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2364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9

1.综合题(共2题)

1.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新疆煤炭预测资源总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6%,且大多埋藏较浅,甚至可以露天开采。目前,新疆正在致力于我国西部能源基地的建设,不仅加大煤炭开采,还致力于提高外运能力和拓展外运方式。

(1)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2)目前新疆正在建设一批坑口火电站和路口火电站,致力于推行“疆电东送”。和“疆煤外运”相比,两种能源输出方式各有什么利弊?
(3)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14日,国家林业局三北局在银川召开2014年三北防护林站局长会议。会议总结了2013年三北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分析工程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建设历时34年(1978~2012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经过四期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 647万公顷,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282.4万公顷,各类经济林369万公顷,薪炭林107万公顷,营造灌木饲料500多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5.05%提高到12.4%。三北工程取得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突出的显著成就。
材料二 我国生态工程分布示意图。

(1)图中字母B表示的是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试根据材料总结其主要作用。
(2)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3)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有什么影响?

2.单选题(共7题)

3.
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
A.土壤和植被B.水文和土壤C.气候和地貌D.植被和水文
4.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搭配正确的是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小题2】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地处我国地势的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5.
某自然灾害监测站将其灾害预报信息及时传递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最佳途径是(  )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雷达技术
6.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宁夏
B.青海
C.陕西
D.新疆
【小题2】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采矿产 
②生态移民 
③合理载畜 
④抽取地下水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7.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 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 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A.都是平原地区B.都位于入海口处
C.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D.土壤都比较肥沃
【小题2】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一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两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8.
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下列下面小题。

【小题1】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
A.发电B.防洪C.养殖D.梯级开发
【小题2】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
①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圈点荒漠化
②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
③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
④氟氯烃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
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
B.密西西比河是田纳西河的最大支流
C.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西部高原山区
D.田纳西河发源于加拿大,主要流经美国
【小题2】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