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2279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8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各项中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C.吾属今为之虏矣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群臣侍殿上者
2.
下列与划线部分“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孰与君少长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日月逝矣,岁不我与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句子默写(共1题)

3.
请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书生意气,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②___________,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③吾入关,___________,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范增数目项王,___________。   (《史记·鸿门宴》)
④为政以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为政》)
其身正,_________: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为政》)
⑤_________,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_________,而好犯上者,鲜矣。   (《论语·为政》)
⑥有美玉于斯,_________,求善贾而沽诸?   (《论语·子罕》)
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_________,无道则隐。   (《论语·泰伯》)

3.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新诗,回答下列小题。
卑微如青苔,
庄严如晨曦,
柔如江南的水声,
坚如千年的寒玉,
举目时,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时,
她是莽莽大地。
(选自《洛夫诗集》)
①你觉得这首诗中的“她”是哪一类人?
②结合具体意象说明你做出上面判断的原因。

4.文言文阅读(共2题)

5.
《论语》中孔子有关“孝”的语录有很多,请从下面任选一则或两则,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孝”的理解。要求:150-200字。
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②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不敬:没有对父母一片敬心。)
③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无违:不要违背礼制。)
④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方位。)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释:①垓下:地名,故地在今安徽省灵璧东南沱河北岸。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   营垒
B.田父曰“左”   欺骗
C.山东为三处   约定
D.骑皆曰:“如大王言。” 信服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虞兮虞兮奈何/入前为寿
B.有二十八骑/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C.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D.天之亡我,我何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部下骑马跟从的勇士八百多名
B.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所遇到的对手都被打败了,所打击的敌人都臣服了
C.吾知公长者
我知道您是辈分高的人
D.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汉军)就派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追赶他们。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小题5】《项羽之死》一文中,司马迁怀着满腔激情,为我们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项羽形象。请用一个成语或者四字词语评价项羽,并结合相关内容来加以解说。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碧云寺的秋色
①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
②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
③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那些  甲_______(沿着/攀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情景突变。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④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⑤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  乙  (镶/有)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了。
⑥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夏日花园的美不能代替它,也不能概括它。
⑦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愉快的时辰。所谓“春秋佳日”,决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
⑧在夏天,草木的叶子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繁荣。但是,它到底不免单调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十色,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  丙  (舒适/清爽)的。你想想,这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
⑨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  丁  (感喟/感动),见黄叶伤情,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因的。诗人们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伤悼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悲哀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面对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唉声叹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红树卖鲈鱼”……这些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饱含着哀伤的情调。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力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
(取材于钟敬文的同名散文)
【小题1】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沿着 有 清爽 感动B.攀着 有 舒适 感动
C.攀着 镶 清爽 感喟D.沿着 镶 舒适 感喟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对秋叶的描写虽然有详有略,但无论是爬山虎,还是柿子树、梧桐树,共同的特点是颜色的多彩。
B.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而对老柏和松树的“保守”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与批评。
C.在作者看来古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是因为虽然他们悲情的内涵不同,但都因眼前的自然景色而触发出来了。
D.作者在结尾段援引了一系列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说明并不是所有中国古代诗人都见秋叶而伤情。
【小题3】本文大量运用了描写色彩的词语,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小题4】作者在第⑧段说“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实际上,像这样对秋色的体验我们也常有。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者在北京一零一中学所见的校园秋色,谈谈从中获得的体验或者感悟。(100字左右)

6.名著阅读(共1题)

8.
巴尔扎克说欧也妮“单纯得像树林深处的一朵娇嫩的鲜花”,请结合《欧也妮·葛朗台》这本小说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命题作文(共1题)

9.
请以“我与________的一次奇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在标题横线上填入某本文学名著中一个人物的名字。叙事符合逻辑,有描写,有细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