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14-2015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2239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1

1.句子默写(共1题)

1.
⑴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⑵_________________,何事苦淹留?(柳永《八声甘州》)
⑶________________,青眼聊因美酒横。(黄庭坚《登快阁》)
⑷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⑹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⑺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⑻王杨卢骆当时体,_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注释:①帘旌:指帘幕。②凉波:指竹席平整如不动的波纹。③水精:即水晶。

【小题1】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又号
【小题2】下列对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写傍晚雨后,月亮升起的景象,几乎句句写景,而情寓其中。
B.首句写雷声来自柳树之外,隐隐隆隆,声音愈来愈小,故是轻雷。
C.上片的“待得月华生”写女子独自倚栏等待月亮升起以寄托情思。
D.下片从燕子的视角,写女主人公夏日昼寝,画面描摹得清雅自然。
【小题3】请对本词上片中的“碎”字进行赏析。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萧何曰:“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示威。”其言鄙矣,而亦未尝非人情也。游士之屦,集于公卿之门,非必其能贵之也;蔬果之馈,集于千金之室,非必其能富之也。释、老之宫,饰金碧而奏笙钟,媚者匍伏以请命,非必服膺于其教也,庄丽动之耳。愚愚民以其荣观,心折魂戢而荧其异志,抑何为而不然哉!特古帝王用之之怀异耳。

②古之帝王,昭德威以柔天下,亦既灼见民情之所自戢,而纳之于信顺已奏九成于圜丘,因以使之知天;崇宗庙于七世,因以使之知孝;建两观以县法,因以使之知治;营灵台以候气,因以使之知时;立两阶于九级,因以使之知让。即其歆动之心,迪之于至德之域,视之有以燿其目,听之有以盈其耳,登之、降之、进之、退之、有以诒其安。然后人知大美之集,集于仁义礼乐之中,退而有以自惬。非权以诱天下也;至德之荣观,本有如是之洋溢也。贤者得其精意,愚不肖者矜其声容,壮丽之威至矣哉!而特不如何者徒以宫室相夸而已。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①荣盛的景象。②戢:收敛。荧:迷亂,迷惑。③忠信而顺从。④圜丘: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九成:犹九重,言极高。⑤古代公布法令,皆悬在阙下,使众周知,故称“县法”。⑥灵台:古时帝王观察天文星象的建筑。
【小题1】根据文意,第①段中加点词“壮丽”在文中指的是    
【小题2】下列对“特古帝王用之之怀异耳”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特别是古代帝王使用它的胸怀不同罢了
B.不同的是古代帝王使用它觉得奇异罢了
C.但是古代帝王在使用它时心态不同罢了
D.只是古代帝王在使用它时用意不同罢了
【小题3】第①段中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小题4】第②段中,作者对“壮丽之威”看法与萧何“徒以宫室相夸”不同,其不同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5】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崔彦昭,字思文,清河人。大中三年进士擢第,释褐(始任官职)诸侯府。咸通初,累迁兵部员外郎,转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再迁户部侍郎,判本司事。彦昭长于经济,儒学优深,精于吏事。前治数郡,所莅有声,动多遗爱。十年,检校礼部尚书、河阳怀节度使,进阶金紫。

②时徐、泗用兵之后,北戎多寇边,沙阤诸部动干(触犯)纪律。彦昭柔以恩惠,来以兵威,三年之间,北门大治,军民歌之。考满受代,耆老数千诣阙(借指朝廷)乞留。诏报曰:“彦昭早著令名,累更剧任。入司邦计,开张用经纬之文;出统籓维(边防),抚驭得韬钤(用兵)之术。自临并部,隐若长城。但先和众安人,不欲恃险与马。遂致三军百姓,沥恳同词,备述政能,唯恐罢去。顾兹重镇,方委长材。既获便安,未议移替,想当知悉。”

③僖宗即位,就加检校吏部尚书。时赵隐、高璩知政事,与彦昭同年进士,荐彦昭长于治财赋。先是,杨收、路岩、韦保衡皆以朋党好赂得罪。萧仿秉政,颇革前弊,而彦昭辅政数月,百职斯举,察而不烦,士君子称之。

④彦昭事母至孝,虽位居宰辅,退朝侍膳,与家人杂处,承奉左右,未尝高言。累迁门下侍郎,兼刑部尚书,充太清宫使、弘文馆大学士,三加兼官,皆领度支(经费开支)如故。累兼尚书右仆射。罢相,以太子太保分司卒。

注释:①经世济民。②考满:对官员进行定期考核。受代:官吏任满由新官代替。

(《旧唐书•崔彦昭》有删节)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荐彦昭长于财赋(__________) ⑵述政能(__________)
⑶耆老数千阙乞留(__________) ⑷先和众安人(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彦昭柔以恩惠(《旧唐书•崔彦昭》)
A.皆以朋党好赂得罪(《旧唐书•崔彦昭》)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C.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班固《汉书•苏武传》)
D.请其矢,盛以锦囊(欧阳修《伶官传序》)
【小题3】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三年之间,北门大治,军民歌之。
⑵与家人杂处,承奉左右,未尝高言。
【小题5】请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崔彦昭的主要性格特点。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雅俗之伪:二人转的生态学

①我国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优秀的民间文艺滋养着主流文化。新世纪以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使衍生于农耕文明的民间文艺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前所未有的重视。民间文艺的传承传播呈现出从官媒、精英到民众、社区的反哺状态。就二人转传承传播的现状而言,像赵本山这样有着极高社会身份和社会影响力的二人转的传承者,正是在和央视、尤其是“春晚”的推动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明星效应和聪明才智,将二人转这一原本主要在东北乡野生存的民间艺术进行了有效的挪移,重新赋予了二人转以新的生机。

②根据展演形态和空间的变化,二人转的类型也不同。广场二人转满足了生活在东北黑土地上不同群体的闲暇需求,它与黑土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水乳交融,成为后来诸多形态二人转之母。剧场二人转的盛行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时代变化,它多了对新社会、新时代的歌颂和对旧社会、旧时代的批判。当下的剧场二人转的演者,会根据自己对二人转的理解和对受众欲望的解读,在经济利益和名誉追求最大化的驱使下,使自己的表演在雅俗警戒线上下游移。现代传媒的传播手段使二人转节目变成一种音像制品出现在市场,并拥有了自己的消费者,媒介二人转因其传播的便捷,将广场二人转和剧场二人转最大程度地散布到生活世界的各个角落。

③民间艺术是伴随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传承和演变的,凝聚着人们对自然、社会的基本认知,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与习惯。在任何一种有着生命力的民间文艺那里,雅俗是一体的,雅俗的区分,主要的体现在这些民间文艺展演的现场,是由特定的时间、空间、演者、观者、展演内容与形式等互相影响、制约并合力决定的。

④在今天的中国,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多种文明混融并存的状态下,任何一种艺术如果只能满足小部分人一时的兴趣和欲望,都将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虽然难于将之与公民意识、公民社会等联系起来,但在政治、文化、市场、传媒、明星艺术家的相互合作下,二人转在剧场内外、舞台上下、荧屏里外的红火,正是因为它在相当意义上满足了不同人群不同语境和心境下的欲求。

⑤在央视春晚二人转的红火大潮中,一直持续不断与之相伴的是指其低俗、庸俗、媚俗的批评之声,这既与批评者对民间文艺的陌生有关,也与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央视与明星赵本山之间的博弈有关,还与媒体过度热心的应景炒作、快餐写作、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和当政者对变化中的文化艺术市场管理经验不足等密切相关。

⑥要提供多样并满足当下有着不同思想意识的不同群体需求的文艺产品,需要决策部门和生产者深入调查了解这些群体的生活状态、心态与需求。在电视、网络等传媒能裹挟政治和市场前行的当下社会,包括央视在内的主流媒体过分包装并依赖了赵本山。

⑦无论怎么看,二人转的传承传播都如一片森林,其中有参天大树,有高高矮矮的灌木,还有花花草草。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大树可能枯萎或自燃,灌木可能生长。传承者有自己的识别,有自己的选择,有其自发的平衡机制,这是官媒精英不应该视而不见的。政府职能部门倡导正面积极的意识形态、健康的娱乐方式是必要的,但不要试图控制一切。民众娱乐需求是多层次的,尤其是在这个信息传媒发达的媒介社会。媒介社会不是一个“熟人社会”,它凸显的是个体、异质、多元与新颖、新鲜、刺激。[    ]因此,不应一刀切地给二人转定性,让所有的二人转都成为“绿色”。只有实现多元发展,赵本山是否继续在春晚演出,才不会成为一个问题。

(选自《读书》2012年第2期,有删改)

【小题1】解释第①段中加点词“反哺”在文中的意思。
【小题2】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3】联系全文,简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⑦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⑴绝大多数观者都说不会和家人一起去看二人转
⑵雅俗的杠杆自然向俗倾斜也就不足为怪了
⑶这样,观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是陌生的
⑷在当下剧场二人转的现场
⑸公共空间的演出反而成了私密的
A.④①②③⑤B.⑤④③②①C.④①③⑤②D.⑤①②④③
【小题5】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的二人转已成为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和媒介文化的一部分。
B.批评二人转低俗与媒体的炒作及人们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等相关。
C.当前的主流媒体和公共演出空间对赵本山的包装和依赖过分了。
D.文章认为,必须使二人转成为正面的积极健康的民众娱乐方式。
【小题6】根据本文第⑦段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关于“海派清口”不同评论的看法。
近年走红的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是从上海滩的单口滑稽、北京的单口相声等曲艺表演样式中汲取精华发展而成的。对此,有人认为,他的表演能够及时地捕捉当下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艺术形式和轻松诙谐的表达,诠释了海派文化的魅力,融化着世俗精神、平民意识,体现着市民文化的乡土美。也有人批评他在舞台上,油头粉面,喜欢高谈阔论却一再显出功底浅薄,低俗的嬉笑怒骂,只落得一地鸡毛,是一个失根的“白相人”(玩家)。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你一张捕梦网

毕淑敏

①人每日穿行于双重宇宙。

②一个是包绕肉体的现实中情境,一个是潜藏于我们内心的幽谧洞穴。人在清醒的时候,五官开放,不停接受着外界的信息,做出各种应答和反应。到了困乏之时,操劳了一天的理智,不得不开始陷进或深或浅的抑制,人就放松地进入了睡眠。但是,除了死亡,人不可能完全丧失感知。人的生理和心理依然保持着最基础的警醒。

③所以,我们不可能完全放弃意识。当外界的干扰减到最小时,那个在理智控制之下的内在系统,就像地下水的泉眼,汩汩流出。它的代表作,就是弥漫夜晚的梦境。

④人们当然希望多做好梦。可人无法控制梦的性质,梦是无拘无束的黑蝴蝶。你不能制订今晚完成一个好梦的计划。梦如野马,放任不羁来去无踪。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越是内心不安宁,精神力量越是薄弱,安全感越差的人,越容易出现恶梦。

⑤儿童是恶梦的高发群体。婴儿会在睡眠中突然毫无来由地哭闹,旁边的人一定会说,这孩子做噩梦了。如果某人在睡眠中陡地脸色大变表情狰狞,人们也会赶紧叫醒他,说刚才你做噩梦了。

⑥为了控制无法无天纵横驰骋的梦境,古人一定做过不懈的努力。在北美洲的印地安人土著部落,有一个绵延至今的风俗,就是妈妈会亲手制作一种名叫“捕梦网”的羽毛箍,放在婴儿的摇篮边,期待以这种方式保佑孩子们梦境平安。

⑦捕梦网源于一则古老的神话。太阳女神是个长得如蜘蛛模样的神灵,她每天晚上会在婴儿睡觉的地方织网。当梦境的大军浩浩荡荡杀将过来之时,网就会把噩梦滤走,只放好梦通行,以保证宝宝们安睡到天明。印地安人的部落越来越大,孩子们也越来越多。蜘蛛女太阳神分身无术,无法亲自织网贴身照料每一个孩子,就把织网术教给了所有的印地安母亲。从此每一个妈妈都会织“捕梦网”了。⑧我到加拿大北部山区观看北极光。看北极光是要靠运气的。我们安营扎寨的酒店,外观很像印地安人的小屋,只是放大了很多倍。大堂的屋顶上,悬挂着一张巨网。当地人说,此网耗时许久,功能卓著。我大喜,问,是否所有住您这酒店的人,都不会做恶梦?当地人答,单有一张捕梦网还不够,必须下符咒才灵。

⑨印地安人相信“万物有灵”,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他们制作“捕梦网”的材料,可谓充满象征意味。网代表力量,石头代表土地,主要指陆地;羽毛,代表着通往梦境那看不见的道路。黑羽代表着权贵和死亡,艳丽的红羽则表达善意、能力和富饶。贝壳,是情感的保护者。玻璃小球和珠子,表示梦幻、创意、魔力和转变。捕梦网的环,单圈代表能力,双圈代表平衡。如果是三圈,象征着身体、精神、灵魂的统一。还有人说,圈越多,法术越大,有镇静、平衡、减压、自控、智慧和爱的能力。

⑩我却陡地生出疑心,疑惑在更多圈圈上所附会的意义,是现代人面对困境无可奈何的求祈。想当年在密林和旷野中自在生活的印地安人,应该没有如此多的烦闷,需要一层又一层的圈来佑护。

⑪当地朋友们想得很周到,夜里去看北极光,白日怕我们闲得无聊,安排学做捕梦网。老师是位娴雅的当地女士,为我们早早备下了原材料。大家围坐在小桌旁,老师手把手地开始教我们。窗外大雪飘飘。端坐在椅子上,轻触精巧的小剪刀和圆圆胖胖的胶水瓶,突然忆起了小时候做手工时的情形。多少年了,我们不再有闲情逸致动手做玩具,不想却在这异国他乡的漫天飞雪中,用古老的印地安人方式,为自己编织祝福……

⑫几小时后,我的捕梦网宣告完工。印地安人可愿以他们古老的法术,来保障恶人的睡眠吗?我问老师。

⑬光有捕梦网的形状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下魔咒。老师回答。

⑭我触摸这垂挂着鸡毛的微小版捕梦网,一眼瞥到那个曾装着各式制作材料的纸上赫然印着,“本品供5岁以上孩童使用”。它和印地安人的神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⑮回国后遇到一位年轻的女友,总是夜不能寐。她说,就算服了强力安眠药好不容易睡着了,又噩梦连连。我说,送你一个捕梦网算作祝福吧。

⑯她双手接过来,连珠炮地发问:捕梦网张挂哪儿最好?床头还是床尾?可以用钉子吗?真有效果吗?

⑰我说,不要用铁器,就用一根树枝悬挂吧。

⑱她思忖着说,古老的捕梦网,就算从前灵光,它能与时俱进吗?有本事分辨出今天的梦境,什么是美好,什么是邪恶吗?如果在升任主管和调到外地去当大区代表这二者间做出选择,哪一个是善?哪一个是凶?在好强的屌丝和纨绔的富二代之间,梦见谁算是恶梦呢?

⑲我苦笑,说,捕梦网哪里管得了这么惊悚的东西?印地安人信奉强大的“灵力”,只有施了咒语的捕梦网,才构成完整的保障体系。

⑳朋友眼巴巴地问,你可会这咒语?

我摇头说,不会。

朋友失望已极,愁眉苦脸地说,那捕梦网不配上咒语,还是没法安眠啊。

我说,世上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比内心的平和更能催眠的了。自己在心里织一张捕梦网吧,心安为经纬。

【小题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对其表达效果加以分析。
【小题2】请对第③段中加点的“弥漫”一词进行赏析。
【小题3】第④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小题4】第⑭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它和印地安人的神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小题5】下列对第⑪段的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学习做捕梦网,打发了白日里苦等北极光的无聊。
B.看窗外的漫天飞雪,增加了我们做捕梦网的兴致。
C.在异国他乡做捕梦网,少了些小时候的闲情逸致。
D.当地朋友用印第安人的方式,为我们送来了祝福。
【小题6】文章以讲述回国后年轻女友追问捕梦网作用的故事结尾,颇有意味。请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进行分析。

5.材料作文(共1题)

7.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生活,也不能一味依附在社会和他人身上。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