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子默写- (共1题)
①清风徐来,________。举酒属客,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 苏轼《前赤壁赋》
②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青,________,而青于蓝;冰,水为之,_____。 《荀子·劝学》
④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⑤_______,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
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________,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诗歌鉴赏- (共1题)
梅花
韩偓①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
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②初试汉宫妆。
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
(注)①韩偓(约842~923):晚唐五代诗人,为朱全忠所恶,闻朱全忠劫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遂弃官南下湖南。这首诗即是其流寓湖南醴陵时所作。②燕钗,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燕子形的钗。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梅花于寒冬盛开,春光灿烂时却已凋零,含惋惜之情。 |
B.“龙笛”一句借笛曲来写梅,歌咏梅花冰清玉洁、高雅脱俗之韵。 |
C.“燕钗”一句以美人来喻梅,表现梅花清丽飘逸、矜持绰约之态们。 |
D.五六句写风雪肆虑,衬托出梅花傲然的气质和铁骨冰心的品格。 |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小题1】(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脚。 |
B.声非加疾也 疾:指声音宏大。 |
C.假舟楫者 假:假如。 |
D.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
C.顺风而呼 |
D.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A.文中用“终日”“须臾”对比,以此突出学习对思考所提供的补益。 |
B.文中两次用“登高”设喻,从主动和被动两个角度强调学的效果。 |
C.文中登高招、顺风呼及假舆马、假舟楫,都指君子对外物的迷恋。 |
D.文意表明,后天的学习在积累知识培养品德方面都有着巨大作用。 |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共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运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夫成王霸固有人,亡国破家亦固有人;桀用干莘①,纣用恶来②,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非其人而欲有功,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贤者立于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周公旦,白屋③之士所下者七十人,而天下之士皆至;晏子所与同衣食者百人,而天下之士亦至;仲尼修道行,理文章,而天下之士亦至矣。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卫君问于田让曰:“寡人封侯尽千里之地,赏赐尽御府缯帛,而士不至,何也?”田让对曰:“君之赏赐,不可以功及也;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犹举杖而呼狗,张弓而祝鸡矣;虽有香饵而不能致者,害之必也。”
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已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取材于西汉刘向《说苑·尊贤》)
(注)①干莘:夏桀时代的臣子,惯于阿谀奉承。②恶来:商纣时代的臣子,崇尚勇力,不顾义理,后被周武王处死。③白屋:中国古代指平民居所。④范中行氏:指春秋时晋国的范氏、中行氏两大家族,后因联合作乱而被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 垂:流传。 |
B.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 继:继续。 |
C.贫不能使富 使:驾驭。 |
D.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 遂:最终。 |
A.犹鸿鹄之无羽翼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
B.而能以成功立名 去以六月息者也 |
C.卫君问于田让曰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
D.其亡何也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A.贤者立于朝,则天下之豪相率而趋之矣 贤能的人在朝为官,天下豪杰就会轻率地表达恭敬 |
B.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 您对臣子的惩罚,不能够依据情理去躲避 |
C.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 桓公任命(管仲)为上卿,可是齐国并未管理好 |
D.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 |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夏、商、秦灭亡,与桀、纣、秦君用不贤者有关,奸佞位居高位就会贻害无穷。 |
B.田让提醒卫君,仅仅依靠封赏并不能实现延揽贤才的目标,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
C.周公、晏子、孔子各例表明,有品行有学问的人当朝,能为国君延揽更多人才。 |
D.管仲一再向桓公索要更好的待遇,说明贤者也有缺点,国君要容忍他们的缺点。 |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草木虫鱼
好多文章把三年困难时期注写得一团漆黑,毫无乐趣,我认为不对。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里,也还是有欢乐——当然,所有的欢乐大概都与得到食物有关。那时候,我六七八岁,与村中的孩子们一起,四处游荡着觅食,活似一群小精灵。我们像传说中的神农一样,几乎尝遍了田野里的百草百虫,为丰富人类的食谱作出了贡献。那时候的孩子都挺着一个大肚子,小腿细如柴棒,脑袋大得出奇。我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村子外是一片相当辽阔的草甸子,荒草没膝,地势低洼,水汪子多。那里既是我们的食库,又是我们的乐园。
春天时,我们在那里挖草根剜野菜,边挖边吃,边吃边唱。我们是那个年代的牛羊歌手。我们最喜欢唱的一支歌是我们自己创作的,曲调千变万化,但歌词总是那几句:这个年代,真是不平凡;吃着茅草饼,喝着地瓜蔓……歌中的茅草饼,就是把茅草的白色的甜根,洗净,切成寸长的段,放到鏊子上烘干,然后放到石磨里磨成粉,再用水和成面状,做成饼,放到鏊子上烘熟。茅草饼是高级食品,并不是天天人人都能吃上。我歌唱过一千遍茅草饼,但到头来只吃过一次茅草饼,还是兰士年之后——在大宴上饱餐了鸡鸭鱼肉之后,作为一种富有地方风味的小点心吃到的。地瓜蔓就是红薯的藤蔓,用石磨粉碎后熬成粥,再加点盐。这粥在当时也是稀罕物。我们歌唱这两种食物,正说明我们想吃又捞不到吃。
我们只能大口吃着随手揪来的野菜,嘴角上流着绿色的汁液。头大身子小的我们,活像那种还没生出翅膀的山蚂蚱。我什么都忘了,也忘不了那种火红色的、周身发亮的油蚂蚱。这种蚂蚱含油量忒高,放到锅里一炒滋啦滋啦响,颜色火红,香气扑鼻,撒上几粒盐,味道实在是好极了。
吃罢蚂蚱,很快就把夏天迎来了。夏天食物丰富,是我们的好时光。那三年雨水特大,一进六月,天就像漏了似的,大一阵小一阵,没完没了地淅沥。庄稼全涝死了。洼地里处处积水,成了一片汪洋。有水就有鱼。各种各样的鱼好像从天上掉下来似的,有一些鱼连百岁的老人都没见到过。我捕到过一条奇怪又妖冶的鱼,它周身翠绿,翅羽鲜红,能贴着水面滑翔。它的脊上生着一些好像羽毛的东西,肚皮上生着鱼鳞。所以它究竟是一条鱼还是一只鸟,至今我也说不清。其实最好吃的鱼是最不好看的土泥鳅。这些年我在市场上看到的泥鳅,瘦得像铅笔杆似的,那也叫泥鳅?我想起六十年代我家乡的泥鳅,一根根,金黄色,像棒棰似的。
秋天是收获季节。俗话说:“豆叶黄,秋风凉,蟹脚痒。”在秋风飒飒的夜晚,成群结队的螃蟹沿河下行,爷爷说它们是到东海去产卵,我认为它们更像是要去参加什么会议。螃蟹形态笨拙,但在水中运动起来,如风如影,神鬼莫测,要想擒它,决非易事。想捉螃蟹,最好是在夜里。我曾跟随本家六叔去捉过一次螃蟹,可谓新奇神秘,趣味无穷。白天,六叔就看好了地形,悄悄地不出声。傍晚,人散光了就用高粱杆在河沟里扎上一道栅栏,留上一个口子,口子上支一个口袋网。前半夜人脚不静,螃蟹们不动。耐心等候到后半夜,夜气浓重,细雨蒙蒙,河面上长升着一团团雾,把身体缩在大蓑衣里,说冷不是冷,说热不是热,听着噼噼嗤嗤的神秘声响,嗅着水的气味草的气味泥土的气味,借着昏黄的马灯光芒,看到它们来了。它们来了,时候到了,它们终于来了。它们沿着高粱杆扎成的障子哧哧溜溜往上爬,极个别的英雄能爬上去,绝大多数爬不上去,爬不上去的就只好从水流疾速的口子里走,成了我和六叔的俘虏。
进入冬季就有点惨了。冬天草木凋零,冰冻三尺,地里有虫挖不出来,水里有鱼捞不上来,但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尤其是在吃的方面。我们很快便发现,上过水的洼地面上,有一层干结的青苔,像揭饼样一张张揭下来,放到水里泡一泡,再放到锅里烘干,酥如锅巴,味若鱼片。吃光了青苔,便剥树皮。剥来树皮,刀砍斧剁,再放到石头上砸,然后放到缸里泡,泡烂了就用棍子搅,一直搅成浆糊状,捞出来,一勺一勺,摊在鏊子上,像摊煎饼一样。从吃的角度来看,榆树皮是上品,柳树皮次之,槐树皮更次之。我们吃树皮的过程跟蔡伦造纸的过程很相似,但我们不是蔡伦,我们造出来的也不是纸。
——取材于莫言相关作品
(注)三年困难时期,特指上世纪新中国面临全国性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的那一段时间,具体指的是从1959年一直持续到1961年。【小题1】下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即便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人们依然能够从身边的草甸子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
B.牛羊歌手的歌唱内容,完全脱离农村的现实生活,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
C.天就像漏了似的,为鱼的出现作了交代,也显示出生活遭遇了巨大的天灾。 |
D.文中将吃蚂蚱写得极富于生活情趣,反映出当时人们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 |
E.我们造出来的也不是纸,意思是说在那个年代里,我们缺少蔡伦的创造力。 |
【小题3】文中有关逮螃蟹的文字,精彩而又传神。请自选角度,就此写一段鉴赏文字。
【小题4】本文以“草木虫鱼”为题,如何理解这其中的深意?
文段一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于因为他老是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文段二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小题1】文中说,别里科夫“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这种刻画在人物形象特征的表现上有什么效果?
【小题2】文中说,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为什么“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却“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结合文意作简要陈述。
【小题3】“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
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避,那就是浮躁的风气。
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有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之风盛行,往往就会出现: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也容易形成一些后果:让清静的人生、精良的产品等,渐渐变得稀罕起来;一些工程因为求快而忽视细节和质量,导致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而那些整日忙碌赶场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
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也不要忘记,变动之中也有恒定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到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盼望着步登天、一劳永逸,只能是如同梦呓。
《道德经》中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喧嚣,拒绝诱惑,祛除焦躁,静心定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的状态。
宁静一旦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取材于林治波《愿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小题1】下列词语中的“哄”,与“那些跟风起哄”中“哄”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一哄而散 |
B.连哄带骗 |
C.哄动一时 |
D.哄堂大笑 |
A.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
B.概莫能外:大概没有多少人能作为一种例外。 |
C.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此处指多样事务缠身。 |
D.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进步发展快。 |
A.有新技术和创新思想支持,能够为获得成功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
B.“翅膀”“风口”之说,是对发挥一种推动作用的形象化描述。 |
C.有了扎实而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就能有长久而稳固的成功。 |
D.要想成功,还需坚守“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的认识。 |
A.如今多数人都无法逃避浮躁之风,而实现自我价值必须避开浮躁。 |
B.“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语,讽刺了那些八面玲珑见风使舵的人。 |
C.社会节奏加快,变化更快、更多、更大,这都让人变得更加脆弱。 |
D.“心远地自偏”来源于内心宁静,这种宁静能让常人也自有风范。 |
5.命题作文- (共1题)
合格,《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合乎标准。也就是说,“合格”意味着达到某种要求。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愿意去面对,几乎时时处处都有作这样一种考量的余地。
以“合格”为题,选择你熟悉的一个方面或角度,恰当运用表达方式,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
6.小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3道)
命题作文:(1道)
小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