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2.诗歌鉴赏- (共1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元祐三年,出知越州。元祐五年,钱穆父与苏轼重聚,又将徙知瀛洲。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③筠:竹。
【小题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是苏轼对友人的赞美。简要分析之。【小题2】词的下片写送别情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yú,抬)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而益治兵 治: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召集
C以谓平定僭乱 僭:超越本分 D世宗临其丧 临:面临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材智”的一组是( )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谷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游褒禅山记》)(4分)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什么是历史
重构论史学观是历史学从19世纪所领受的一笔重要遗产。重构论认为历史学要以求真的态度,重建和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以期达到客观性的标准。这就是后来美国史学家比尔德所说的历史学家们的“那个高贵的梦想”。历史学要实现“那个高贵的梦想”,跻身科学之列,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对史料的广泛收集和严格精详的考订,另一个条件是历史学家在从事研究和写作时,需要排除主观因素,不将自己民族的、政治的、个人爱好的偏向掺杂进去,他必须尽可能地做到客观、中立、不偏不倚。
重构论认为,事实就摆在那儿,等着历史学家去发现。但是建构论史学观认为,事实本身不会说话,是历史学家让事实说话。我们可以说,历史学家有着他的关切,有着他自身的问题和意识,他的这些主观因素投射到过去的某些侧面,才让在幽暗深处的某些事实凸显出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的命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其中的一个内涵就是,历史学家总是从当前生活出发,从自己的关切出发,将眼光投向过去的。史家与史料和事实之间的关系,并非重构论所设想的那样,只是前者消极地反映和呈现后者,而是双方的交互作用。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柯林武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都强调,历史学家要以自己的精神去“重演”、“重现”、“重新复活”历史人物的思想和精神世界,这样才能真切地把握过去。
建构论的历史观的要点在于,历史学家必须从特定的视角,以自己的精神体验、理论观照、概念工具来介入历史研究,建构自身的历史图景。与重构论对主观性戒备森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建构论的历史观认为,历史学家的理论装备、思想高度、移情体验的能力等主观因素,非但不是警惕防范的对象,反而构成了历史研究的要素。
而后的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可以称为结构论历史观,因为后现代主义史学把历史和历史学“解构”成了纯粹的文本。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历史和史学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海登•怀特可说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家中的领军人物。他说:历史学乃是一种“言辞的结构,其内容在同等程度上既是被发现的,又是被发明的。”换言之,历史是人们写出来并称之为历史的书籍,它是历史学家从史料、档案中发现出来的,也是他们独具慧眼发明出来的。历史学家在将他们的研究写成历史文本时,必然将自身的思维模式、意识形态立场、审美倾向等因素,或明或暗地注入其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怀特对历史学的关注,集中在历史文本的特性之身上。解构论的历史观,其实就是将历史学文本化。
【小题1】关于 “重构论史学观”,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重构论史学观产生于19世纪以后,是后来的历史学家从前辈那里领受的一笔重要的遗产。 |
B.重构论史学观以求真的态度,重建和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以期达到客观性的标准。 |
C.重构论史学观认为,历史学家要重建和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就必须收集大量史料,并对其加以严格精详的考订。 |
D.重构论史学观认为,历史学家从事历史研究必须尽可能地做到客观、中立、不偏不倚,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
A.建构论史学观认为事实本身不会说话,他的意思是说这些事实究竟反映怎样的历史真相,后人无法得知。 |
B.建构论史学观认为,历史学家总是从当前生活出发、从自己的关切出发,将自己的眼光投向过去的。 |
C.建构论史学观认为,历史学家不能消极地反映和呈现史料和事实,而要让史料和事实双方交互作用。 |
D.建构论史学观认为,历史学家的理论装备、思想高度、移情体验的能力等主观因素不能构成历史研究的要素。 |
A.美国史学家比尔德所说的 “那个高贵的梦想”,是指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做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 |
B.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说历史学不能脱离现实,它必须为当代的政治服务。 |
C.海登•怀特所说的“历史学乃是一种言辞的解构”,意思是说,历史就是人们写作出来并称之为历史的书籍。 |
D.解构论史学观是后现代主义历史观,他把史学解构成为历史和历史学,所以被称为解构论史学观。 |
5.材料作文- (共1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一个常常在进行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的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 ”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战斗。
材料二:奥巴马访华期间,复旦大学周元天向奥巴马请教:如何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奥巴马的答案是:我有一个忠告,就是说我最敬仰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他们不但考虑自己,他们同时还考虑超越自己的事情,他们希望对世界作出贡献,他们希望对他们的国家做出贡献,对他们的城市做出贡献。有时候我们会忙于挣钱、买好车、买大房子,但是那些真正在青史留名的人是因为他们有更大的向往,看如何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吃饱饭,如何能够让更多的儿童受到教育,如何能够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等等。
要求:(1)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不少于800字。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