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小了约20%。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小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发生的频率反而增大了,简述其原因。
(3)为了解决秘鲁粮食不足问题,有人建议在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大规模种植水稻,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材料一 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秘鲁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山地高原区和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秘鲁农业人口比重较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进口。
(1)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请你具体阐述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益。(2)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小了约20%。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小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发生的频率反而增大了,简述其原因。
(3)为了解决秘鲁粮食不足问题,有人建议在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大规模种植水稻,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2.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6月4日新华网报道:中国是受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已开始大规模的沙漠治理研究。土地沙漠化对土壤的肥力、草地的面积以及河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很重要。
材料二 我国某区域图。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从自然区来看,该山脉以东是___________________,以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试分析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3)C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材料一 2014年6月4日新华网报道:中国是受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已开始大规模的沙漠治理研究。土地沙漠化对土壤的肥力、草地的面积以及河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很重要。
材料二 我国某区域图。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区),从自然区来看,该山脉以东是___________________,以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试分析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3)C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2.单选题- (共7题)
3.
【小题1】导致该地植被分布的人类活动方式最有可能是
【小题2】上述植被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生态学家在我国某地进行生态调查,发现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以外到1千米左右,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导致该地植被分布的人类活动方式最有可能是
A.过垦 | B.过牧 |
C.滥伐 | D.滥采 |
A.塔里木盆地 | B.呼伦贝尔草原 |
C.青藏高原 | D.松嫩平原 |
4.
下图所示M区域(阴影区),三十多年前曾经是一片荒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当地“谷物带”之称。读图,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气候角度分析,阴影部分成为该地“谷物带”的区位优势在于( )
【小题2】关于该区域“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说法,可信的是()
【小题3】近年来,该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采用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的做法,此举可以( )

【小题1】从气候角度分析,阴影部分成为该地“谷物带”的区位优势在于( )
A.气温年较差大,利于谷物养分积累 | B.全年高温多雨,农业生产不受季节限制 |
C.湿季多雨,作物生长季节水热充足 | D.气候温和,便于农民进行生产活动 |
A.地势低平是最大优势 | B.茂密的热带雨林的阻隔是不利条件 |
C.可以改良耕作制度 | D.地广人稀是有利的区位条件 |
A.增加农作物的熟制,提高农业产值 | B.耕作业和畜牧交替,避免农田生态退化 |
C.改革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市场的适应性 | D.扩大机械化生产规模,减轻农民劳动负担 |
5.
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绿洲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原因是( )
【小题2】该区域绿洲及绿洲周围地区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与其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绿洲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原因是( )
A.湖泊干涸,盐类物质沉淀 | B.地形封闭,补给水源减少 |
C.不合理灌溉,盐分在地表聚集 | D.气候变化,冰川加速融化 |
A.多途径解决能源——开发丰富的油气资源 | B.压缩农田面积——提高粮食单产 |
C.推广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 D.进行生态移民——加速区域城市化 |
6.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小题2】图示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小题1】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条件不同 | B.水热条件不同 |
C.土壤条件不同 | D.光照条件不同 |
A.土壤与植被 | B.水文与植被 | C.地形与气候 | D.地形与水文 |
7.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图能正确表达的区域特征为( )
【小题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小题3】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下图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上图中的( )


【小题1】该图能正确表达的区域特征为(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
A.发展水平 |
B.生活特点 |
C.发展方向 |
D.发展条件 |

A.①处 |
B.②处 |
C.③处 |
D.④处 |
8.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小题2】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

【小题1】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③④⑤ |
A.铁矿石、铝土矿 | B.铁矿石、石灰石 |
C.石油、石灰石 | D.石油、铝土矿 |
9.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小题2】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小题3】【小题4】“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噪声污染
【小题1】【小题2】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
B.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
C.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
D.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噪声污染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