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下图及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回答。(12分)

(1)说明津德尔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4分)
(2)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试分析农业侵入牧区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从而导致荒漠化的发展。(4分)
(3)请按因果联系将①人口增长过快、②过垦过牧、③贫困饥荒、④土地生产力下降四项填入“荒漠化加剧示意图”的方框内(只填数码代号),并提出两种抑制荒漠化加剧的可行方法。(4分)

(1)说明津德尔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4分)
(2)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试分析农业侵入牧区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从而导致荒漠化的发展。(4分)
(3)请按因果联系将①人口增长过快、②过垦过牧、③贫困饥荒、④土地生产力下降四项填入“荒漠化加剧示意图”的方框内(只填数码代号),并提出两种抑制荒漠化加剧的可行方法。(4分)

2.
综合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南北方民居主要特征的比较
材料二 中华美食源远流长,有众多的菜系和各式风味,北方菜以鲜咸入味,南方则以甜香著称。山西人爱喝醋,四川、贵州、湖南的人则以“不怕辣”闻名。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南方与北方在住宅民居及城市住宅楼上的不同特点反映了我国由南向北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北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因而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墙体严实厚重。房顶坡度____________逐渐________,则反映了我国降水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川、贵、湘地区,地形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因而居民多数喜食辣味以驱湿气。
(3)联系生活再举出几例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并阐述这些习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分)
材料一 我国南北方民居主要特征的比较
| 北方民居 | 南方民居 |
方位观 | 正南正北方位观强 | 正南正北方位观弱 |
墙体特点 | 墙体严实厚重 | 墙体轻薄 |
房顶坡度 | 坡度较小 | 坡度较大 |
房檐 | 窄 | 逐渐加宽 |
房尾进深和高度 | 小 | 逐渐加大 |
建筑成本(同等面积) | 比南方高 | 比北方低 |
房屋间距 | 大 | 较小 |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南方与北方在住宅民居及城市住宅楼上的不同特点反映了我国由南向北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北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因而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墙体严实厚重。房顶坡度____________逐渐________,则反映了我国降水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川、贵、湘地区,地形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因而居民多数喜食辣味以驱湿气。
(3)联系生活再举出几例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并阐述这些习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分)
2.单选题- (共8题)
4.
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是天然气 |
B.我国能源消费中,石油的比重最高 |
C.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绝对优势 |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比重高于水电比重 |
8.
读图,完成下题。

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就是指“3S”技术的应用 |
B.一个由数据和信息组成的地球 |
C.主要反映现实问题,不能应用于可持续发展 |
D.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模拟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