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东省深圳市沙井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2117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6

1.选择题(共3题)

1.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基础,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①用电子式表示H2、Cl2形成HCl的过程:
②MgCl2的电子式:
③质量数为133、中子数为78的铯原子:Cs,
④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⑤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Zn→Zn2++2e
2.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基础,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①用电子式表示H2、Cl2形成HCl的过程:
②MgCl2的电子式:
③质量数为133、中子数为78的铯原子:Cs,
④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⑤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Zn→Zn2++2e
3.
下列各句中,均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①悟已往之不谏(《归去来兮辞》)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
③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前风雨顿凉
范成大
秋期如约不须催,雨脚风声两快哉。
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辞老景似潮来。
酒杯触拨诗情动,书卷招邀病眼开。
明日更凉吾已卜,暮云浑作乱峰堆。
【小题1】本诗用哪些方法写出了秋天到来的情景?请简要分析。
【小题2】面对秋天的到来,诗人生发了哪些情感或感慨?请具体分析概括。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昌者,沛人也。与从兄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周苛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周苛为客。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B.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C.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D.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小题2】对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从”的造字法是会意,即一人前走,一人后随;所以“从”有跟随之义。“从兄”说明周昌跟随兄长周苛追随汉高祖。
B.燕时:“燕”通“宴”,有宴会之义,引申为“娱乐”,又由此引申为“闲适、闲暇”之义;此处“燕时”即指闲暇休息之时。
C.期期:此为摹写周昌口吃情状;三国时魏将邓艾说话口吃,语称艾艾。后来人们连用“期期艾艾”来形容人说话口吃。
D.万岁之后:是用避讳的说法来称皇帝死后。君王为古代尊者,故君王之死常用避讳的说法,还如“崩”,指如山崩地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苛勇敢忠诚,临危不惧。荥阳保卫战,周苛临危受命,驻守荥阳。即使是城破被擒,他也拒降赴死。汉王因此封他儿子周成为侯。
B.周昌正直不阿,直言不讳。周昌入宫奏事,面对行为不检点的高帝,敢于直言骂高帝是历史上的昏君夏桀商纣,赢得高帝敬畏。
C.周昌性情耿直,不善言辞。在废太子一事上,周昌和高祖意见不一,虽然言语不畅,但仍据理力争,为此吕后对他感激不已。
D.周昌忠于职守,任劳任怨。高祖担心自己死后宠爱的赵王不能保全,就任命周昌辅佐赵王,周昌欣然应允,不负重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
(2)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琴者,情也;琴者,禁也。”春秋时孔子酷爱操琴,困厄中弦歌不绝;战国时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广为传颂;魏晋时嵇康一曲《广陵散》,刑场上弹奏生命的绝唱。当贾宝玉要林黛玉为其操琴一曲时,黛玉却认为琴是“圣人之器”,演奏时要盥手焚香,整衣齐冠,还要择地遇时,有严格的规范。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外合五音。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
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传统琴曲的五声音阶,是儒家中和雅正思想在音乐上的落实,而琴乐清虚淡静的风格和意境则主要为道家思想的反映。古琴由于其乐器的形制、音色、乐曲题材、内涵、结构等因素,其音乐风格是倾向静态的、简单的、含蓄的、古淡的、阴柔的、抒情的、典雅的美。很多人于第一次听琴乐时甚至觉得这件乐器是无声的。古人亦说古琴“难学、易忘、不中听”,“琴到无人听时工”。“不中听”、“无人听”,其实正因为古琴音乐风格属于淡静、虚静、深静、幽静、恬静等等静态的美。这也是为什么古琴最适宜于夜阑人静时弹奏,因为这样的环境才能与琴乐的风格和它所追求的意境配合。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弹琴者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整个古琴音乐艺术被称为琴道确实有其道理,对古琴的欣赏和认识不能只单一地从其音乐曲调去理解,而应综合地多方面从琴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反映去理解。
琴乐是人心灵的外在体现,不同琴家,对于琴文化的理解,自然也受其天资、性格、个人修养、思想境界、心理状态的影响。随着理解的不同,流露于指下,则神韵各异,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相近者,最终形成琴派。同一地域的琴家,便于寻师访友,相互切磋琴艺,加之民风相近,性格往往相近。如此相互影响,较易形成默契,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理解和风格,成为琴派。一些卓越的琴学家,由于其深厚的造诣,独树一帜,得到仰慕,以致琴人随之学习,形成了不同的师承体系。同一师承的琴家,遵循恩师的教导,往往对琴道的理解和演奏的风格相同或相近,自成一派。不同琴家,依照不同的琴谱钻研琴学,学习同一琴谱的琴家,则更易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理解和风格,形成琴派。
(摘编自林西莉,许岚《古琴》,三联书店2009年10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弦歌不绝、伯期知音典故、嵇康刑场演奏《广陵散》是“琴者,情也”的证明;而林黛玉论操琴则说明“琴者,禁也”,古琴有严格的规范。
B.古琴最早有五根弦,合乎五行、五音,后经改造,才形成了现在七弦制,人们还将其结构赋予了文化与政治内涵。
C.古琴的音乐简单含蓄、古淡阴柔、典雅恬静,有时听来觉得无声,但这正是它的美妙之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反映。
D.古琴只有在夜深人静时弹奏,才能展现其静态美。因为环境安宁静谧,才能与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以及弹奏者平和闲适的心境相适合。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同琴家,他们的天性、修养、思想、心理,影响了各自对于琴文化的理解,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B.只要同一地域的琴家具有寻师访友、相互切磋、相互影响及民风相近等便利条件,就能形成理解和风格相近的同一流派。
C.造诣深厚、独树一帜的琴学家,琴人随之学习,形成了师承体系,对琴道的理解和演奏的风格往往相同或相近,形成琴派。
D.所谓琴道,不能只从古琴的音乐曲调去理解,还要从弹琴者外在环境与内在心境合二为一的精神境界上去理解。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尝有较高的心性修养,因此追名逐利、心浮气躁之人,往往是不能弹奏好古琴的。
B.如果两个人既对音乐曲调有相同的理解,又能在琴曲的精神层面产生共鸣,那么他们往往会成为知音。
C.琴派的形成往往受地域、师承及所练习的琴谱的影响,因此,那些同一地域、同一师承、学习同一琴谱的琴家,往往就能形成同一琴派。
D.古琴不易弹奏,技法较难掌握,并且琴乐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和欣赏的,所以经常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
7.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铜石象棋 老缺
老石爱棋,就像叶公好龙一样。但叶公爱假龙,不爱真龙;老石爱棋,那是爱真棋。
可老石棋艺又太差,人称“臭棋篓子”。所以,老石爱棋,是又爱又怕,爱看不爱走。想走吧,又怕输;不下吧,又不肯走,老去帮别人支招,站在人家身后看一晚上。人家说,光看不走又老爱说,不准你看。他笑笑,站在旁边,还不停地说,走车,跳马,炮打过去啥。
老石不会走棋,他有一副好棋。象棋见过不少,木的象牙的石头的磁的塑料的——各种各样,举不胜举。可老石的这副棋真的少见,棋身是磁的,包边是铜的,黄铜,一个个棋子磨得锃亮,金灿灿的。一方是白底红字,一方是白底蓝字,字是颜体,浑厚有力,还上过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好多人想买,还有人想买去巴结市长。老石不卖,说这是祖传的,只能看,不能卖。
吴副市长好棋是有名的。他曾参加过市里象棋大赛,还进过前十名呢。吴副市长爱下棋,也爱收藏象棋。据秘书小毛讲,吴副市长的家真像个象棋博物馆,什么样的象棋都有。
这几天,市政府门前的桥墩旁边,突然冒出个棋摊子,不少人围在那里下棋。吴副市长坐车进进出出的也没在意。秘书小毛却很好奇,还把头伸出窗外看过好几回,就是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他叫门卫去赶,门卫回来告诉他说,是摆棋摊子的。毛秘书当即就火了,怎么竟有人把棋摊子摆在市政府门前!他挤进人群,当时两眼就睁得像牛眼睛。他见过的象棋多了,从没见过这样的。但他还是不由分说,快走快走,这里不是你摆棋的地方。摆棋的是老石,看了毛秘书一眼,不恼也不火,笑眯眯地收棋走了。
老石一走,小毛就后悔不迭了。多好的一副象棋!要知道吴副市长爱棋如命啊!自己跟着市长这么多年了,要是把这副棋搞到手,说不定……
他每天到大桥旁去寻觅,桥上再也没有老石的影子。小毛心里不是滋味……
小毛托人到处打听老石的下落,几乎问遍了市里的棋摊子。终于有个人告诉小毛说,那个臭棋篓子是山背石头湾的。石头湾?小毛曾跟吴副市长去过,是哪一年就记不清了,但还记得山路太难走,坑坑洼洼的。车子先是往左边倒,再往前走就往右边倒。去了一回小毛就不敢再去了,生怕翻车掉进山沟。
老石就住在石头湾。小毛要想到得到这副棋,就得去石头湾。小毛去过三回,老石总是笑,什么话也不说,小毛嘴皮磨破了,老石也不理,还幽默地说,不见鬼子不挂弦。他要见的是吴副市长,不是秘书小毛。
小毛没有办法,只好请吴副市长亲自出马了。石头湾是个穷村,吴副市长听过石头湾的治贫方案,开完会,说去,但事情太多,一直没有去成。听了小毛的汇报后,吴副市长一拍脑袋,说,哎哟,真是,走,看看去。
到了石头湾,毛秘书带着吴副市长直奔老石的家。老石很热情,烧茶倒水,递烟搬凳,就是不提象棋的事。小毛又是眨眼又是做手势,老石只说石头湾处处都是宝,完全不理小毛。吴副市长听得很仔细,不时地点点头。老石说得差不多了,最后说,我想跟市长走盘棋,不知市长肯不肯赏脸。
小毛“噗”地笑出声来,就你?和市长走棋?我知道你的雅号叫“臭棋篓子”,敢不敢打个赌,你要是输了,就得把那副象棋交出来,怎么样?老石似乎胸有成竹,我要是赢了呢?小毛说,怎么可能呢?吴副市长笑笑说,那我就向你请教了。老石起身就往山里走。
你往哪去,不是说走棋吗?毛秘书急着喊。老石也喊,棋在山上!路不好走,又窄又陡,一段石子路、一段泥巴路,走得市长浑身冒汗,小毛气喘吁吁。到了半山腰,眼前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石料场,各种各样的石头雕刻,目不暇接。吴副市长解开衣服,喘着粗气说,原来这里全是宝哇。老石站在一副石头象棋前说,吴市长,咱俩杀一盘,怎样?
吴副市长看着巨大的象棋,很惊讶,一个棋子足有四五十斤,棋盘有四五十米。他大脑里闪过很多画面,笑着说,我输了。三天后,石头湾开始修路了——吴副市长铲了第一锹。
三年后,不少人到山里来下巨石象棋,石头湾人开心地笑了。一天,吴副市长意外地收到一个包裹,一个红木箱子里装着一副铜石象棋,吴副市长拿着一个棋子,眼睛湿润润的……
(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8年第11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采用先抑后扬、层层铺垫的写法。写老石棋艺差,是抑;写他赢了发展地方经济的大“棋”,是扬。而摆棋摊、诱秘书、引市长等情节又为“扬”层层铺垫。
B.秘书小毛先是急着把在市政府门前摆棋摊的老石赶走,但发现老石的铜石象棋时,又很想弄到手送给吴副市长。这说明他是一个善于钻营、心术不正的人。
C.小说对吴副市长的写法却是先扬后抑。写吴副市长曾进市里象棋大赛前十名,是扬;写他忘记石头湾的治贫方案,是抑。这样写出吴副市长玩物丧志。
D.小说直接描写人和物着墨不多,但对铜石象棋的描写却为后文埋下了伏笔。棋身是磁的,暗示石头湾资源的吸引力;“金灿灿”则暗示石头湾蕴藏着财富。
E. 本文的环境描写主要是着力刻画石头湾的山路崎岖难行,小说善于从行车和行人的反应上去突出山路特点,能更好地象征石头湾的致富之路艰难。
【小题2】小说以“象棋”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在刻画老石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5.语言表达(共1题)

8.
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40字内)(5分)
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答:     
 

6.命题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长春好人张先生8年来捐资助学20万元。近日,他致电媒体称“求求你们,表扬我”,同时他还在自己经营的店里用展板方式讲述自己的捐助故事,寻求更多赞扬和肯定。张先生的这种高调求表扬的做法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对此,网友们也褒贬不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以《我看张先生的“求表扬”》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请综合材料内容,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整洁;字数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