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专项对点练习:26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2311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25

1.诗歌鉴赏(共4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事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E.末句“犹恐”二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
(2)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2.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虞美人
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 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阕的前两句写词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落”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词人内心的凄凉。
D.此词上阕主写景,下阕主言情,用语朴素自然,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E.本词表达了词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
(2)本词是如何表现词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杜鹃花得红字
真山民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 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须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描写了愁云密布、凄凉黯然的环境,为全诗定调。往事成空,无法挽回,诗人无奈之余,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
B.颔联借景抒情,杜鹃鸟声声悲啼,啼血染红了万山开放的杜鹃花,表明诗人眷恋故国的心不改,千古难明,怨深恨长。
C.颈联描写夜中之花极为传神,因是写夜中之花,诗人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避免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气,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
D.尾联直抒胸臆,满山的杜鹃花,是杜鹃精魄的化身,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凄然泪下,将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统一在一起。
E.这首咏物诗是咏杜鹃花的,诗层层相扣,渐次推进,先从杜鹃上着眼,然后过渡到杜鹃花,最终言志,表达故国之思。
(2)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杜鹃花的?请作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小题。
和上官伟长芜城①晚眺
(宋)严羽
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
京口②寒烟鸦外灭,历阳③秋色雁边遥。
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
(注)①芜城:扬州的别称。②京口:今江苏镇江。③历阳:今安徽和县。
【小题1】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小题2】《沧浪诗话》认为诗歌的高妙之处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结合尾联加以赏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