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区是A:__________ B: ___________ ,A、B两地区的典型植被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2)与A处相同的植被还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地区。
(3)A地区典型植被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___________是导致A地区植被被毁的直接原因,破坏的方式有哪些?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该地区的植被?
2.单选题- (共7题)

【小题1】杜邦化工厂在此设厂的区位优势有()
①沿海的地理位置 ②有胜利油田的石油资源 ③靠近黄河水源地 ④该地区经济技术高度发达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气候干旱,黄河断流 |
B.小浪底进行的调水调沙实验 |
C.石油勘探和开采 |
D.滥垦滥伐、建筑占地 |
【小题1】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总是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巨大 | B.空间距离遥远 |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牧业为主 |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 |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 |

【小题1】对该县 1937~1980 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 |
C.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 3 倍 |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两倍 |
A.人口数量的变化 |
B.耕地面积的变化 |
C.放牧强度的变化 |
D.气候的变化 |

【小题1】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
A.2008年春,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
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
D.黄淮地区的洪涝 |
A.开发该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
B.增大牧场中生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
C.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作物覆盖率 |
D.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 |

注: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
【小题1】关于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的是释放养分 |
B.B代表的是养分脱离植物 |
C.C代表的是生物获取二氧化碳的过程 |
D.D代表的是地表径流带走养分 |
A.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由于枯枝落叶多且分解旺盛而有机质含量高 |
B.此循环中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
C.热带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很脆弱 |

【小题1】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 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
3.选择题- (共3题)
根据所给汉语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每空一词)
等公共汽车时插队是不礼貌的。
1.It's{#blank#}1{#/blank#} to cut in {#blank#}2{#/blank#} when waiting for the bus.
格林一家人习惯晚饭后在小区里闲逛。
2.The Greens are used to {#blank#}3{#/blank#}、 {#blank#}4{#/blank#} in the community after dinner.
3.你认为太多的爱好会妨碍学业吗?
Do you think too many hobbies can {#blank#}5{#/blank#}in the {#blank#}6{#/blank#}of schoolwork?
4.如果在牛奶里加点蜂蜜,品尝起来会非常美味。
If you {#blank#}7{#/blank#}____________ some honey to the milk, it will {#blank#}8{#/blank#} very delicious.
5.毫无疑问,中国人最了解茶文化。
{#blank#}9{#/blank#}、 {#blank#}10{#/blank#}, the Chinese know about tea culture best.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