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0题)
A.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的一种察举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
B.期功: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穿一周年丧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族。 |
C.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就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
D.晦:阴历每月第一日;望:望日是阴历十五,既望是十六;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则刘病日笃 |
B.宾主尽东南之美 目吴会于云间 |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台隍枕夷夏之交 |
D.园日涉以成趣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A.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西晋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因此后来文学史上称“田园诗人”。作品中也有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 |
B.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已成为千古名句。 |
C.钱钟书,现代文学家、作家,先生学贯中西,被文界誉为“文化昆仑”,代表作《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人.兽.鬼》(短篇小说集),《谈艺录》(诗话),《管锥篇》(文论)。 |
D.《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
A.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
B.《汉书·冯唐传》亦载。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后世遂用“冯唐易老、冯唐已老、老冯唐、叹冯唐”等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 |
C.庄周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答应等封邑地方的赋税征收到手后借给他一大笔钱。庄周听了生气说,车辙中的鲋鱼需要的是斗升之水,如果拖延时间去取西江之水,就等于将鲋鱼置于枯鱼之肆。后来形成了成语“涸辙之鲋”,用以比喻处在困境之中急待救助的人。 |
D.杨得意是汉武帝时一位掌管天子猎犬的官员,一次武帝读到《子虚赋》,连连称赞,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杨得意告诉武帝这篇赋是自己写的,于是武帝就召见杨得意。杨得意把自己的《大人赋》上奏武帝,“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这一句是说如果杨得意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就只能抚凌云之赋而自我惋惜了。 |
2.话题作文- (共1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诸多关于“比”的说法,“钱财不比,妻儿不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等;当下,更是到处充斥着“比”,比谁更“恶搞”,比谁更“超级”,比谁更“芙蓉”……不过,也有一种人是比谁的好事做得多,比谁为国家做的贡献大。
请以“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3.诗歌鉴赏- (共1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漂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 |
B.“中夜忽然愁”一句托物言志。夜半了,作者依然没有入睡,还在忧愁.突出愁之深、愁之切。“ |
C.“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己可以像庄周一样.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
D.“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孤独凄凉的故国之思和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无聊与绝望。 |
E.“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 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描写集市广场的人物和气味,为人物出场营造背景,集市广场也是一个容器,是小说的结构要点,贯穿始终,成为小说的线索。 |
B.小说通过叙述奥士高纳大爷捡到绳子,被冤家陷害,受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的故事,表现了人物的命运悲剧源自其自身性格的主题。 |
C.本文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经过乡丁发布丢失皮夹子通知和对质、搜身后乡长还不相信等铺垫转折后,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交还皮夹子使情节发展到高潮。 |
D.虽然是“克里格多村”的“老农民”的一推一吼,把高纳大爷最终推向了死亡境地,但他并非是导致高纳大爷死亡结局的最为关键的人物。 |
【小题3】阅读本文后,你在为人处事方面获得了哪些道理和启发?
5.情景默写- (共1题)
(1)《逍遥游》中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鸟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借汤与棘的对话,连用“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描绘了大鹏鸟的形体庞大。
(3)《逍遥游》中,“______,____”两句说明自然界的一些生命极其短寿,错过了很多美好事物。
(4)《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逍遥游》中“______,____”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6)《逍遥游》中写列子御风而行,泠然而善,十五天后回来,对于致福也没有拼命追求,但庄子对此的评价是“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话题作文:(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