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子默写- (共1题)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⑶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⑷是日也,天朗气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⑹一点浩然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⑺衰兰送客咸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2.诗歌鉴赏- (共1题)
润州⑴二首(其一)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旧年游。
青苔寺里______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⑵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⑶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释:⑴润州:今江苏镇江。这首诗是诗人游览江南再次到润州时所写。⑵可怜:可羡慕。⑶桓伊:东晋吹笛好手。
【小题1】颔联中的空格选项为( )A.有 | B.奔 | C.骏 | D.无 |
A.首联“放歌”言诗人在重游故地时的愉悦和欢快。 |
B.颔联写景句为下面颈联的表情达意起了铺垫的作用。 |
C.颈联怀想古人:东晋、南朝人士最为旷达、风流。 |
D.全诗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表达诗人人生无常的思想。 |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②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③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⑴范蠡既雪会稽之耻(____________)
⑵子孙修业而息之(____________)
⑶夫岁孰取谷(____________)
⑷非苟而已也(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越用其五而得意 | B.能薄饮食 | C.吾治生产 | D.名显天下 |
⑴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⑵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
【小题4】第②段白圭说的一段话说明 。
【小题5】请对文中作者对经商者所持态度进行简评。
随园四记
(清)袁枚
①人之欲,惟目无穷。耳耶,鼻耶,口耶,其欲皆易穷也。目仰而观,俯而窥,尽天地之藏,其足以穷之耶?然而古之圣人受之以观,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于止知其所止”,黄鸟且然,而况与人!
②园悦目者也,亦藏身者也。人寿百年,悦吾目不离乎四时者是,藏吾身不离乎行坐者是,今视吾园,奥如环如,一房毕复一房生,杂以镜光,晶莹澄澈,迷乎往复,若是者于行宜。其左琴,其上书,其中多尊罍玉石,书横陈数十重,对之时倜然以远,若是者于坐宜。高楼障西,清流洄洑,竹万竿如绿海,惟蕴隆宛暍之勿虞,若是者于夏宜。琉璃嵌窗,目有雪而坐无风,若是者与冬宜。梅百枝,桂十余丛,月来影明,风来香闻,若是者与春秋宜。长廊相续,雷电以风,不能止吾足,若是者与风雨宜。是数宜者,得其一差强人意,而况其兼者耶?
③余得园时,初意亦不及此。二十年来,庸次比耦,艾杀此地,弃者如彼,成者如此。既镇其甍⑴矣,夫何加焉?年且就衰,以农易仕,弹琴其中,咏先王之风,是亦不可以已乎?后虽有作者,不过洒㳻之事,丹垩之饰,可必其无所更也!
④丙戌三月记。
注释:⑴甍:房屋、屋脊。
【小题1】根据文章第③段所述,此文是为 而作。【小题2】对“年且就衰,以农易仕,弹琴其中,咏先王之风,是亦不可以已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作者安居于此,自得其乐地度过自己的晚年的想法。 |
B.表达作者安贫乐道,淡薄功名又知足常乐的思想感情。 |
C.表达作者追求自由、闲适,不愿屈从权贵的思想。 |
D.表达作者回归田园,向往、回归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小题4】文章第②段采用颇为工整的句式,请对此予以赏析。
【小题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名句。请简评袁枚与杜甫的人生态度。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乌鸦掠过村庄
①此时风声已息,老树的虬枝渐渐平复了内心的躁动,那些未落的黄叶絮絮低语着,扫除身体里落定的尘埃,一枚干瘪的老柿子终于扶正了自己钟摆一样的身躯。一只乌鸦飞过来,这只乌鸦的后面,紧紧跟着另一只乌鸦,它们扇起的气流让树梢晃动了一下,那枚老柿子也晃动一下,瞬间沉没进乌鸦张开的无底的大网里。它说不清有多少只乌鸦掠过它的头顶,只知道它再次回过神来,夕阳已咣当一声落入村西的枯井里,四周一片黑暗。
②看到这群乌鸦的还有一群从村外回归的羊,它们踏进村庄的一刹那,抬头张望时,乌鸦们急速掠过村庄上空,像一块块黑色的破布在暗淡的天幕上抹过,划出一条条粗壮的黑线,而老树腋下的残阳薄得像纸片一样,乌鸦已擦掉了它金属的光泽。这群羊沉浸在这苍凉而雄浑的意境中,不觉停下了脚步,乌鸦没有在村庄上空盘旋,也没有落在那棵树冠庞大的苦楝树上,它们径自朝南飞了,飞过麦田,一片小黑点消失在浓稠的暮色中。
③村庄里现在安静得厉害,怕黑的羊卧在圈里不敢弄出一丁点儿响动,牛反刍完了最后一口落寞,那只流浪的狗吱嘎挤进门,把一束昏黄的光泼出了门外。我没有听到乌鸦在巢里翻身的声音、吵闹的声音、扑剌剌拍动翅膀的声音。这一夜我的梦里也出奇的安静,没有一只乌鸦的哀啼坠落枕边,溅起湿漉漉的星光。
④村庄的乌鸦都哪儿去了,我问自己。
⑤我想到了那些炊烟茂盛的日子。清晨铁桶碰到井沿铛的一声,或者嘭一声掉进水中,这样的响声总会吸引那只槐树上的乌鸦,它好奇地打量着汲水的女子,盯着她身后的长辫子左看右看,而后嘎一声发出哑叫,像是打招呼,又像是情不自禁的赞美。汲水的女子抬头看到它披着一角夜色,乌黑的眼珠里藏满了挑逗,向它羞涩地一挥手,去,大鸟,去,老丑。那只飞走的大鸟就在村庄上空盘旋,一只吸引来两只,两只吸引来四只,直到汲水的女子穿过那片桃林,把一串落花远远的抛在身后;直到水缸已经装满,漾起一圈圈初春碧绿圆润的波纹。
⑥无论什么样的清晨,结霜的、下雪的、有雾的、晴明的,你都能看到乌鸦在树枝上蹦跳的身影,也无论什么季节,它们的嗓音都是略带沙哑的,但又嘎嘎嘎那么响亮,像敲一面破锣。
⑦这样的场景也是很常见的。比如农夫赶一头牛犁地,黄色的波浪翻滚着,泥土馨香的气息氤氲着,农夫的身后,几只乌鸦起起落落,或追逐嬉戏,或争抢一条新翻出的地豆虫,抢到虫子的张开大嘴扬起脖子迅速吞下,满足的拍拍翅膀飞走了,没抢到的用爪子刨着土,仔细的搜寻着,连一粒草籽也不放过。再如麦田里浪潮涌动,拍打村庄的船舷,发出唰唰的声响,麻雀贴着波浪低飞,蝴蝶像溅起的水花到处迸溅。一个稻草人头戴一顶破斗笠,支开的胳膊上落着一只乌鸦,这只乌鸦安详沉静,丝毫不为汹涌的波浪所动,丝毫不为微醺的风所动,它心中装满天地的广阔,装着风雷闪电、雾霭流云。它在和天地用心交流,和稻草人用眼神的默契交流。
⑧村庄的乌鸦都哪儿去了,我还在问这个问题。
⑨在一个小区的垃圾堆旁,我看到两只乌鸦啄食着发馊的残羹,它们津津有味的吃着,那么满足,那么自在,那么幸福。它们的巢就建在高高的信号塔上,从这里能看到五星大饭店的霓虹,能听到KTV跑调的唱腔,而车流就在它的房屋下面穿过,升腾起一阵烟雾和尘埃。这两只乌鸦无论如何极目远眺,都不能看到树林和花丛,雾霾已悄悄起身,弥漫了整个城市的上空。所以每当夜幕降临,乌鸦径自飞回巢里,它们不会在巢的上方一圈圈盘旋,嘎嘎嘎沙哑的叫着,或许它们知道,多么有力的飞翔,都不能把城市的夜空抹黑。
⑩从这两只城市化的乌鸦身上,我已经看不到泥土的光泽,看不到庄稼的成色,看不到天空的广阔和春天的多姿多彩,它们浸泡在铜臭和欲望的雾霾里,浸泡在钢筋混凝土的冷漠里,俨然退化为两只黑色的风筝。
⑾那群掠过村庄的乌鸦究竟飞到了哪里?这些懂得反哺的重情重义的鸟真的会背弃村庄吗?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
【小题1】第⑩段把“乌鸦”比作“风筝”,其中的含义是【小题2】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通过“老树”、“黄叶”、“老柿子”和“夕阳”写出了现实中农村的衰败。 |
B.第③段画线句将乌鸦的哀啼视觉化,将星光触觉化,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 |
C.第⑦段画线句描绘了乌鸦安详沉静,以及胸怀天地,与自然融合的场景。 |
D.第⑾段“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是对城市化的乌鸦不能反哺的不满。 |
【小题4】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⑤段的场景描写作赏析。
【小题5】根据全文,解析文题“乌鸦掠过村庄”的内涵。
①摄影和绘画都是通过平面描绘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它们解脱了物质实体占有的空间,压缩为平面来表现,作用于欣赏者视觉感受习惯。不仅如此,由于作者在作品中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情感,因而能唤起欣赏者相似相同的情感体验,引起欣赏者的联想,造成超越对象以外的道德力量和艺术意蕴,使有限的瞬间形象收到了无限的效果。
②摄影和绘画要在生活的长河连续不断流动的时空过程中,捕捉带有典型意义的瞬间,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摄影和绘画可以把彼此交错的事物、多形体的各式形态、流动变幻的动作、人的内心情绪和五色纷呈的风光,通过色彩、线条、影调,在一张平面图上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完美的整体。摄影和绘画作品的这种视觉的直观性,使得人们能够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一目了然地接受下来。
③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摄影是科技文明的产物,摄影艺术对科技和设备有很大的依赖性。而绘画不同,它所用的媒介材料是颜料、画笔和画布(纸),科技含量低。画家的画笔没有直接成像的能力。照相机可以将形象直接摄取下来,而不必经过描绘阶段,原因在于摄影有光学技术和机械技术作为支撑,而绘画却没有,这样就造成了摄影家与画家在技术内涵上的分别。画家的技术是一种“手艺”,而摄影家的技术则是掌握、控制照相机和暗室处理技术的能力。摄影对设备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摄影对设备的依赖,归根到底是对科技的依赖,每一张好的照片,都是技术和艺术成功综合的结合。
④一般而言,绘画和摄影都是通过光影色、点线面造型手段去塑造视觉形象。但从物理本质上看,绘画上的“光”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用颜料构成的色彩和以色彩表现出来的“光的幻觉”;摄影的光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光,“是光的物理学、化学感应所造成的影调和色彩”。所以,“光”是摄影艺术造型的最重要的材料。
⑤“咔嚓”的瞬间是不可能重复的,摄影是用镜头去看,用“光”去捕捉“真实”,是真正抓住了瞬间的艺术。绘画也是去表现生活的瞬间,而这种瞬间与摄影意义上的瞬间,有着本质的不同,绘画的瞬间是用眼睛去抓取的,留存在大脑中,再用笔去表现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就带有很大的漂移性,与其说是“瞬间”,倒不如说是“印象”。摄影截取生活“瞬间”的速度,迅速而敏捷,而绘画却迟缓。画家将留存于大脑的印象再现出来,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在表现方法上,绘画灵活多变,可具象、可抽象、可现实、可浪漫;而摄影却不同,照相机只能纪实性地抓取生活中的瞬间景象。但现实生活中的景象总是松散和偶然的,要使互不相关的事物关联起来,或者从一大堆偶然联系的事物中找出必然的联系,让无序成为有序,这就要求摄影家有选择的拍摄。而摄影瞬间的不可重复性,就决定了摄影家要去捕捉、去发现、去等待符合自己审美思想的光线,寻找符合自己意图的角度。
⑥在当代造型艺术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同步发展过程中,摄影与绘画更是自觉不自觉地在相互撞击、交叉中表现出多方位的艺术交融。
⑦摄影艺术的存在与发展,以及大量的艺术实践证明,它横向地兼收并蓄他种艺术之长,尤其是绘画之优点,吸取精华,取长补短,通过充分调动摄影艺术表现手段去多方位地反映复杂多样的现实事物的形态,已成为创作中的新因素,其目的就在于使其自身获得更大的包容性与多义性。
⑧那么,艺术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影响、互为渗透,是否就会失去自身艺术的特征呢?众所周知,摄影术诞生以后就受到绘画的熏染。除此之外,摄影还从文学、戏剧、音乐、雕塑、建筑、书法等艺术门类吸取了自己所需的东西。_______,它_______没有被绘画或其他艺术所同化,_______没有失去自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本质特征,_______没有产生什么危机。相反这些吸收对于增强摄影生命的活力与生机,丰富和扩充它的艺术手段以及发展它的表现形态,无不产生了有益的作用。绘画受到摄影的影响,但并没有消亡,反而促使自己重新去探索艺术目标。摄影与绘画并存互补,彼此渗透,并不等于泯灭或削弱自身艺术的特征和品质,而且有助于丰富它的美学形态结构。
⑨著名立体派艺术家洛特早在第一次世界摄影展中就写道:“在一个世纪之内,这个机器将会是画笔、调色板、色彩、灵巧、习惯、耐心、锐利的目光、笔触、颜料、透明色、诀窍、立体感、精工、逼真。”由此可见,摄影家所采取的摄影与绘画交叉融合、写实与写意溶为一体,不仅表现了他们新的审美追求与艺术趣味,而且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矫正它的偏差,从而掌握新的手法和方法,显露出多样的审美品味。
⑩文艺理论家钟本康曾提到,凡艺术总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它总是根据艺术家所感受到、体验到、认识到的思想感情创造出来的。因此各门艺术之间的相互启示、渗透、综合、融化是合乎艺术内在规律的,是不足为奇的。
【小题1】请在第⑧段空格处依次选择适当的词(______________)然而 虽然 因此 既 更 所以 也
【小题2】第①段中“无限”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
A.第⑤段中“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中的“比喻”是一种修辞。 |
B.第⑩段引言“这个机器将会是画笔……”说明机器功能更强大。 |
C.摄影家和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的“瞬间”有不同之处。 |
D.摄影家在感知生活的过程中要比画家要求更加敏锐。 |
【小题5】摄影对科技的依赖是否削弱了摄影作品的艺术性?请简述理由。
【小题6】上文阐释了摄影和绘画的关系。请你选择一组姐妹艺术,如“戏剧”与“电影”、“散文”与“诗歌”等,按照上文的三层基本思路,进行简述。
5.材料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