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2421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4/2/22

1.选择题(共2题)

1.看图回答

一天卖出70件运动服,上午卖出20件,每件78元,照这样计算,下午比上午多卖{#blank#}1{#/blank#}元?

2.

光明小学买4张桌子、4把椅子共付480元,每张桌子的价钱是每把椅子的3倍.每张桌子{#blank#}1{#/blank#}钱?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浪淘沙
清 左辅
(序)曹溪驿折桃花一枝①,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者是春山魂一片②,招入孤舟。
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③。掷与巴江流到海④,切莫回头。
【注】①左辅,清乾隆年间进士,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②曹溪驿:地名,与下文忠州、涪州、巴江均在四川。③者是:这是。④春山魂:指桃花。
【小题1】请赏析“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中“软”、“柔”二字的妙处。(4分)

【小题2】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佣儿为证啖:唆使
B.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之德:恩情,恩德
C.杀人至死,罪自我之当:承担
D.不易辞,卒死狱中竟:始终
【小题2】(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3分)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
③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④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①②⑥B.①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廷福私下带佣儿饮酒,又将其带出城外,将其灌醉,使佣人族人想要让佣儿做伪证的计划落空。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借饮酒之名将关廷福请,并将其困在了家中,不让他离开霍家。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县官有意帮他减轻罪责,但关廷福不改供词,县官只好如律宣判。
D.乡人认为关廷福只是个囚犯,不值得称道。作者对这种说法感到不平,认为关廷福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小题4】(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3分)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3分)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叫马三立
刘连群
①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岁月,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
②为马三立捧哏的合作者去世后,他就只说单口相声了,这一来倒另辟蹊径,开拓了又一艺术天地。他以老者的神态、语气讲笑话,从大家熟悉的生活琐事说起,可就在你不知不觉间转入正题了,直至“包袱”设就,从容“抖”开,让你先怔一下才幡然醒悟忘情失笑,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这就是大师的功力和境界了。
③大师的幽默又是不受舞台限制的,晚年的马三立似乎随时随地能够抓出笑料,得心应口,激起笑声一片。去劳教所向失足少年讲话,走下汽车有两位女警察搀扶,记者一路追随照相,马三立忽然温和地说:“明天见报群众看见我让俩警察架着往里走,会说马三立这么大年纪还犯案,这不,被警察押着进监狱了!”此话一出,两位女警察笑得弯下身,半天没直起腰来!
④马三立经常在台上说相声时自称“马大学问”,其实生活中的他确实爱读书,到老仍手不释卷,并且兴趣广泛,博闻强记。他读书涉猎面很广,他认为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为此他一直忙中偷闲见缝插针勤读不已。除了读书,他还喜欢看戏,结交了许多梨园行的朋友。他还爱好国画、书法,爱看足球。
⑤马三立的记忆力堪称训练有素,而且到老不衰。他到晚年一直没有放松对记忆力的锻炼,有一件事非常耐人寻味,就是他一直记得胡耀邦同志逝世的日子、时间和中央悼词的部分章节。晚年的马三立始终律己甚严,曾经自拟“养心安神十一条不该”和为人处世的“三别、三不、三对、三要”。 “不该办的事情,莫办;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用的物品,不买;不该要的礼物,不收……不该得的报酬,不要”,“对自己的声望,珍惜;对道德品行,端正;对衣食住行,知足。”
⑥2001年12月8日晚,“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晚会”上,马三立仍是那身可体的灰色中山装,那副镀金框架的秀郎架眼镜,还夹有灰色的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含微笑,一派儒雅的长者风范。知道内情者会发现他的步子比过去慢些,气息也显得微弱,但一站到舞台上,却仍旧精神矍铄,光彩照人。依然是过去的老习惯,先向观众作揖示意。如潮掌声止息下来,人们静静地等着大师开口,却谁也没想到,那沙哑、温和的嗓音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叫马三立……”谁不知道他是马三立?但他就是用这种小学生报到式的自报家门,拉近了与几千名观众的距离,也缓和了现场绷得过紧的气氛。马三立似乎有意冲淡晚会的隆重、严肃气氛。于是他娴熟自然地现场抓哏,妙语连珠:“……有的观众点我那段《买猴儿》,说不了了,没气力了,我现在已经成了‘老猴’了!”大家上台表示敬意和祝贺,他仍然不肯让气氛庄严起来,马季神态虔诚地献上手书的八个大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马三立含笑称谢,拉起他的手说:“我和马季,还有马玉涛是一家子,都是‘马大哈’的后代。”全场大笑。
⑦他原为让人笑的,他坚持到了最后。大师走得很平和、很从容,似不再有所牵挂。
⑧就引用宋人程颢的《秋月》结尾吧:“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文汇报》2011年10月26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大师的功力和境界就在于,在不知不觉间让人幡然醒悟,忘情失笑,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
B.马三立说相声时常自称“马大学问”,认为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他读书博闻强记,涉猎很广;兴趣广泛,喜欢看戏,国画、书法颇有造诣,还爱看足球。
C.划线处的描写描摹了马三立朴素、严谨、随和、儒雅的长者形象,表现了他对观众的尊重,暗示了马三立对相声艺术的追求与热爱一直没有改变。
D.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晚会上,马三立有意冲淡晚会的隆重、严肃气氛,用小学生报到式的自报家门,拉近了与几千名观众的距离,也缓和了现场绷得过紧的气氛。
E.本文作者以深深的敬意叙写了马三立的从艺生涯,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改说单口相声后开拓了又一艺术天地,依然兴趣广泛,爱好读书,记忆力到老不衰。
【小题2】文章结尾程颢的《秋月》一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如此结尾有什么作用?(4分)
答:
【小题3】请结合文本分析马三立能成为一代相声大师的原因。(6分)
答:
  

5.名著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论语》回答问题。(6分)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小题1】“以德报怨”的含义是    “以直报怨”的含义是 (2分)
【小题2】面对他人带来的“怨”,有人“匿怨”,有人主张“以德报怨”,而孔子不同意这两种做法,主张“以直报怨”,为什么?请结合选文简析。(4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