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 (共2题)
1.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小题1】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又前而为歌
【小题2】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荆轲和而歌
【小题3】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小题4】对下面几篇文章的标题作两次筛选,每次选出不同于其他几篇的一项第一次选 ( ) 第二次选 ( )
E. 《荆轲刺秦王》
【小题5】对选段句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小题1】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又前而为歌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B.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
C.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例句:荆轲和而歌
A.又前而为歌。 |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
B.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 |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A.《赤壁之战》 | B.《唐睢不辱使命》 |
C.《窦娥冤》 | D.《邹忌讽齐王纳谏》 |
【小题5】对选段句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子和宾客都“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非常悲壮的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
B.“为变徵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歌声,创造了悲怆的氛围。 |
C.“复为慷慨羽声”由悲哀转向激昂,同仇敌忾。给壮士以信心和力量。 |
D.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
2.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愿大王少假借之
(2)自引而起,绝袖
(3)秦王还柱而走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小题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秦武阳奉地图函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秦王还柱而走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秦武阳色变振恐
【小题3】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
(1)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小题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愿大王少假借之
(2)自引而起,绝袖
(3)秦王还柱而走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小题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秦武阳奉地图函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秦王还柱而走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秦武阳色变振恐
【小题3】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
(1)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愿大王少假借之 少:稍微。 |
B.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发:发放。 |
C.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引:举起。 |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受。 |
A.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
B.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而乃以手共搏之 |
C.愿大王少假借之 群臣怪之 |
D.而乃以手共搏之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文言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