画布和颜料都买不起,而这两样东西恰好是他最需要的。从他的谈话里我了解到,他在绘画上遇到的困难很大,因为他不愿意接受别人指点,不得不浪费许多时间摸索一些技巧上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过去的画家早已逐一解决了。他在追求一种我不太清楚的东西,或许连他自己也知道得并不清楚。过去我有过的那种印象这一次变得更加强烈了:他像是一个被什么迷住了的人,他的心智好像不很正常。他不肯把自己的画拿给别人看,我觉得这是因为他对这些画实在不感兴趣。他生活在幻梦里,现实对他来说一点儿意义也没有。我有一种感觉,他好像把自己的强烈个性全部倾注在一张画布上,在奋力创造自己心灵所见到的景象时,他把周围的一切事物全都忘记了。而一旦绘画的过程结束——或许并不是画幅本身,因为据我猜想,他是很少把一张画画完的,我是说他把一阵燃烧着他心灵的激情发泄完毕以后,他对自己画出来的东西就再也不关心了。他对自己的画儿从来也不满意;同缠住他心灵的幻景相比,他觉得这些画实在太没有意义了。
“为什么你不把自己的画送到展览会上去呢?”我问他,“我想你会愿意听听别人的意见的。”
“你愿意听吗?”
他说这句话时那种鄙夷不屑劲儿我简直无法形容。
“你不想成名吗?大多数画家对这一点还是不能无动于衷的。”
“真幼稚。如果你不在乎某一个人对你的看法,一群人对你有什么意见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人人并不是都是理性动物啊!”我笑着说。
“成名的是哪些人?是评论家、作家、证券经纪人、女人。”
“想到那些你从来不认识、从来没见过的人被你的画笔打动,或者泛起种种遐思,或者感情激荡,难道你不感到欣慰吗?每个人都喜爱权力。如果你能打动人们的灵魂,或者叫他们凄怆哀悯,或者叫他们惊惧恐慌,这不也是一种奇妙的行使权力的方法吗?”
“滑稽戏。”
“那么你为什么对于画得好或不好还是很介意呢?”
“我并不介意。我只不过想把我所见到的画下来。”
“如果我置身于一个荒岛上,确切地知道除了我自己的眼睛以外再没有别人能看到我写出来的东西,我很怀疑我还能不能写作下去。”
思特里克兰德很久很久没有作声。但是他的眼睛却闪着一种奇异的光辉,仿佛看到了某种点燃起他的灵魂、使他心醉神驰的东西。
“有些时候我就想到一个包围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的小岛,我可以住在岛上一个幽僻的山谷里,四周都是不知名的树木,我寂静安闲地生活在那里。我想在那样一个地方,我就能找到我需要的东西了。”
这不是他的原话。他用的是手势而不是形容的词藻,而且①结结巴巴没有一句话说得完整。我现在是用自己的话把我认为他想要表达的重新说出来。
……
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生活比任何其他艺术家都更困苦。他工作得比其他艺术家也更艰苦。大多数人认为会把生活装点得更加优雅、美丽的那些东西,思特里克兰德是不屑一顾的。对于名和利他都无动于衷。我们大多数人受不住各种引诱,总要对世俗人情做一些让步;你却无法赞扬思特里克兰德抵拒得住这些诱惑,因为对他说来,这种诱惑是根本不存在的。他的脑子里从来没有想到要做任何妥协、让步。他住在巴黎,比住在底比斯沙漠里的隐士生活还要孤独。对于别的人他没有任何要求,只求人家别打扰他。他自己有一个幻境。
思特里克兰德是个惹人嫌的人,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节选自傅惟慈译《月亮和六便士》,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相关链接: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的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主人公原本是位证券经纪人,中年时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与凡·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思特里克兰德在绘画上遇到的困难很大,主要是因为他穷得连画布和颜料都买不起。
B.小说借“我”之口来叙述故事,塑造了一个一心追求艺术、在个性与社会现实之间挣扎的怪才形象。
C.“我”劝思特里克兰德把画作送到展览会上去,一方面“我”是真诚地想让他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也说明“我”是一个急于成名的势利小人。
D.本文的人物语言不仅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而且极富张力,有哲思,很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E.小说在刻画思特里克兰德这个人物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使主人公形象显得丰满。
【小题2】小说家在刻画主人公形象时,运用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技巧,请结合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小题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思特里克兰德的性格特征。
【小题4】你认为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成功者还是一个失败者?这个人物给你什么启迪?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