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图乙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请说明理由。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相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分析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2.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地区以及北方土石山区。
材料二: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

(1)分析黄土高原为什么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江南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试分析其原因。
(3)比较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在地理背景上的差异。
(4)分析在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的意义。
材料一: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地区以及北方土石山区。
材料二: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

(1)分析黄土高原为什么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江南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试分析其原因。
(3)比较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在地理背景上的差异。
比较 | 相同点 | 不同点 |
黄土高原 | | |
南方低山丘陵 | |
3.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状况,上网搜集了下面的三组材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三大都市圈投资、出口、消费占GDP比重表(单位:%)。
材料二:三大都市圈人力资源和科技活动比较表。
材料三:图甲是我国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图,图乙是世界发达国家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

图甲

图乙
(1)三大都市圈成为我国经济水平、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的区位优势是 。
(2)从三大都市圈经济增长方式(投资、出口、消费)来看,外向型的是 ,内向型的是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三大都市圈受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3)三大都市圈中,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贡献最大的是 ,劳动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贡献最大的是 。珠三角能够吸引我国巨大的流动人口的原因是 。
(4)三大都市圈在经济和城市发展过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材料一:三大都市圈投资、出口、消费占GDP比重表(单位:%)。
都市圈 | 1987~1996年 | 1996~2006年 | | ||||||
投资额 | 出口额 | 消费额 | 投资额 | 出口额 | 消费额 | ||||
长三角都市圈 | 33.00 | 32.33 | 35.37 | 36.70 | 41.24 | 32.63 | |||
珠三角都市圈 | 30.10 | 92.94 | 36.08 | 29.88 | 95.35 | 33.50 | |||
京津冀都市圈 | 36.74 | 14.11 | 37.78 | 39.99 | 15.96 | 35.00 | |||
材料二:三大都市圈人力资源和科技活动比较表。
年份 | 京津冀 | 长三角 | 珠三角 | | | ||||||||||
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 | 授权专利中发明比例(%) | 流动人口占全国比重(%) | 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 | 授权专利中发明比例(%) | 流动人口占全国比重(%) | 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 | 授权专利中发明比例(%) | 流动人口占全国比重(%) | |||||||
2000 | 73.34 | 41.42 | — | 97.69 | 4.61 | — | 56.37 | 1.65 | — | ||||||
2005 | 177.07 | 27.56 | 14.63 | 228.17 | 9.61 | 22.07 | 166.85 | 5.08 | 40.57 | ||||||
材料三:图甲是我国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图,图乙是世界发达国家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

图甲

图乙
(1)三大都市圈成为我国经济水平、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的区位优势是 。
(2)从三大都市圈经济增长方式(投资、出口、消费)来看,外向型的是 ,内向型的是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三大都市圈受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 |
B.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 |
C.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 |
D.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
(4)三大都市圈在经济和城市发展过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2.单选题- (共5题)
4.
读下图,完成各题。

【小题1】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
【小题2】在区域整治的过程中,下列各地形部位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小题1】图示堤坝的主要作用是( )
A.拦沙蓄水 | B.发电灌溉 |
C.防洪抗旱 | D.调节气候 |
A.甲——平整土地,建立基本农田 |
B.乙——封坡育林育草,含蓄径流 |
C.丙——修建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
D.丁——疏浚河道,排沙泄洪 |
5.
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进行一次地理实验活动。其过程是将黄土装入木框内,在左侧种上苔藓和杂草,右侧裸露。培植两周左右,让植物成活。用砖头或小凳子将木框架起来使之呈斜坡状,在木框两个开口处的下方摆两个脸盆,再把带小孔的塑料饮料瓶装满水,放到支架上用手转动塑料饮料瓶,让水流泻干净。读图并完成各题。

【小题1】关于该实验,正确的是( )
①左侧的脸盆里水多、水位变化快且有很多沙土 ②右侧的脸盆里水多、水位变化快且有很多沙土 ③该实验主要模拟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④该实验主要验证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小题2】该实验所验证的地理原理,主要适用于我国哪些地区?( )
①青藏高原 ②内蒙古草原 ③黄土高原 ④江南丘陵

【小题1】关于该实验,正确的是( )
①左侧的脸盆里水多、水位变化快且有很多沙土 ②右侧的脸盆里水多、水位变化快且有很多沙土 ③该实验主要模拟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④该实验主要验证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①青藏高原 ②内蒙古草原 ③黄土高原 ④江南丘陵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6.
读洪湖湿地生物种群变化资料,完成各题。
【小题1】造成湿地环境生物种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湖泊、河流、沼泽等湿地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小题3】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的途径是( )
洪湖湿地生物种群变化 | |||||
代表生物种群 | 20世纪60年代 | 20世纪80年代 | 20世纪90年代 | | |
水生 植物 | 种类 | 35科92种 | 20科68种 | 缺失 | |
生物量(g/m2) | 3 275 | 4 423 | 缺失 | | |
水禽多样性指数 | 1.539 | 1.266 | 0.755 | |
【小题1】造成湿地环境生物种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物种群数量自然减少 |
B.全球气候变暖 |
C.围垦湿地,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
D.生物迁移 |
A.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
B.提供多样性的水生生物 |
C.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 |
D.吸烟滞尘,净化大气环境 |
A.开发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
B.退耕还湿,发展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 |
C.禁止开垦,保持天然湿地 |
D.植树造林,在湿地区域增加生物种群 |
7.
江苏省是我国工业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小题1】江苏作为全国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最近提出了由“江苏制造”转为“江苏创造”的经济发展战略。其转变的原因并不是( )
【小题2】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到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小题1】江苏作为全国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最近提出了由“江苏制造”转为“江苏创造”的经济发展战略。其转变的原因并不是( )
A.制造加工在整个设计、生产、销售环节中所获得的利润最低 |
B.制造业的发展要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污染 |
C.科学技术创新可带来更大的效益,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
D.江苏土地、住房租金低,劳动力资源丰富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
B.较高的科技水平 |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