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A.而 夜缒而出 因人之力而敝之 |
B.乃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
C.以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之财 |
D.所以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所以遣将守关者 |
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公子拉着侯生坐上座位,逐一夸赞宾客们 |
B.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欠款都收齐了吗?怎么回来得这么快呀 |
C.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
D.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着急的品格体现在哪儿 |
A.《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句,形象地阐明了一个人要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经得起环境考验的道理。 |
B.《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出身在一个“烂包”的家庭环境中,虽然从书中看到了更辽阔的世界,但还是像哥哥一样安于农村清贫的生活。 |
C.《红楼梦》贾府四姐妹名字中的“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预示了人物不幸的命运,表达了作者的同情。 |
D.王熙凤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施政者,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令初下”就有“______,______”的大好局面。(《邹忌讽齐王纳谏》)
(2)《左传》刻画的烛之武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临危受命,夜说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__________,__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
(3)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____________,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4)在鸿门宴上范增对项庄说:“若入前为寿,寿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之。”(《鸿门宴》)
3.诗歌鉴赏- (共1题)
曲江二首(其一)①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②,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③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注释)①曲江又名曲江池,是唐代著名游览胜地。②翡翠:翠鸟。③物理:事物的道理。【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初春景象,先是一片春花飞落,然后是万万千千飞花,愁情被引爆。 |
B.颔联继续描写春花飘落,诗人愁情递增,就如同借酒浇愁,反而更添愁苦。 |
C.颈联写曲江景象,翠鸟在原来人住的小堂上筑巢,石麒麟倒卧在坟墓之旁。 |
D.这首律诗描写诗人在曲江池畔观落花、赏春景,由此引发感慨,自然真切。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
B.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
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①击匈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故徙前将军广。广引兵与右将军食其②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③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注释)①大将军青:指卫青。②食其:指赵食(yì)其(jī)。③悛悛(xún):敦厚笃实的样子。【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裨:副的 |
B.胡虏益解 解:和解 |
C.以为李广老,数奇 数奇:命数不好 |
D.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复杂不顺的过程 |
A.避之数岁 广之将兵 |
B.虽其子孙他人学者 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 |
C.士以此爱乐为用 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
D.胡虏易与耳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
A.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李广)因为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
B.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 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匈奴猛攻他们,箭如雨一样落下 |
C.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军队的向导阵亡了,又有人迷失了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 |
D.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 |
【小题5】用斜线(/)给文末画曲线的部分断句。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书香何来
文学阅读对于一个民族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总是说要“建立书香社会”。书籍,真的是有香味的吗?
一般来说,我们年轻的时候,闻到的书香更多也更浓烈一些——许多人还记得好不容易得到一本书,喜欢得不得了,除了看,还要不断地嗅,觉得它真的是香极了。那时将纸页贴在鼻子上闻到的美好气息,并不完全是一种错觉。墨和纸张纤维的气息,那来自于原野大地的气质被提留出来,吸进了肺腑,令人兴奋而愉悦。纸和墨都是好东西,是大地上长出来的阳光下的生命。大地上的植物经过很多环节,最后转化为书,也等于是另一种形式的开花结果。它的香味更深地藏在了里边,我们一遍遍读书,打开它,也就是在享受它的气息。
眼下我们谈到阅读难免会有一种忧虑,就是读者越来越少,以前那种万人争读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好像真的出现了阅读危机。其实,我们尽可以放心,这世上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这种阅读,读者是永远存在的,人类这个与生俱来的嗜好并没有改变。问题在于其他,比如说阅读的形式改变了。网络上的小说一个月就能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的点击量,杂志、报纸、书籍的出版也增加到前所未有的数量。一部长篇小说出版后,印数是一两万十几万不等,而放到网上,短短的时间内点击量就能达到几十万。这又使我们不免疑虑:纯文学作品在短时间里,会有几十万的阅读量吗?
原来,为数不少的人也就是用鼠标点开看一下,然后就走掉了。他们只是“到此一游”而已。有深度的阅读少了,浮光掠影的阅读多了。据统计,当下的纯文学印刷量已经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翻了好几倍,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教育程度的普及与提高,不同程度上使总的阅读量都较前大为增加了。看来对文学阅读的忧虑,主要是因为缺少高品质的阅读者。
现在的阅读大半是闻不到书香的。这除了因为匆促的浏览,不能感受文字深处的蓄藏,还因为更多是从荧屏上阅读的缘故。比起印刷的书籍,电子技术生成的文字离大地生长的意义相隔太遥远了。从荧屏上捕捉一些信息还可以,要慢慢揣摩文字就困难了。所以,现在知道很多消息的人随处可见,而保持了个人思考力的人却不多。大家都在说潮流中传来传去的见解,并没有多少自己的主意。看来我们从离开了书籍之后,也就从根本上告别了“书香”这个概念。
不过,当我们真的离开荧屏回到书籍,那又会怎样?现在打开一份杂志,翻阅书店或街摊上摆放的一些读物,情况也并不美妙。对不少人来说,这些读物里面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本来是很好的纸印出来的,应该有书的香气,可是由于上面印的是许多不洁的内容,等于藏纳了污垢,这让我们从哪里去找书香?
一个留恋美好阅读的人,除了自己要苦苦寻觅好书,还要同时忧虑这个世界。他常常想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忧虑,可是渐渐发现这也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实用主义盛行,到处是只问实利,不问手段。他们痛苦地发现,有许多人为了商业利益,正不断推广文化垃圾,而优秀之作却没什么影响力。那些适应商品社会游戏规则、沉醉其中的人会名噪一时,而那些深沉的阅读者,在群众中却显得很不合时宜。急功近利型的写作,让那些对时代对读者对自己都有承诺的人感到越来越疲惫,因为日复一日的磨损,无论对肉体还是精神,都是严重的消耗。
文明之地不是以金钱多少来界定的,幸福之地也不是这样来界定的。有人说庸俗与否只是个人的事情,并不妨害别人。其实哪有这样简单?庸俗的人一旦管理了一个社区,他就会让全社区按他的低级趣味运行,到处散发出庸俗的气味。这样的地方,我们还怎么能闻到“书香”?
所以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梦想:这辈子能到一个大地绿色蓬勃、人们手不释卷的地方去生活,那个地方不需要十分富有,但那里的人群是能够安静读书、不吵闹别人的。是的,爱读书的地方一般都是绿色较多的,日子也安稳富裕。说到底,书香扑鼻之地,也就是人类生存的幸福之地。(取材于张炜《书香何来》)
【小题1】对下列成语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浮光掠影 掠: 掠过 |
B.名噪一时 噪: 广为传扬 |
C.急功近利 近: 近处的,目前的 |
D.手不释卷 释: 解释 |
A.作者认为人们年轻的时候嗅觉灵敏,更容易闻到墨和纸纤维的气息,感觉书“真的是香极了”。 |
B.据统计,当下纯文学的阅读总量比以前大为增加,但这不意味着阅读质量也比以前大大提高。 |
C.作者认为依赖现代传媒(比如网络)的阅读,不利于引发人们的思考力,很难建立书香社会。 |
D.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当下人们阅读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创造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的期望。 |
①他们只是“到此一游”而已。
②书香扑鼻之地,也就是人类生存的幸福之地。
【小题4】通观全文,说说题目中的“书香”包含了哪几层含义。
【小题5】作者认为,从荧屏上阅读,难以慢慢揣摩文字。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联系实际,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一
先秦史传文学,从最早的《尚书》到《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其“史传”的性质逐渐减弱,而“文学”的性质则逐渐加强。《尚书》记言直录,不别方语雅言,亦不加裁剪;《春秋》记事简洁,如新闻标题一般;后世文学家对这两部著作推崇倍至,主要是崇其高古,很难说其有多少文学意味。至《国语》《左传》,记言记事写人,尚裁剪,重技法,且开始出现与史无关而于文有益的“闲笔”,其叙述之高明,言语之醇美,较之《尚书》《春秋》,非止一箭之进。到《战国策》,夸张失实之处俯拾皆是,很多记述都是出于文学的考虑,而难以史学的标准衡量,最突出的便是“床笫之私”“密室之谋”之类情景的记述。发展到两汉时期,史传文学的巅峰之作《史记》出现,这两方面性质同时达到了最高水平,“ ”,言其史传之成就,“ ”,言其文学之成就。然而从《汉书》开始,便预示了与先秦史传文学恰好相反的趋势,即“ ”性质的加强,和“ ”性质的减弱,这一趋势也就意味着“史传”与“文学”的分离独立,后世的史传著作便很难再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了。
材料二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也是智者的游戏。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林立,战争不断,周边戎狄蛮夷迅速强大,各诸侯国身处忧患之中,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只有利用强大的军队去征服别国。战争磨砺了智者,催生了谋略,产生了智慧。在战争中,人类将政治智慧发挥至极致。毋庸质疑,春秋战国的历史是血染的历史,是白骨堆积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舞台上,智慧与狡诈、血腥与惨烈构成时代的主旋律,这里有流芳千古的浩然正气,也有滑稽可笑的荒唐闹剧。虽然说“春秋无义战”,但是,战争却有自身规律。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武器的进步、战争方式的变革,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造就了一大批擅长指挥作战的将帅和军事家。他们从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事军事理论研究、裁篇著录,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应运而生,出现了一个兵家荟萃、群星璀璨的兵法盛世。兵家思想正是这一时期战争智慧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誉为“东方兵学的鼻祖”。孙子所提倡的“知己知彼”“出奇制胜”“避实击虚”等军事思想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圭臬,堪称世界第一兵书。他全面总结了以前的战争经验,分析、论述了作战原理,提出了军事上许多杰出的命题,揭示了认识和指导战争的普遍性规律。内容丰富,见解精辟,不仅对当时的战争有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而且还深远影响了后世乃至当今的军事思想。
战争离不开外交。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人物,被称为“纵横家”。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却往往能取得奇效,纵横家多出身贫贱,苦难的生活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品质,比如苏秦“悬粱刺股”。他们可以用三寸不烂之舌退却百万之师,也可以用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苏秦佩六国相印,统帅六国雄狮逼秦废帝号;张仪雄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地600里;蔺相如虽非武将,但浩然正气直逼秦王,直至完璧归赵。纵横之士智勇双全,且不乏仁义之辈,他们的机智和勇敢,一直被后人敬仰。
【小题1】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A.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 文学 史传 |
B.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 史传 文学 |
C.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史传 文学 |
D.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文学 史传 |
A.《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出自此书。 |
B.《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定,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此书。 |
C.《史记》记载了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
D.苏武北海牧羊的故事最早记载于《汉书》,班固在传记后称赞苏武“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
A.推崇倍至 俯拾皆是 血(xiě)腥 |
B.毋庸质疑 流芳千古 滑稽(jì) |
C.群星璀璨 朝秦暮楚 荟(huì)萃 |
D.悬粱刺股 完璧归赵 精辟(bì) |
A.秋毫无犯——刘邦 | B.厉兵秣马——弦高 |
C.狡兔三窟——冯谖 | D.虚左以待——信陵君 |
6.命题作文- (共1题)
7.小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命题作文:(1道)
小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