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
C.气吞山河的三峡大坝在长江上作威作福,为长江流域的防灾及工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
D.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2分)
A.“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B.艺术有两种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
C.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D.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7.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小题1】【小题2】【甲】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小题3】【小题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佛印绝类弥勒
(2)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3)一士人善画
(4)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小题5】【小题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小题7】【小题8】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小题1】【小题2】【甲】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小题3】【小题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佛印绝类弥勒
(2)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3)一士人善画
(4)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小题5】【小题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小题7】【小题8】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8.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朱自清的名作《背影》已镶嵌在我记忆的画屏上,成为一幅永恒图画……
②而我的眼前,我的心中,也有一幅鲜活的背影图。
③那是星期天的下午,我从城里中学回家,村里刚好在分山砍伐树木。久已没有为家里干点活的我便跟随父亲来到山上。
④砍倒一棵大松树时已经日落西山了。父亲削去树枝,叫我和他一起抬回家。松树根部大,梢部小,我自忖1.68的块头,抬根部“小儿科”,就要去抬。父亲拦着说:“不行,你抬不起,骨头太嫩,等我来抬根,你抬梢。”父亲说完便蹲下身子,准备把树扶上肩头,可是试了几次都扶不正。我走到他面前,说:“爸爸,我来吧。”父亲却不同意。他掏出一袋旱烟抽起来,吩咐我先歇会,“天还早呢。”父亲说。
⑤一袋烟快抽完了,父亲叫我站起来。他慢慢地蹲下身,用手拍拍大树,把头凑近松树,“嗨”了一声,使劲抱起松树扛到自己肩上,然后小心翼翼地伸展着腰腿,我觉得他的身躯在夕阳的余辉中一点一点地凝聚着力量,一点一点地高大。还剩下一口的旱烟吐了出来,笼罩在他的头上,悠悠地在空中扩散。
⑥父亲终于站直了,虽然大树压着他摇晃了几下,但他很快就稳住了重心。
⑦我盯着他的背影,我的眼睛湿润了。几十年来,父亲为了我们兄妹几个的成长,兢兢业业地操持着这个家,奔波辛劳。他的容颜已在日出日落中憔悴了,他的背已在日出日落中微微弓起……
⑧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和父亲抬着树回家,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到有一座丰碑矗立在心中……“背影图”悬挂在我心中的高处。
问题如下:
【小题1】对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小题2】第4段父亲的语言表现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
【小题3】找出第5段中表现父亲动作的词语,并分析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
【小题4】分析第7段划线句子蕴涵的内容。
【小题5】如何理解“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到有一座丰碑矗立在心中”?
①朱自清的名作《背影》已镶嵌在我记忆的画屏上,成为一幅永恒图画……
②而我的眼前,我的心中,也有一幅鲜活的背影图。
③那是星期天的下午,我从城里中学回家,村里刚好在分山砍伐树木。久已没有为家里干点活的我便跟随父亲来到山上。
④砍倒一棵大松树时已经日落西山了。父亲削去树枝,叫我和他一起抬回家。松树根部大,梢部小,我自忖1.68的块头,抬根部“小儿科”,就要去抬。父亲拦着说:“不行,你抬不起,骨头太嫩,等我来抬根,你抬梢。”父亲说完便蹲下身子,准备把树扶上肩头,可是试了几次都扶不正。我走到他面前,说:“爸爸,我来吧。”父亲却不同意。他掏出一袋旱烟抽起来,吩咐我先歇会,“天还早呢。”父亲说。
⑤一袋烟快抽完了,父亲叫我站起来。他慢慢地蹲下身,用手拍拍大树,把头凑近松树,“嗨”了一声,使劲抱起松树扛到自己肩上,然后小心翼翼地伸展着腰腿,我觉得他的身躯在夕阳的余辉中一点一点地凝聚着力量,一点一点地高大。还剩下一口的旱烟吐了出来,笼罩在他的头上,悠悠地在空中扩散。
⑥父亲终于站直了,虽然大树压着他摇晃了几下,但他很快就稳住了重心。
⑦我盯着他的背影,我的眼睛湿润了。几十年来,父亲为了我们兄妹几个的成长,兢兢业业地操持着这个家,奔波辛劳。他的容颜已在日出日落中憔悴了,他的背已在日出日落中微微弓起……
⑧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和父亲抬着树回家,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到有一座丰碑矗立在心中……“背影图”悬挂在我心中的高处。
问题如下:
【小题1】对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
【小题3】找出第5段中表现父亲动作的词语,并分析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
【小题4】分析第7段划线句子蕴涵的内容。
【小题5】如何理解“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到有一座丰碑矗立在心中”?
4.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