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安徽省和河南省地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徽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09年粮食产量突破600亿斤吨,继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黑龙江省之外的又一个粮食总产超600亿斤的产粮大省,从自给不足到“中部粮仓”——安徽粮食30年增产300亿斤。
材料二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与河南相比,安徽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2)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

材料一安徽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09年粮食产量突破600亿斤吨,继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黑龙江省之外的又一个粮食总产超600亿斤的产粮大省,从自给不足到“中部粮仓”——安徽粮食30年增产300亿斤。
材料二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与河南相比,安徽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2)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
2.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经纬网判定,北水南调是由_______流域调入_______流域。
(2)试分析该地区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原因有哪些?
(3)试分析北水南调工程的有利条件及其影响。

(1)根据经纬网判定,北水南调是由_______流域调入_______流域。
(2)试分析该地区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原因有哪些?
(3)试分析北水南调工程的有利条件及其影响。
2.单选题- (共12题)
3.
下列四地为我国主要平原,其名称依次是


A.汾河平原 江汉平原 湟水谷地 河套平原 | B.宁夏平原 江汉平原 渭河平原 成都平原 |
C.宁夏平原 渭河平原 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 | D.汾河平原 渭河平原 江汉平原 河套平原 |
4.
读图,回答1、2题。

【小题1】青岛所临的海区为()
【小题2】有关该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青岛所临的海区为()
A.东海 | B.黄海 | C.渤海 | D.南海 |
A.海底全为大陆架 | B.海底锰结核资源丰富 |
C.季风洋流盛行 | D.为我国内海之一 |
5.
该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5、6题

【小题1】该地所在的地形区是 ( )
【小题2】对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1】该地所在的地形区是 ( )
A.横断山区 | B.三江平原 | C.江汉平原 | D.黄淮平原 |
A.伏旱明显 | B.春旱严重 | C.水能丰富 | D.黑土广布 |
6.
小老树是指树龄虽小,但长势已经显著衰弱的树。具体表现为树体小,短枝多,枝细弱,叶片小,落叶早,果实小等。图示小老树主要分布于 ( )


A.内蒙古高原 | B.华北平原 | C.黄土高原 | D.河西走廊 |
7.
读图,回答30、31题。

【小题1】关于图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小题2】关于安徽省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1】关于图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耕作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 B.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
C.南、北方的分界线 | D.治理重点是流域防洪除涝 |
A.地跨淮河和黄河两大流域 | B.2007年夏季风来得早,去得迟,洪涝严重 |
C.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 | D.淮河流域水土资源的配合优于长江流域 |
8.
下图为中国贫困县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有关贫困县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图中有关甲、乙、丙三个区域贫困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地贫困人口数量大 ②乙地生态环境脆弱
③丙地地表崎岖 ④三地交通都比较闭塞

【小题1】有关贫困县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南多,西北少 | B.分布在地势的阶梯处 |
C.主要分布在山区 | D.集中分布在北方 |
①甲地贫困人口数量大 ②乙地生态环境脆弱
③丙地地表崎岖 ④三地交通都比较闭塞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9.
读图完成15、16题。

【小题1】图中M区域应属于()
【小题2】图中L所在的区域,其农业耕作制度大致是()

【小题1】图中M区域应属于()
A.高原区 | B.平原区 | C.丘陵区 | D.盆地区 |
A.一年一熟 | B.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 C.一年三熟 | D.无法判断 |
10.
读“中国生态文化区分布图示意图”,完成12~14题。

【小题1】关于各文化区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关于各文化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文化区与华北平原文化区界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小题1】关于各文化区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蒙古草原文化区——海拔较高、平坦辽阔 |
B.江南水乡文化区——四周高、中间低 |
C.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 |
D.华南妈祖文化区——三山夹两盆 |
A.云贵高原文化区——天无三日晴 |
B.华北平原文化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C.黄土高原文化区——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 |
D.四川盆地文化区——位于西北和东南两类夏季风的交汇区 |
A.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界线 | B.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界线 |
C.河北省与山西省的界线 |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
11.
山东与江西相比,其农产品主构成主要是 ( )
A.山东——春小麦、玉米江西——水稻、油菜 |
B.山东——冬小麦、玉米江西——水稻、油菜 |
C.山东——冬小麦、玉米江西——水稻、甜菜 |
D.山东——冬小麦、青稞江西——水稻、油菜 |
12.
读“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图”,回答7、8题。

【小题1】图中A、B分别所代表的少数民族可能是()
【小题2】我国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是()

【小题1】图中A、B分别所代表的少数民族可能是()
A.满族、壮族 | B.满族、汉族 |
C.土家族、傣族 | D.哈萨克族、哈尼族 |
A.蒙古族、朝鲜族、布依族 | B.维吾尔族、苗族、哈尼族 |
C.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 D.藏族、哈萨克族、蒙古族 |
13.
甲、乙两图分别是我国两个省会城市附近的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
【小题2】有关甲、乙两地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
A.甲地附近是我国位置最北的商品粮基地 |
B.乙地附近有我国位置最东的商品粮基地 |
C.甲地附近的农业基地的机械化程度很高 |
D.乙地附近的立体农业非常发达 |
A.甲地的省会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比较雄厚 |
B.乙地的省会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比较薄弱 |
C.国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乙地先于甲地 |
D.在两城市的水运交通方面,乙地优于甲地 |
14.
【小题2】为解决海西经济区能源紧张状况,国家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台湾在东、福建在西,咫尺相望。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在这一大背景下,海峡西岸经济区应运而生,并由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政策。 回答下列问题。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①发展核电 ②发展火电 ③西电东送 ④南水北调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③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