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都描写了自然景观,但是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前者的情感微妙复杂,后者则表达了沉醉山水的喜悦和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
B.关于军事战争的成语很多,如马革裹尸、四面楚歌、草木皆兵、声色俱厉等都是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
C.《蜡烛》一文中,作者主要通过老妇人的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塑造了一个对红军战士充满爱、对侵略者充满仇恨的南斯拉夫母亲形象。 |
D.《背影》一文,作者抓住人物特定环境下的特征来叙事抒情,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歌颂父爱,感人至深。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暑假期间,琴台音乐厅将推出多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
B.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最终以阿尔法围棋4:1击败拥有14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韩国天王李世石告终。 |
C.荣获“年度慈善人物”称号的,既有濮存昕、曹德旺、姚明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有邓迎香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
D.作家曹文轩获得“安徒生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人们对此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学校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
D.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
2.字词书写- (共1题)
4.
在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注音填写字形。
狡黠(_____) 伎俩(______) 祈盼(______) 癖好(______) 吹毛求疵(______)
zāng(_____)物 颠pèi(_____) 霹lì(_____) 地jiào(_____) 穷愁liáo(_____)倒
狡黠(_____) 伎俩(______) 祈盼(______) 癖好(______) 吹毛求疵(______)
zāng(_____)物 颠pèi(_____) 霹lì(_____) 地jiào(_____) 穷愁liáo(_____)倒
3.诗歌鉴赏- (共1题)
5.
古诗鉴赏
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曾以“耕砚牛”自称。请你结合下面这首小诗,推测解释“耕砚牛”的意思。
自嘲 齐白石
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
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
耕砚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曾以“耕砚牛”自称。请你结合下面这首小诗,推测解释“耕砚牛”的意思。
自嘲 齐白石
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
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
耕砚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6.
文言文阅读
出成都南门,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①。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②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③。
注释: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水光树色清幽美丽,使人感到神清气爽。②严公:指严武。③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小题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如是者数处(________) 颇有次第(_______)
竹柏苍然(_______) 溪周之(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覆以水槛
【小题3】翻译句子。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
【小题4】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出成都南门,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①。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②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③。
注释: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水光树色清幽美丽,使人感到神清气爽。②严公:指严武。③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小题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如是者数处(________) 颇有次第(_______)
竹柏苍然(_______) 溪周之(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覆以水槛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C.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
【小题4】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末段是从眼前之景联想开去:从自然山水之清远、险奥,到严公杜老之患难真情;从奇缘天遣,到穷愁择胜;从少陵之好整以暇可以应世,到仲尼之从容不迫进退有据。以诗圣直拟孔圣,层层推进,赞叹杜甫的胸襟和怀抱。 |
B.本文以游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景与怀人相互映衬。 |
C.文章对浣花溪的景色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再现了浣花溪景色的幽美,借以凭吊缅怀大诗人杜甫。 |
D.文章中写道,刻在碑石上的杜甫画像特点清古,但是作者认为画像与杜甫本人不是十分相像,所以不值得一看,但是碑文还能读。 |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8.
现代文阅读Ⅰ
母 爱 的 硬 度
叶浅韵
①关于母亲的很多故事,我都是从祖母的口中慢慢得知的。长大以后,我甚至忘记了母亲怀抱的味道,回避和拒绝她任何形式的亲近和主动示好,似乎只有和她对抗着、沉默着、屈从着才是我与母亲之间最恰当的距离。
②母亲很勤快。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她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波浪花纹的紫色毛衣,如今我都还记忆犹新。
③母亲除了种菜还大搞养殖,圈里养着十多头猪,猪菜的事情分配给她的孩子们,柴火的事情她亲自带领孩子们去山上,在她锋利的斧头下,不一会儿功夫就能满载而归。我总是不能忘记我们以弱小的肩膀背起不堪重负的担子,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母亲巴不得一次就把山背到家里。每当我发出怨言与抗议,母亲就会骂我偷懒,并立刻举出我的小伙伴们谁比我小但背得比我还多的例子。
④在母亲的辛劳付出之下,一个家过得红红火火,这让她在家里的地位显得至高无上。
⑤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从来不肯松懈的,总是严厉地要求她的每一个孩子。常常是我们在外犯了错回来,劈头就会挨一顿棍棒,等父亲回来也许还会第二次挨打。我们家的正门背后竖着一根根细细的棍子,那是她的家法。它们侵略过母亲每一个孩子的身体,一棍棍抽下去,先是白白的一道道的痕迹,后已分不清痕迹间的距离。她永远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遵行“小树不剪不成材”的成长规律。
⑥母亲给我的爱总是很坚硬,她除了不断的要求与责备,就是严厉。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六岁就被送去五里外的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她喜欢关心考试的结果。每一次我考得九十分以上,她总是要怀疑我是抄袭别人的,即使那已经是全班最高分。如果偶然考低了,她定会拉着我脏脏的小手,指着我破了的脚尖,责骂我是个贪玩的孩子。
⑦母亲高高地扬着家法,训斥我、恐吓我说:“丫头,你念不好书,就甭想吃饭,甭想整天疯跑,将来我就把你嫁到大山深处去。”那时候的我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惶恐。见祖母一把将我拉进怀里,母亲不高兴地说这孩子要是将来不成气候定是祖母的责任。扔下些伤祖母的话,她一溜烟又到她的地里去侍弄她的白菜黄瓜们了,我想它们看到母亲的温情定是比我们多多了。祖母总是一边抚慰我一边给我讲“一只羊过河十只羊过河”的道理,鼓励我做好领头羊,给弟弟妹妹们作出好榜样。
⑧母亲的四个孩子一个个变成凤凰飞到了梧桐树上,她暴力的教育模式迅速在周围的村庄里推广开来。这时候的母亲再没有举起过手中的棍棒,说话的声音也日渐温柔,甚至偶尔会当面表扬下我,我在不知所措间眼里装满了泪水,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情愫涌动而出。
⑨我一直不敢把对母亲心底的这种敬畏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哪怕是在文字里。从小到大的作文里,一次也没有过关于母爱的记载。对于我的母亲我是羞愧的。我安然地享受着她的付出,习惯地接过她的给予。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壳刺伤了我的身体。于是,我与母亲就习惯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峙着,直到我有了孩子。
⑩回忆是一场温暖的绽放,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是母亲有硬度的爱,抚平了我内心所有的脆弱,给了我足够的坚强。
(本文略有改动)
【小题1】文章中通过那几件事表现母爱的硬度?这几件事让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小题2】按照要求从不同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母亲高高地扬着家法,训斥我、恐吓我说:“丫头,你念不好书,就甭想吃饭,甭想整天疯跑,将来我就把你嫁到大山深处去。”(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从修辞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完本文,你是否赞同文中母亲的教育方法,并说明理由。
母 爱 的 硬 度
叶浅韵
①关于母亲的很多故事,我都是从祖母的口中慢慢得知的。长大以后,我甚至忘记了母亲怀抱的味道,回避和拒绝她任何形式的亲近和主动示好,似乎只有和她对抗着、沉默着、屈从着才是我与母亲之间最恰当的距离。
②母亲很勤快。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她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波浪花纹的紫色毛衣,如今我都还记忆犹新。
③母亲除了种菜还大搞养殖,圈里养着十多头猪,猪菜的事情分配给她的孩子们,柴火的事情她亲自带领孩子们去山上,在她锋利的斧头下,不一会儿功夫就能满载而归。我总是不能忘记我们以弱小的肩膀背起不堪重负的担子,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母亲巴不得一次就把山背到家里。每当我发出怨言与抗议,母亲就会骂我偷懒,并立刻举出我的小伙伴们谁比我小但背得比我还多的例子。
④在母亲的辛劳付出之下,一个家过得红红火火,这让她在家里的地位显得至高无上。
⑤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从来不肯松懈的,总是严厉地要求她的每一个孩子。常常是我们在外犯了错回来,劈头就会挨一顿棍棒,等父亲回来也许还会第二次挨打。我们家的正门背后竖着一根根细细的棍子,那是她的家法。它们侵略过母亲每一个孩子的身体,一棍棍抽下去,先是白白的一道道的痕迹,后已分不清痕迹间的距离。她永远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遵行“小树不剪不成材”的成长规律。
⑥母亲给我的爱总是很坚硬,她除了不断的要求与责备,就是严厉。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六岁就被送去五里外的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她喜欢关心考试的结果。每一次我考得九十分以上,她总是要怀疑我是抄袭别人的,即使那已经是全班最高分。如果偶然考低了,她定会拉着我脏脏的小手,指着我破了的脚尖,责骂我是个贪玩的孩子。
⑦母亲高高地扬着家法,训斥我、恐吓我说:“丫头,你念不好书,就甭想吃饭,甭想整天疯跑,将来我就把你嫁到大山深处去。”那时候的我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惶恐。见祖母一把将我拉进怀里,母亲不高兴地说这孩子要是将来不成气候定是祖母的责任。扔下些伤祖母的话,她一溜烟又到她的地里去侍弄她的白菜黄瓜们了,我想它们看到母亲的温情定是比我们多多了。祖母总是一边抚慰我一边给我讲“一只羊过河十只羊过河”的道理,鼓励我做好领头羊,给弟弟妹妹们作出好榜样。
⑧母亲的四个孩子一个个变成凤凰飞到了梧桐树上,她暴力的教育模式迅速在周围的村庄里推广开来。这时候的母亲再没有举起过手中的棍棒,说话的声音也日渐温柔,甚至偶尔会当面表扬下我,我在不知所措间眼里装满了泪水,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情愫涌动而出。
⑨我一直不敢把对母亲心底的这种敬畏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哪怕是在文字里。从小到大的作文里,一次也没有过关于母爱的记载。对于我的母亲我是羞愧的。我安然地享受着她的付出,习惯地接过她的给予。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壳刺伤了我的身体。于是,我与母亲就习惯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峙着,直到我有了孩子。
⑩回忆是一场温暖的绽放,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是母亲有硬度的爱,抚平了我内心所有的脆弱,给了我足够的坚强。
(本文略有改动)
【小题1】文章中通过那几件事表现母爱的硬度?这几件事让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小题2】按照要求从不同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母亲高高地扬着家法,训斥我、恐吓我说:“丫头,你念不好书,就甭想吃饭,甭想整天疯跑,将来我就把你嫁到大山深处去。”(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从修辞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完本文,你是否赞同文中母亲的教育方法,并说明理由。
9.
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1)1月9日,云南昭通一名头顶风霜上学的孩子成为2018年开年以来备受关注的“网红”,人们善意地称他为“冰花男孩”。照片中,孩子站在一间教室里,头发和眉毛都挂满了霜花,脸蛋冻得通红,不算厚实的衣服上也有一层薄薄的霜华,身后的同学看着他的“冰花”造型,有点忍俊不禁。
(2)据了解,照片是孩子的班级老师在1月8日8:50左右用手机拍的,还有点“发虚”,开始只是在学校转发,不料流传到了网上,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
(3)随着“冰花男孩”的图片在微信朋友圈和网络平台的转发,越来越多的信息也在网上流出来。经记者向昭通市有关方面核实,“冰花男孩”是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出于保护孩子的考虑,我们裁去了另一张照片他皲裂的双手下,那张考了99分考卷上的姓名。
(4)据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校长付恒介绍,孩子家离学校四公里半,平时走路上学需要一个多小时。“当天是期末考试的第一天,清早气温达到零下九度,气温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降下来的。”付恒说。
(5)从同时流传到网上的图片来看,学校大门和校园里的树木也挂满了霜华。付恒校长介绍,学校曾经走访过照片男孩的家庭,了解到他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务工。目前,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班级教室内还没有取暖设备。
(6)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云南省一位权威的气象专家。据她“科普”,冬季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时,水汽自然凝结。这个孩子在行走过程中,头部、脸部可能出汗,实际上是有水汽蒸发的——就如同水蒸气就会在窗玻璃上冷却,液化为液态水,随着温度继续下降,由于窗玻璃上落下的灰尘颗粒,水就以它们为凝聚核,凝固成冰并向外扩展。最近云南鲁甸地区气温骤然下降,孩子行走的时间较长,水汽在发梢、眉毛上凝结,连接成条状或片状,就形成了图上的冰花。
(8)对此,众多网友纷纷跟帖,发表感慨,“孩子,你吃的苦将会照亮你未来的路!”“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为你点赞!”。
【小题1】【小题2】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要求不超过20个字。
【小题3】【小题4】“目前,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班级教室内还没有取暖设备。”请结合新闻语言的特点分析“目前”一词的作用。
【小题5】【小题6】请你在新闻后也发表评论,拟写一则跟帖。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1)1月9日,云南昭通一名头顶风霜上学的孩子成为2018年开年以来备受关注的“网红”,人们善意地称他为“冰花男孩”。照片中,孩子站在一间教室里,头发和眉毛都挂满了霜花,脸蛋冻得通红,不算厚实的衣服上也有一层薄薄的霜华,身后的同学看着他的“冰花”造型,有点忍俊不禁。
(2)据了解,照片是孩子的班级老师在1月8日8:50左右用手机拍的,还有点“发虚”,开始只是在学校转发,不料流传到了网上,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
(3)随着“冰花男孩”的图片在微信朋友圈和网络平台的转发,越来越多的信息也在网上流出来。经记者向昭通市有关方面核实,“冰花男孩”是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出于保护孩子的考虑,我们裁去了另一张照片他皲裂的双手下,那张考了99分考卷上的姓名。
(4)据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校长付恒介绍,孩子家离学校四公里半,平时走路上学需要一个多小时。“当天是期末考试的第一天,清早气温达到零下九度,气温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降下来的。”付恒说。
(5)从同时流传到网上的图片来看,学校大门和校园里的树木也挂满了霜华。付恒校长介绍,学校曾经走访过照片男孩的家庭,了解到他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务工。目前,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班级教室内还没有取暖设备。
(6)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云南省一位权威的气象专家。据她“科普”,冬季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时,水汽自然凝结。这个孩子在行走过程中,头部、脸部可能出汗,实际上是有水汽蒸发的——就如同水蒸气就会在窗玻璃上冷却,液化为液态水,随着温度继续下降,由于窗玻璃上落下的灰尘颗粒,水就以它们为凝聚核,凝固成冰并向外扩展。最近云南鲁甸地区气温骤然下降,孩子行走的时间较长,水汽在发梢、眉毛上凝结,连接成条状或片状,就形成了图上的冰花。
(8)对此,众多网友纷纷跟帖,发表感慨,“孩子,你吃的苦将会照亮你未来的路!”“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为你点赞!”。
【小题1】【小题2】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要求不超过20个字。
【小题3】【小题4】“目前,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班级教室内还没有取暖设备。”请结合新闻语言的特点分析“目前”一词的作用。
【小题5】【小题6】请你在新闻后也发表评论,拟写一则跟帖。
6.名著阅读- (共1题)
10.
名著阅读。
同学们以人物为线索梳理了《骆驼祥子》的内容,制作了祥子的人物档案,并从这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中理解了小说的主题。请你选出与原作内容不符的两项(只填序号),并写出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1)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
(2)小说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以人物为线索梳理了《骆驼祥子》的内容,制作了祥子的人物档案,并从这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中理解了小说的主题。请你选出与原作内容不符的两项(只填序号),并写出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1)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
(2)小说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共1题)
11.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问题。
文段一:大英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东方艺术文物馆。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就占了好几个大厅,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家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仅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逾2万多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无价之宝。
文段二:大英博物馆中,陈列的中国敦煌雕像都是断手断脚的,这些并不是运送途中的意外损害,而是曾经的侵略者为了方便大批运送宝藏而故意切割的。很多人都因此感到愤怒,然而我个人觉得,倘若这些珍品没有被运送来英国,在中国经历了那么多场战争,这些宝藏是否还能像今天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呢?
(1)文段一中有一处病句,请找出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到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二中“故意切割”的短语结构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二的观点你赞同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一:大英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东方艺术文物馆。该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就占了好几个大厅,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家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仅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逾2万多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无价之宝。
文段二:大英博物馆中,陈列的中国敦煌雕像都是断手断脚的,这些并不是运送途中的意外损害,而是曾经的侵略者为了方便大批运送宝藏而故意切割的。很多人都因此感到愤怒,然而我个人觉得,倘若这些珍品没有被运送来英国,在中国经历了那么多场战争,这些宝藏是否还能像今天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呢?
(1)文段一中有一处病句,请找出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到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二中“故意切割”的短语结构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二的观点你赞同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