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 (共1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听弹琴
刘长卿
泠泠①七弦上,静听松风②寒。
古调③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备注:①泠(líng)泠:清凉、凄清的样子。此处指清越的琴声。②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之凄凉。③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 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但毕竟已是“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的情致来欣赏了,言下流露出一种曲高和寡的孤独感。
【小题2】有人说,诗人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谪,自有一肚皮的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听弹琴
刘长卿
泠泠①七弦上,静听松风②寒。
古调③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备注:①泠(líng)泠:清凉、凄清的样子。此处指清越的琴声。②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之凄凉。③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前两句描写音乐的境界,“泠泠”一词写出了琴声的清越, 而“松风寒”则暗示了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让读者进入一种优美但又凄清孤寂的意境。 |
B.后两句,一“古”一“今”,通过对比,可见随着时代变迁,音乐变革,人们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古调虽好,但今人已不弹,实在让人无奈伤感。 |
C.一、二句,诗人本想静静聆听美妙的琴声,无奈寒风吹动松林,这样的喧嚣不但让人无法聆听琴声,心里更泛起了阵阵寒意。 |
D.在三、四两句中,诗人直接表达了对“古调”的喜爱之情,但遗憾的是,如今却没有人再为他弹奏了。 |
【小题2】有人说,诗人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谪,自有一肚皮的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郅都传
郅都者,河东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粟。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为书谢上,因自杀。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义,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甚至、竟然)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2)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郅都传
郅都者,河东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粟。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为书谢上,因自杀。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义,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甚至、竟然)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
B.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
C.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
D.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
A.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后来成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帝王的宗庙制度是天子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
B.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太守)之通称。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就是两千石,其下有比二千石。 |
C.刀笔,即刀和笔,是说古代官员必须能文能武,为官一任,持笔能以文而治,拿刀则以武建功。 |
D.节,即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出使外国以及用于各项事务所持的一种凭证。 |
A.郅都为人刚直,不畏豪强,济南三百多户瞷氏宗族,强横不遵法度,连郡守都管不了他们,郅都受命担任济南大守,一上任就将瞷氏的头号恶人诛灭三族,其余的人也吓破了胆。 |
B.郅都虽然升任中尉,但无奈丞相位高权重,郅都也只好低声下气的向丞相行作揖之礼,以巴结讨好丞相。 |
C.郅都为人勇敢有魄力,公正廉明,谁给他私下写信他都不打开看,谁送东西给他,他都不接受,也不接受任何人的请托说情。 |
D.匈奴人很怕郅都,听说他做了雁门太守,就把军队撤走了,直到郅都死都没敢靠近雁门。他们曾经做了像郅都的木偶,让士兵骑马用箭射,但没人能射中。郅都就是这样让匈奴人又恨又怕。 |
(1)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2)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新研究发现30亿年前地球生命曾进入爆发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大约在30亿年前随着早期动物开始学会如何利用来自太阳的能量,地球上的生命突然进入一个爆发期。
科学家们对远古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绘制出一幅地球最早期动物的图景。他们认为,当微生物开始学会利用氧气和来自太阳的能量生活时,最早期的生命开始进化和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研究了1000个如今仍然存在的关键基因,并掌握了它们是如何从远古时期进化过来的。
科学家们研制了一种“基因化石”,这种“基因化石”不仅仅可以告诉人们基因是如何形成的,也可以让人们知道远古微生物是如何支配这些基因的。他们的计算结果显示,所有的现存基因,大约有27%形成于33亿年前到28亿年前之间。在大约5.8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变化时期,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当时生命形态复杂多样。
化石可以帮助古生物学家制定出生命进化的编年史,但是如果想绘制出寒武纪之前的30亿年间的生命图景则相当困难,因为那个时期的软体动物很少会留下化石印迹。不过,那些早期生命形态仍然留下了一种细微的化石:DNA。
由于所有活着的生物体都从父辈那里遗传基因组,因此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生物学家推理认为,他们可以利用现代基因组推想古代微生物的进化过程。他们将不断增长的基因组库中的信息与一种数学模型结合起来。这种数学模型考虑到了数百万年间各种基因遗传、交换和丢失的因素。
科学家埃里克·阿尔姆和劳伦斯·戴维将这一时期称为“太古代大爆发”。由于他们识别的许多新基因都与氧气有关,因此阿尔姆和戴维首先考虑到,氧气的出现可能也是造成“太古代大爆发”的原因之一。科学家认为,直到大约25亿年前,氧气才开始在地球大气层中出现并不断积聚,并可能在“大氧化事件”中杀死了大量的厌氧生命。阿尔姆表示,“‘大氧化事件’可能是细胞生命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事件,不过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的生物学记录。”
然而,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利用氧气的基因直到28亿年前的“太古代大爆发”末期才出现。这一发现与地球化学家关于“大氧化事件”的设想更为一致。阿尔姆和戴维相信,他们已经发现了现代电子转移的最初来源。电子转移是一个生物化学过程,它负责在细胞膜内运送电子。电子转移被动物用来呼吸氧气,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在光合作用时也需要这一过程,光合作用直接收获太阳的能量。一种被称为“生氧光合作用”的光合作用被认为是与“大氧化事件”的氧气产生有关,也与我们今天呼吸的氧气有关。
“太古代大爆发”期间的电子转移进化应该经历了生命历史的数个关键阶段,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两个阶段都导致生物圈收获和存储了大量的能量。戴维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没有说明电子转移的进化是否直接导致‘太古代大爆发’。但是,我们可以推测到,生物圏得到了更多的能量,因此可以支持更大、更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小题1】下列关于30亿年前地球生命曾进入爆发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最新研究发现30亿年前地球生命曾进入爆发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大约在30亿年前随着早期动物开始学会如何利用来自太阳的能量,地球上的生命突然进入一个爆发期。
科学家们对远古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绘制出一幅地球最早期动物的图景。他们认为,当微生物开始学会利用氧气和来自太阳的能量生活时,最早期的生命开始进化和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研究了1000个如今仍然存在的关键基因,并掌握了它们是如何从远古时期进化过来的。
科学家们研制了一种“基因化石”,这种“基因化石”不仅仅可以告诉人们基因是如何形成的,也可以让人们知道远古微生物是如何支配这些基因的。他们的计算结果显示,所有的现存基因,大约有27%形成于33亿年前到28亿年前之间。在大约5.8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变化时期,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当时生命形态复杂多样。
化石可以帮助古生物学家制定出生命进化的编年史,但是如果想绘制出寒武纪之前的30亿年间的生命图景则相当困难,因为那个时期的软体动物很少会留下化石印迹。不过,那些早期生命形态仍然留下了一种细微的化石:DNA。
由于所有活着的生物体都从父辈那里遗传基因组,因此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生物学家推理认为,他们可以利用现代基因组推想古代微生物的进化过程。他们将不断增长的基因组库中的信息与一种数学模型结合起来。这种数学模型考虑到了数百万年间各种基因遗传、交换和丢失的因素。
科学家埃里克·阿尔姆和劳伦斯·戴维将这一时期称为“太古代大爆发”。由于他们识别的许多新基因都与氧气有关,因此阿尔姆和戴维首先考虑到,氧气的出现可能也是造成“太古代大爆发”的原因之一。科学家认为,直到大约25亿年前,氧气才开始在地球大气层中出现并不断积聚,并可能在“大氧化事件”中杀死了大量的厌氧生命。阿尔姆表示,“‘大氧化事件’可能是细胞生命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事件,不过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的生物学记录。”
然而,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利用氧气的基因直到28亿年前的“太古代大爆发”末期才出现。这一发现与地球化学家关于“大氧化事件”的设想更为一致。阿尔姆和戴维相信,他们已经发现了现代电子转移的最初来源。电子转移是一个生物化学过程,它负责在细胞膜内运送电子。电子转移被动物用来呼吸氧气,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在光合作用时也需要这一过程,光合作用直接收获太阳的能量。一种被称为“生氧光合作用”的光合作用被认为是与“大氧化事件”的氧气产生有关,也与我们今天呼吸的氧气有关。
“太古代大爆发”期间的电子转移进化应该经历了生命历史的数个关键阶段,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两个阶段都导致生物圈收获和存储了大量的能量。戴维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没有说明电子转移的进化是否直接导致‘太古代大爆发’。但是,我们可以推测到,生物圏得到了更多的能量,因此可以支持更大、更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小题1】下列关于30亿年前地球生命曾进入爆发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早期动物开始学会如何利用来自太阳的能量,地球上的生命突然进入一个爆发期。 |
B.当微生物开始学会利用氧气和来自太阳的能量生活时,最早期的生命开始进化和发展。 |
C.寒武纪时期,地球上的生命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变化时期,当时生命形态复杂多样。 |
D.科学家的研究显示,所有的现存基因,大约有27%形成于33亿年前到28亿年前之间。 |
A.科学家们研究了1000个如今仍然存在的关键基因,并掌握了它们从远古时期进化过来的过程。 |
B.“大氧化事件”是细胞生命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事件,虽然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任何的生物学记录。 |
C.远古的软体动物很少会留下化石印迹,因此想绘制出寒武纪之前的30亿年间的生命图景相当困难。 |
D.“太古代大爆发”时期的许多新基因都与氧气有关,因此氧气的出现可能也是造成“太古代大爆发”的原因之一。 |
A.将基因组库中的信息与数学模型结合起来,并考虑基因遗传、交换和丢失等因素,可以推想出古代微生物的进化过程。 |
B.氧气开始在地球大气层中出现并不断积聚,极有可能扼杀了一批生命,也给另外的生命繁荣带来了契机。 |
C.电子转移进化导致生物圈收获和存储了大量的能量,因此可以支持更大、更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
D.“大氧化事件”导致的细胞生命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事件,显示出在有氧生命之前,还存在着一个丰富多彩的厌氧生命世界。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有一种思念叫“做客”
左青青坐在山头上的一块大石头上,有一阵微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脸。
今天放学后,左青青并没有急于像往常一样一上山就砍柴。奶奶说了,今天左青青可以不砍柴。早上起床后,奶奶给她煮了碗荷包蛋,然后绽开核桃壳一样的脸笑着对左青青说,青青啊,今天你就满十岁了。奶奶站起身,一只手扶着腰,另一只手擦拭了一下眼角说,一晃啊,就十年了。
十岁的左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连左青青自己也有些怀疑,她也许就是个孤儿。左青青生下来不久,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除了不断寄回家的汇款单外,几年来左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妈妈的声音很圆润,但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哭,哽咽的时候,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让妈妈回来看你。说完,就挂了电话。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说不出为什么,今天左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整整一天她的脑子里全是照片上爸爸妈妈的笑容。左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此刻,左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层层叠叠、高低起伏的山。奶奶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不会听见呢?左青青站了起来,她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很快左青青就听见,对面的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左青青有些高兴了,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左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左青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到看不见的地方。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妈说,青青乖。爸爸妈妈说,我们过年就回来看你。左青青的声音就小了下来,她哭了。
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左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她扭过头,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全都站在了自己身后。这些伙伴人人和左青青一样,都是很多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他们说,青青,我们一起喊吧。顿时,山谷里“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一片,整齐而又悠长。
孩子们,先停一停好吗?正在大家喊得起劲的时候,应声走出来一个背着包袱、扛着摄影机的叔叔。左青青认识这个戴眼镜的叔叔,今天在学校,左青青看见这个叔叔和老师在说话。后来叔叔还和老师一起到教室做了个调查,大致是问哪些同学的父母不在家,结果全班同学都举了手。
我是电视台的记者。眼镜叔叔自我介绍说,刚才你们的喊声吸引了我。我知道你们都想自己的父母了。我可以帮你们把一些愿望带给他们。
真的吗?怎么帮我们?左青青和伙伴们一起围了上去。
眼镜叔叔指了指摄影机说,我可以用它把你们要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在电视上播放,你们的爸爸妈妈就能在远方看见了。
太好了。我要录,我要录。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往镜头前拱。
眼镜叔叔说,你们等等,一个一个的来。接着他将摄像机固定在一个架子上,然后说,你们每个人对着镜头说一句话,说的时候想象着父母就在你面前,说想对他们说的话。
第一个伙伴说,爸爸妈妈,你们回家过年吧。
第二个伙伴说,爸爸妈妈,我数学考了100分。
第三个伙伴说,你们放心挣钱吧,我已经很听话了。
十多分钟过去了,在场的几个伙伴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剩下了左青青。眼镜叔叔把镜头对着左青青,示意她说话。左青青看着乌黑的镜头,双手在胸前绞动,嘴唇跳动了几次,却一直没说出来。
小朋友,别怕,你就想着眼前就是你爸爸妈妈,见到他们了,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眼镜叔叔引导说。
说吧,不怕。伙伴们也为她加油。
左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自己的牙,半响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影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左青青看见,眼镜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 小说后半部分花大量的笔墨写电视台记者“眼镜叔叔”的活动,表现了眼镜叔叔对左青青和她的伙伴们深切的同情和怜惜。
【小题2】试分析文中划线的句子在塑造人物上有什么特点?
【小题3】小说结尾主人公左青青说出“做客”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做客”这个构思在表现小说的人物、情节以及主题上产生了哪些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有一种思念叫“做客”
左青青坐在山头上的一块大石头上,有一阵微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脸。
今天放学后,左青青并没有急于像往常一样一上山就砍柴。奶奶说了,今天左青青可以不砍柴。早上起床后,奶奶给她煮了碗荷包蛋,然后绽开核桃壳一样的脸笑着对左青青说,青青啊,今天你就满十岁了。奶奶站起身,一只手扶着腰,另一只手擦拭了一下眼角说,一晃啊,就十年了。
十岁的左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连左青青自己也有些怀疑,她也许就是个孤儿。左青青生下来不久,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除了不断寄回家的汇款单外,几年来左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妈妈的声音很圆润,但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哭,哽咽的时候,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让妈妈回来看你。说完,就挂了电话。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说不出为什么,今天左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整整一天她的脑子里全是照片上爸爸妈妈的笑容。左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此刻,左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层层叠叠、高低起伏的山。奶奶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不会听见呢?左青青站了起来,她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很快左青青就听见,对面的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左青青有些高兴了,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左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左青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到看不见的地方。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妈说,青青乖。爸爸妈妈说,我们过年就回来看你。左青青的声音就小了下来,她哭了。
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左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她扭过头,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全都站在了自己身后。这些伙伴人人和左青青一样,都是很多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他们说,青青,我们一起喊吧。顿时,山谷里“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一片,整齐而又悠长。
孩子们,先停一停好吗?正在大家喊得起劲的时候,应声走出来一个背着包袱、扛着摄影机的叔叔。左青青认识这个戴眼镜的叔叔,今天在学校,左青青看见这个叔叔和老师在说话。后来叔叔还和老师一起到教室做了个调查,大致是问哪些同学的父母不在家,结果全班同学都举了手。
我是电视台的记者。眼镜叔叔自我介绍说,刚才你们的喊声吸引了我。我知道你们都想自己的父母了。我可以帮你们把一些愿望带给他们。
真的吗?怎么帮我们?左青青和伙伴们一起围了上去。
眼镜叔叔指了指摄影机说,我可以用它把你们要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在电视上播放,你们的爸爸妈妈就能在远方看见了。
太好了。我要录,我要录。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往镜头前拱。
眼镜叔叔说,你们等等,一个一个的来。接着他将摄像机固定在一个架子上,然后说,你们每个人对着镜头说一句话,说的时候想象着父母就在你面前,说想对他们说的话。
第一个伙伴说,爸爸妈妈,你们回家过年吧。
第二个伙伴说,爸爸妈妈,我数学考了100分。
第三个伙伴说,你们放心挣钱吧,我已经很听话了。
十多分钟过去了,在场的几个伙伴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剩下了左青青。眼镜叔叔把镜头对着左青青,示意她说话。左青青看着乌黑的镜头,双手在胸前绞动,嘴唇跳动了几次,却一直没说出来。
小朋友,别怕,你就想着眼前就是你爸爸妈妈,见到他们了,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眼镜叔叔引导说。
说吧,不怕。伙伴们也为她加油。
左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自己的牙,半响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影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左青青看见,眼镜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小说中,作者写到“奶奶绽开核桃壳一样的脸”是为了体现奶奶的苍老和操劳。 |
B.关于大山的环境描写虽着墨不多,却是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一大亮点,它既交代了左青青她们生活的自然条件,也巧妙地暗示了当地的交通、经济等社会状况。 |
C.通过对奶奶“核桃壳一样的脸”“一只手扶着腰,另一只手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描写,小说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农村留守家庭老人生活的艰辛。 |
D.左青青对着山谷喊爸爸妈妈,“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原来是村里的几个小伙伴全站在她身后——这个场面夸张色彩太浓,与真实的生活不太吻合,这是小说构思上的瑕疵。 |
【小题2】试分析文中划线的句子在塑造人物上有什么特点?
【小题3】小说结尾主人公左青青说出“做客”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做客”这个构思在表现小说的人物、情节以及主题上产生了哪些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4.材料作文- (共1题)
5.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我在希伯来大学拜见了因博弈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奥曼教授。他的谈话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就是“匹配”,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他说,创新不是形式的简单改变,一些所谓创新,只是变得让人不方便的形式改变,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好比把一个用惯了的圆的茶杯变成方的,只是不好拿了,不能算创新。他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坚持”。哪怕从博弈的角度看,朴素的坚持,还是比自以为聪明的不断变化,赢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的范围,不能套作,不能抄袭。
我在希伯来大学拜见了因博弈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奥曼教授。他的谈话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就是“匹配”,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他说,创新不是形式的简单改变,一些所谓创新,只是变得让人不方便的形式改变,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好比把一个用惯了的圆的茶杯变成方的,只是不好拿了,不能算创新。他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坚持”。哪怕从博弈的角度看,朴素的坚持,还是比自以为聪明的不断变化,赢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的范围,不能套作,不能抄袭。
5.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