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县蒙古族中学2018届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228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8

1.选择题(共7题)

1.
指出下边加点字注音中正确的一项。(   )
A.腼腆(tiǎn )   吮吸(yǔn ) 聆(lín)听 矜(jīn)持
B.怜悯(mǐn) 吞噬(sì   )    蚌埠(bàng) 迷惘(wǎng)
C.杀戮(lù)    娴熟(xián ) 匿名(nì) 驾驭( yù)
D.绽放(zhàn)  累赘(léi zuì)   膂力(lǚ ) 深谙(yīn)
2.
找出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半身不遂   才输学浅   毕恭毕敬   百无聊濑
B.萎靡不振   侃侃而谈   一瘸一拐   沁人心扉
C.万恶不郝   中流砥柱   禀烛夜谈   根深蒂固
D.海市蜃楼   聪耳不闻   油光可鉴   测隐之心
3.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战争、流疫与经济衰退往往会干扰或   全球化进程`,从而威胁人类和平与繁荣,   对此不能不予以关注.
(2) 美国希望在伊拉克建立类似美国的民主制度,为在中东地区推行政治改革  样板.
(3) 单位、社区、村镇、家庭都要承担起清洁环境、   陋习的任务。
A.中止  树立  革除B.终止 竖立 革除
C.终止  树立  祛除D.中止 竖立 祛除
4.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他不负责的态度,单位领导决定铺张扬历,在会上公开批评.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牛充栋的程度.
5.
在下面这段文字中,莱特哥哥说的一句话是  (    )
美国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驾驶动力飞机成功地遨游蓝天。人们为此举行盛大酒会,主持人要莱特兄弟发表演说,兄弟俩再三推辞,主持人执意邀请,哥哥便发表了言短意深的一句话演说:“    
A.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学舌是被人看不起的。
B.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
C.据我所知,鸟中最会学人说话的是鹦鹉,面鹦鹉是永远不会变成人的。
D.据我所知,鸟中最会学人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说不出人话来的。
6.

如图所示,某战役缴获敌人防御工事坐标地图碎片,依稀可见:一号暗堡的坐标为(4,2),四号暗堡的坐标为(-2,2)。另有情报得知:指挥部坐标为(0,0),你认为敌军指挥部的位置大约是(       )

7.

如图,在菱形ABCD中,∠ADC=120°,则BD:AC等于(  )

2.诗歌鉴赏(共1题)

8.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__的豪情
【小题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9.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指出解释下列加点字有误的两项。( )
A.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B.肉食者鄙(卑鄙)
C.又何间焉(参与)
D.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E. 必以情(感情)
F. 战则请从(跟从)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曹刿在战前战后的言论看,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有哪两个。
【小题4】文中说“肉食者鄙”,你怎么看?
10.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A.由此观之; 投诸渤海之尾
B.皆以美于徐公;    以其境过清
C.乃下令:“群臣吏民……;   乃重修岳阳楼
D.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行者休于树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
【小题5】文中写的臣子向君王进谏并被采纳的故事, 这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的什么说法?(    )
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
B.人恒过,然后改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者也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11.
永远的家书 司 空
①我正翻着书,突然,您的信自然而又意外地从书页间滑落,如窗外轻盈的雪花,悄无声息地飘然而下。
②我合上书,弯腰把信拾起来,轻轻地掸了掸上面那其实并不存在的尘土,似乎是要把逝去的时间掸掉。
③我开始读您许多年前给我的这封没有邮戳的信。父亲,我已经记不起初读这封信时的情景了,只记得当时那种锥心刻骨的疼痛淹没了一切。现在,这封信的内容仍然能够掀起我内心的风暴。
④我似乎闻到了故乡新翻的黑色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许多种花香。宛若听到了暮归的老牛哞哞的叫声,应和着淙淙的溪水,还有牧童哼唱的小曲。我仿佛又沫浴在橘红色的霞光中,与您一道荷锄归家……
⑤最后,我的目光停留在信末的农历日期上,我沉思了好久,才抬起头来。而您,父亲,我看见您就坐在我的面前,嘴里叼着一枚襄阳烟,望着我身后那下雪的窗外,露出视而不见的神情。这时,我似乎闻到了您一口一口吐出的烟雾的辛辣味儿,徐徐地布满我的房间,我甚至有了呛鼻子的感觉,很想咳嗽,但又终于忍住了――那是我多么熟悉的味道啊!就在这让人亲近的味道中,您牵着我的手,在缺少母爱阳光的日子里,领着我走过风雨,走过四季,走进大学的校门。我甚至觉得您慈祥的目光在我房间里的每一件物什上都停留过片刘,似乎要永远记住我简单居所的模样。
⑥父亲,还记得吗?在那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病床上的您紧紧攥住我的手,让我一定去看夹在书架第三排第一封信,不久您就撒手人寰了。
⑦此刻,我正把您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投过火炉中,看着您一笔一划的字体扭动着腾起血红色的火苗,我突然间生出一种无可名状的空落与伤悲来。我多想霎时便化成您坟前的一碟碟祭品,祭奠您永远高贵的灵魂。 
⑧信的内容很简单:孩子,爸对不起你,你不是爸亲生儿子,爸瞒了你这么多年?
⑨其实,父亲,我早就知道了真相,您为什么不守住秘密呢?在我的心目中,您就是我的亲生父亲啊!   
⑩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了您穿着蓝布中山装,露出慈祥笑容的身影。
(选自《作文》)2004年第六期)
【小题1】第③段中“风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小题3】第⑤段划线的“走过风雨,走过四季,走进大学的校门”,连用三个“走”,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小题4】作者在第⑦节中说:“我多想霎时便化成您坟前的一碟碟祭品,祭莫您永远高贵的灵魂。”联系全文,说说父亲的“高贵的灵魂”体现在哪些方面? 举例说明。
12.

   迷雾探踪

(1)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有轻重之分。当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时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米以下的称为浓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等几种。

(2)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在做饭时,大家总能看到锅的上方有雾气产生,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凌晨时分空气温度低,所以大雾经常出现在早晨。太阳升起后,由于温度的升高,小水滴或小冰晶又变成水汽或降落到地面,雾又渐渐消散了。

(3)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4)专家提醒说,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呼吸会加深、加快,这样就会更多地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所以,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5)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雾可分为雾区温度高于0℃的暖雾和低于0℃的过冷雾。目前一般有三种消暖雾 的方法:一、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附着在凝结核上成为大水滴。三、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

【小题1】第(1)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2】第(2)段在说明雾的形成与消散过程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小题3】下面说法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
A.雾滴中的有害物质比大气水滴的高出几十倍。
B.大雾经常出现在空气温度低的夜晚时分。
C.人们不应在雾中锻炼或散步。
D.加热空气可使雾蒸发消失。
【小题4】文章在说明雾的危害时,略写了对交通的影响,详写了对人的危害。这样处理详略的理由是什么?

5.名著阅读(共1题)

13.
(题文)填空,任选一题
(1)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有一个爱情故事为大家熟知,其女主角是朱丽叶,男主角是________。中国戏曲中也有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其男主角是梁山伯,女主角是___。
(2)世界文学名著中与巴尔扎克笔下葛朗台齐名的吝啬鬼是莎士比亚在 ________(作品名)中塑造的__________(人物名)。

6.语言表达(共2题)

14.
学校开展美化校园的活动,请你拟一则广告用于宣传,_____________
15.
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
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知识。
—————给历史老师

7.作文(共1题)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岩洞里,有水滴。“嗒——嗒——”隔好久出一滴。

蝙蝠见了,问:“水滴,你在干什么?”

水滴说:“积累。”

“积累?”

“是的,我们的水滴中有一种东西,可以积成石笋。”

“我怎么看不出来?”蝙蝠说,“你是梦想吧!”

“不。这是理想。”

于是,水滴天天滴,月月滴,年年滴。终于,在他滴出的岩上,和他滴到的岩下,都长出了石笋。准确点儿说,是积成了石笋。水滴还在不停地积累,这相对长着的石笋,还会继续加长,很可能连成石柱咧!

蝙蝠后代的后代,在岩洞里看到了结果。

可见,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要求:①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③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