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5题)
①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来
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④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用,
⑤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⑥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⑧请其矢,盛以锦囊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
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
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 |
D.①②/③/④/⑤⑧/⑥/⑦ |
A.囊括四海之意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C.却匈奴七百余里 以弱天下之民 |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履至尊而制六合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暗中 |
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无附于秦 吝惜 |
C.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达到 |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推究 |
A.则秦之所大欲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
B.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
C.皆明智而忠信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D.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
A.函梁君臣之首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B.外连衡而斗诸侯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
D.天下云集响应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
B.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
C.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②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③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⑤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⑥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⑦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⑧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⑨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⑩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A.①/②⑤③⑨/③⑥⑦⑩/④ |
B.①/⑤⑧⑥/②⑥⑦⑩/③④ |
C.①③/②⑤⑧⑨/⑥⑦⑩/④ |
D.①③/⑤⑧⑨/②⑦⑩/⑥④ |
A.其势弱于秦 其一人夜亡,告之 |
B.其冬,丁令盗武牛羊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请其矢,盛以锦囊 |
D.抑本其成败之迹 别其官属常惠等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及至始皇,______________,振长策而御宇内,_______________,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____,以为固。_________,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___________,而迁徙之徒也;______________,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4)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_______ ,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____________。
(5)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_________存亡之理,_________或未易量。
(6)呜呼!______________ ,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_________________ 。
(7)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___________,君臣相顾,________。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__________,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__________,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9)忧劳可以兴国, 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10)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_____________, 汀上白沙看不见。
(1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____________,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
(13)人生不相见,__________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_______________。
(14)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__________。十觞亦不醉子故意长。_________ ,世事两茫茫。
(15)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___________ 。欲持一瓢酒 ,__________。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3.诗歌鉴赏- (共1题)
绮罗香·红叶
张炎①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②、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③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漫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注)①张炎,出身南宋名门世家,宋亡后不仕新朝。本词当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其年张炎应元政府的征召而被迫北行,栖止京城大都。②舣,停船靠岸。③长安,借指元朝京城大都。【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林落木”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都营造了深秋时落叶飘零的肃杀景象。 |
B.“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中“春”“花”都可理解为元朝新贵的象征。 |
C.“似花绕”“断霞千缕”都用比喻展现红叶的艳丽明媚,衬托出词人愉悦的心情。 |
D.“记阴阴、绿遍江南”写红叶也曾经有过绿荫如盖的盛况,今昔对比,意味深长。 |
A.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怡红公子《种菊》) |
B.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枕霞旧友《对菊》) |
C.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潇湘妃子《咏菊》) |
D.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蕉下客《簪菊》) |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① 觌(dí):相见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受而籍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
B.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
C.副师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
D.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是,这里是“又”的意思 |
A.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 彬慰安之,待以宾礼 |
B.观其所取 一无所受 |
C.汝何故疏我 吾何功哉 |
D.彬之总师也 上临哭之恸 |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
C.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装 |
D.上觉,遽诘所以 |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 |
B.曹彬为官清正,对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孤独的普希金
肖复兴
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忙或懒,都是托词,只能说对普希金缺乏虔诚。似乎对比南京路、淮海路,这里可去可不去。
这次来上海,住在复兴中路,与岳阳路只一步之遥。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铜像即收眼底。大概是缘分,非让我在这个美好而难忘的季节与普希金相逢,心中便涌出普希金许多明丽的诗句,春水一般荡漾。
其实,大多上海人对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从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过是身旁的水泥电杆一样。提起他来,甚至说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诗。
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于是,人们绕过他,到前面不远的静安寺买时髦的衣装,到旁边的教育会堂舞厅跳舞,到身后的酒吧间捧起高脚酒杯……
当晚,我和朋友去拜谒普希金。铜像四周竟然了无一人,散步的、谈情说爱的,都不愿到这里来。月光如水,清冷地洒在普希金的头顶。由于石砌的底座过高,普希金的头像显得有些小。我想,更不会有人痴情而耐心地抬酸了脖颈,如我们一样仰视普希金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了。
此时,教育会堂舞厅中音乐四起,爵士鼓响得惊心动魄。红男绿女进进出出,缠绵得像糖稀软成一团,偏偏没有人向普希金瞥一眼。
我很替普希金难过。我想起曾经去过的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在普希金铜像旁,即便是雨雪飘飞的日子,那里也会有人凭吊。那一年我去时,正淅淅沥沥下着雨,铜像下依然摆满鲜花,花朵上沾满雨珠,宛若凄清的泪水。有人在悄悄背诵着普希金的诗句,那诗句也如同沾上雨珠,无比温馨湿润,让人沉浸在一种美好的诗的意境中。
而这一个夜晚,没有雨丝、没有鲜花,普希金铜像下,只有我和朋友两人。普希金只属于我们。
第二天白天,我特意注意这里,除了几位老人打拳,几个小孩玩耍,没有人注意普希金。铜像孤零零地立在格外灿烂的阳光下。
朋友告诉我,这尊塑像已是第三次塑造了。第一尊毁于日军侵华的战火中,第二尊毁于我们自己手中。莫斯科的普希金青铜塑像屹立在那里半个多世纪安然无恙,我们的普希金铜像却在短短的时间内连遭劫难。
在普希金铜像附近住着一位老翻译家,一辈子专门翻译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亲眼目睹普希金的铜像被红卫兵用绳子拉倒,内心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地震。有人劝他搬家,避免触目伤怀,老人却一直坚持守在普希金的身旁,度过他的残烛之年。
老翻译家或许能给孤独的普希金些许安慰。许多人忘记了当初是如何用自己的手毁掉了美好的事物,当然更不会珍惜美好的失而复得。而年轻人漠视那段悲惨的历史,只沉浸在金庸或琼瑶的故事书里,哪里会有老翻译家那份深厚的情怀,涌动老翻译家那般刻骨铭心的思绪?据说残酷的沙皇读了普希金的诗还曾讲过这样的话:“谢谢普希金,他的诗触发了善良的感情!”而我们却不容忍普希金,不是把他推倒,便是把他孤零零地抛在街头。
我忽然想起普希金曾经对于春天的诅咒——
啊,春天,春天,
你的出现对我是多么沉重
……
还是给我飞旋的风雪吧,
我要漫长的冬天的幽暗。
有几人能如老翻译家那样理解普希金呢?过去成了一页轻轻揭去的日历,眼前难以抵挡春日的诱惑,谁还愿意去在凛冽风雪中洗涤自己的灵魂呢?
离开上海的那天下午,我邀上朋友再一次来到普希金的铜像旁。阳光很好,碎金子一般缀满普希金的脸庞。真好,这一次普希金不再孤独,身旁的石凳上正坐着一个外乡人。我为遇到知音而兴奋,跑过去一看,失望透顶。他手中拿着计算器正在算账,很投入,他的额头渗出细细的汗珠。
再到普希金像的正面,我的心像被猫抓一般难受。石座底部刻有“普希金(1799—1837)”字样,偏偏“金”字被黄粉笔涂满。莫非人们只识得普希金中的“金”字?
我们静静地坐在普希金塑像旁的石凳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阳光和微风在无声流泻。
我们望着普希金,普希金也望着我们。
【小题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篇作者认为,相对于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岳阳路上的普希金铜像是可看可不看的,因为前者比后者名气盛,影响大。 |
B.文章第四段“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一句,是说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普希金距离当代大多数人十分遥远。 |
C.上海普希金塑像石座底部的 “金”字被黄粉笔涂满这一细节,让“我”对人们只追求物质金钱的心态产生难过之情。 |
D.老翻译家坚守在普希金像的身旁,完全是出于对普希金及其诗作的热爱,他成为孤独的普希金唯一的安慰。 |
E.作者表达自己的感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使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丰富而饱满,既有无奈、痛苦,又有遗憾、忧虑。 |
【小题3】题目“孤独的普希金”有多层含义,请根据全文内容,加以解释。
【小题4】文中所反映的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请你举出一例,并加评论。
6.情景默写- (共1题)
(1)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_____________,唯有一郎 ,_____________,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逸少,因嫁女与焉。
(2)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_________,徐相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________________。”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3)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
(4)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 ______________,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 _____________,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5)韩康伯与谢玄亦无深好。玄北征后,巷议疑其不振。康伯曰:“此人好名,必能战。”玄闻之甚忿,常于众中厉色曰:“________________,以事君亲,故发,_______________!”
7.材料作文- (共1题)
每年孔子诞辰,祭孔大典都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孔庙举行仪式隆重,庄严肃穆。人们借此表达对圣贤的追慕。
洞庭湖畔,伴随着古朴豪放的渔歌,老渔夫燃香祭拜,祈祷丰收与平安,拥有教千年历史的牧渔纳福仪式被重新演绎。
今年正月初八,北京的第一场雪如约而至,朋友圈一时被雪景与兴奋刷不少人感叹,下雪是大自然举办的一场仪式,让我们感受到了鲜明的季节变化。
有人说,仪式不过是一种形式,其实可有可无;有人认为仪式内涵丰富,不可或缺;有人觉得,身处快节奏的社会,可以没有仪式,但不能没有仪式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