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 (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②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
B.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
C.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
D.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
A.韩愈字退之,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人物,著作有《昌黎先生集》。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
B.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是自下而上的推荐,唐虽采用科举制,也存在“征”和“辟”。 |
C.宫市是中唐时,宫中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收购的行为,是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无赖的方式。 |
D.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
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学习,读书不为得到奖励。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后来考中进士,终成一代名士。 |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
①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②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2.现代文阅读- (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吃草与吃肉
林语堂
近来在编纂一本中文字典,觉得心情平静得多,省了多少是非。因此感觉做学问工作如吃草,做文人时论如吃肉。
编报纸,做时论,平时事,正人心,息邪说,比较含有人与人之接触,必有仇敌。做学问,做考证,考经史。编字典,自然而然少是非,而且自有其乐。寻发真理,如牛羊在山坡上遨游觅食。两种工作都重要,但须各凭其性情而行,不能勉强。这个意思,可扩而充之。世上只有两种动物,一为吃草动物,包括牛羊及思想家;一为食肉动物,包括虎狼及事业家。吃草动物只管自己的事,故心气温和善良如牛羊;吃肉动物专管人家的事,故多奸险狡黠,长于应付、笼络、算计、挟持、指挥……前者,学人、发明家等,只对学理事物有兴趣,而在社交上却常要羞羞答答;做委员,喝听差都不大行。后者如刘邦、朱元璋一类英雄豪杰,用兵用将,料事如神,而对于子曰诗云,一听便头疼,糊里糊涂。
食肉者搏击食草者,食草者也常藐视食肉者。思想家一方羡慕事业家,一方又看不起事业家。世间食肉之徒,偶尔读两本书,就在书中觅黄金屋、颜如玉、钟重禄,哪里是真正懂得食素之味?学问兴趣他们是不懂的。偶尔出洋,偶尔留学,第一目的就是看准学位头衔。他所读的政治法律及大学管理法,可以让他回来当议员委员,高官俸禄,养父母,给妻子,并不是在研究政治学说学问上做工夫。
袁中朗描写此种人心理极好。“吏趣者,其人未必有才,但觉官有无穷滋味,愈劳愈侠,愈苦愈甜,愈谈愈不尽,不穷其味不止。若夺其官便如夺婴孩手中鸡子,啼哭随之矣。”(《与张幼于书》)此语便含食草者对食肉者的讥笑。
我想这类专管别人家事的工作,其意义还在一个木匠做一个木盒之下。但是不让食肉者管别人家事,他心里就不高兴。食肉者也轻鄙食草者。“议论空疏”“阔论高谈”“咄咄书空”是文人之罪。而文人也常有令人轻鄙之处。
食肉者对文人表示轻鄙,非搏击文人时,而是秦莽文人时。此种秦莽文人,我想仍不是真正读书种子,是借食草之名求食肉之便,还应该归入食肉类去。他们一旦得意,仍善于互相倾轧,弄权舞弊,作威作福,恃势凌人。
“文学无用”之说也是对的。革命是干的,不是谈的。打虎就得上山,站在高楼绮窗前高唱:“打啊!打啊!”我总觉得滑稽。声势愈凶猛愈形其滑稽。他为什么不上山去?我老是问。所以高谈革命者,我根本就把他归入食肉之类,他是以食草之名求食肉之便。站在绮窗前而喊打虎之人,笑别的站在绮窗前而不喊打虎之人,那叫做滑稽。站在绮窗前而不喊打者,笑别的专在起床前喊打虎者,那叫作同情的幽默。他好像说:你只能喊打,而我充其量也只能喊打,你我都只能喊,然而喊是无用的。打而不喊者上上;打而且喊者次之;不打亦不喊者居中,有自知之明;喊而不打者中下;自己喊而以骂别人不喊者为能事者,斯为下矣。
(选自《宇宙风》第14期,1936年4月,有删改)
【小题1】文中的“食草者”和“食肉者”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2】“食草者”和“食肉者”怎么看待对方?
【小题3】请简要概括最后一段的论述思路。
吃草与吃肉
林语堂
近来在编纂一本中文字典,觉得心情平静得多,省了多少是非。因此感觉做学问工作如吃草,做文人时论如吃肉。
编报纸,做时论,平时事,正人心,息邪说,比较含有人与人之接触,必有仇敌。做学问,做考证,考经史。编字典,自然而然少是非,而且自有其乐。寻发真理,如牛羊在山坡上遨游觅食。两种工作都重要,但须各凭其性情而行,不能勉强。这个意思,可扩而充之。世上只有两种动物,一为吃草动物,包括牛羊及思想家;一为食肉动物,包括虎狼及事业家。吃草动物只管自己的事,故心气温和善良如牛羊;吃肉动物专管人家的事,故多奸险狡黠,长于应付、笼络、算计、挟持、指挥……前者,学人、发明家等,只对学理事物有兴趣,而在社交上却常要羞羞答答;做委员,喝听差都不大行。后者如刘邦、朱元璋一类英雄豪杰,用兵用将,料事如神,而对于子曰诗云,一听便头疼,糊里糊涂。
食肉者搏击食草者,食草者也常藐视食肉者。思想家一方羡慕事业家,一方又看不起事业家。世间食肉之徒,偶尔读两本书,就在书中觅黄金屋、颜如玉、钟重禄,哪里是真正懂得食素之味?学问兴趣他们是不懂的。偶尔出洋,偶尔留学,第一目的就是看准学位头衔。他所读的政治法律及大学管理法,可以让他回来当议员委员,高官俸禄,养父母,给妻子,并不是在研究政治学说学问上做工夫。
袁中朗描写此种人心理极好。“吏趣者,其人未必有才,但觉官有无穷滋味,愈劳愈侠,愈苦愈甜,愈谈愈不尽,不穷其味不止。若夺其官便如夺婴孩手中鸡子,啼哭随之矣。”(《与张幼于书》)此语便含食草者对食肉者的讥笑。
我想这类专管别人家事的工作,其意义还在一个木匠做一个木盒之下。但是不让食肉者管别人家事,他心里就不高兴。食肉者也轻鄙食草者。“议论空疏”“阔论高谈”“咄咄书空”是文人之罪。而文人也常有令人轻鄙之处。
食肉者对文人表示轻鄙,非搏击文人时,而是秦莽文人时。此种秦莽文人,我想仍不是真正读书种子,是借食草之名求食肉之便,还应该归入食肉类去。他们一旦得意,仍善于互相倾轧,弄权舞弊,作威作福,恃势凌人。
“文学无用”之说也是对的。革命是干的,不是谈的。打虎就得上山,站在高楼绮窗前高唱:“打啊!打啊!”我总觉得滑稽。声势愈凶猛愈形其滑稽。他为什么不上山去?我老是问。所以高谈革命者,我根本就把他归入食肉之类,他是以食草之名求食肉之便。站在绮窗前而喊打虎之人,笑别的站在绮窗前而不喊打虎之人,那叫做滑稽。站在绮窗前而不喊打者,笑别的专在起床前喊打虎者,那叫作同情的幽默。他好像说:你只能喊打,而我充其量也只能喊打,你我都只能喊,然而喊是无用的。打而不喊者上上;打而且喊者次之;不打亦不喊者居中,有自知之明;喊而不打者中下;自己喊而以骂别人不喊者为能事者,斯为下矣。
(选自《宇宙风》第14期,1936年4月,有删改)
【小题1】文中的“食草者”和“食肉者”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2】“食草者”和“食肉者”怎么看待对方?
【小题3】请简要概括最后一段的论述思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