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2.诗歌鉴赏- (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句
张谓
八月洞庭秋, 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 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 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 何日复同游?
【小题1】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小题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路口,他的身边有一个疯子在发狂,街道上奔跑着喧嚣。这一切好像与他都很陌生。
他身着一件蓝咔叽布夹克,肩上背着一个半旧的黄包,看上去仿佛是偏僻县城来的一个探访者。那天他是等我们接他去一个便宴,然而我们迟到了。结果让一个70余岁的老人在街边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但是他没有急躁,也没有嗔怪。是的,他已经习惯于这样迟到的约会了。
他与历史的约会足足迟到了近半个世纪,当他终于乘上最后一班从那黑洞洞的隧道里升出来的班车时,他觉得他头发里的风并没有变。
二
他的眼睛很诗意。
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一个70多岁的老人的眼睛竟可以如此的明澈、清纯。那两枚饱满的眸子是两方小小的古歙砚。
这双眼被40年代的南风读过,被60年代的东风读过,也被80年代的西风读过。然而他并没有患风泪眼。
他的眼睛总有水的感觉。
看他的眼睛总容易想起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四
他的文字是可一眼识穿的,因为他的文字大都拧得出水来。
第一个发现这点的是一个聪明的法国女士。
他的解释很平常:他家乡高邮是一个水乡。
来自水乡的作家并非他一人,然而后来那些人都离开了水,上岸去了。上了岸的水族有的演化成爬行类,有的则期期艾艾,成了两栖类。从生物意义上说这当然是一种进化,而当这种生物意义又被引进社会意义时,这种选择在今天看来也就变得合乎“规律”而无可非议了。
惟有他留了下来。
在水边。偶尔抬眼望一望天气,复又低头看眼前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寂寂的白白的水。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E.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精雕细刻式的描绘了汪曾祺的“侧影”和“眼睛”,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小题2】文章开头说“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奇异气质”是什么?仔细阅读一、二部分回答。(3分)汪曾祺的文学创作有什么样的特点?阅读三、四部分回答。(3分)
【小题3】仔细品味下面两个句子,联系全文,简析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
(1)街道上奔跑着喧嚣。(3分)
(2)上了岸的水族。(3分)
【小题4】人是风景的欣赏者或构成者,联系实际,谈谈对文章标题中“风景”的理解(8分)

他身着一件蓝咔叽布夹克,肩上背着一个半旧的黄包,看上去仿佛是偏僻县城来的一个探访者。那天他是等我们接他去一个便宴,然而我们迟到了。结果让一个70余岁的老人在街边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但是他没有急躁,也没有嗔怪。是的,他已经习惯于这样迟到的约会了。
他与历史的约会足足迟到了近半个世纪,当他终于乘上最后一班从那黑洞洞的隧道里升出来的班车时,他觉得他头发里的风并没有变。
二
他的眼睛很诗意。
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一个70多岁的老人的眼睛竟可以如此的明澈、清纯。那两枚饱满的眸子是两方小小的古歙砚。
这双眼被40年代的南风读过,被60年代的东风读过,也被80年代的西风读过。然而他并没有患风泪眼。
他的眼睛总有水的感觉。
看他的眼睛总容易想起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四
他的文字是可一眼识穿的,因为他的文字大都拧得出水来。
第一个发现这点的是一个聪明的法国女士。
他的解释很平常:他家乡高邮是一个水乡。
来自水乡的作家并非他一人,然而后来那些人都离开了水,上岸去了。上了岸的水族有的演化成爬行类,有的则期期艾艾,成了两栖类。从生物意义上说这当然是一种进化,而当这种生物意义又被引进社会意义时,这种选择在今天看来也就变得合乎“规律”而无可非议了。
惟有他留了下来。
在水边。偶尔抬眼望一望天气,复又低头看眼前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寂寂的白白的水。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看他的眼睛总容易想起王维”,是说汪曾祺和王维一样,具有洞穿尘世的能力。 |
B.“没有患风泪眼”,比喻汪曾祺在创作中坚守自我不被外界迷惑的人格。 |
C.“文字大都拧得出水来”,是说汪曾祺的创作题材与水有关,创作风格清纯明净。 |
D.本文赞美了汪曾祺清丽纯净的文风和坚守自我,坚持艺术原则的高尚人格。 |
【小题2】文章开头说“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奇异气质”是什么?仔细阅读一、二部分回答。(3分)汪曾祺的文学创作有什么样的特点?阅读三、四部分回答。(3分)
【小题3】仔细品味下面两个句子,联系全文,简析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
(1)街道上奔跑着喧嚣。(3分)
(2)上了岸的水族。(3分)
【小题4】人是风景的欣赏者或构成者,联系实际,谈谈对文章标题中“风景”的理解(8分)
4.材料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