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考预测语文卷(有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2038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8

1.现代文阅读(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苏步青
①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他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②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解放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出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老师,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明和生、李大潜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教学人才。
③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大时,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说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④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不懂。然而,后来的一堂教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⑤那是在浙江省立十中上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⑥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4年中,他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⑦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四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以广泛的兴趣、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以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
⑧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的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后几十年,我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
⑨2003年3月17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积极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⑩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不再归来的远行……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第③段通过能熊全治的神态、语言等的描写,表现了苏步青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
B.苏步青1927年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毕业后,便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的教书育人生涯。
C.苏步青备课时,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表明他治学严谨,教学有方。
D.教数学的杨老师的第一堂课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这节课改变了苏步青对数学的看法,作者想通过这个内容告诉我们教师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E.从作者对苏步青的介绍中,我们明白了要想成为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必须在文史方面有高深的造诣。
(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苏步青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
(小题3)结合文本,谈谈这篇传记的写作特点。(6分)
(小题4)请从“求学”和“治学”两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苏步青给你的启示。(8分)

2.材料作文(共1题)

2.
作文材料:
材料一:2009年,曹操墓突然在河南安阳惊天破土,安阳市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切实做好曹操高陵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迅即引发全球媒体关注。今年5月,曹操族子曹休之墓在河南洛阳破土而出,这也是曹氏宗族在亳州之外的重要陵墓遗址,进一步扩展了曹氏宗族的分布区域,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曹操是安徽人”的说法。
亳州74岁的民间学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李绍义说,亳州是曹操的家乡,“按照习俗,一个家族的人在去世之后,往往是要葬在一起的,而且大多会按照携子抱孙的顺序来建造墓地。曹操祖父的墓在亳州城南,他的墓北边,按照携子抱孙的顺序,曹操的父亲曹嵩墓就是葬在曹腾墓的北边。而在他的墓的西南面,有个大墓叫观音山,按照携子抱孙的顺序,那个就应该是曹操墓。”
2009年8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12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永城举行。部分与会历史学者认为,曹操和华佗的家乡原来确属谯郡(安徽亳州)管辖,但按照现今的行政区域划分,两人的家乡已经被划在河南省境内。永城市汉文化研究会某副会长更是放言,曹操出生在永城,而在亳州置下房产。安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某位安徽籍学者也承认“曹操和华佗的故里今属河南”这个观点很新颖。河南永城利用秦汉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平台,放出“曹操故里在河南永城”的信号。亳州顿遭诛心之论,永城的城市知名度一夜之间叫响了海内外华人世界。
材料二:据《新民晚报》报道,由上海现代人剧社推出的《Q版辣妹打面缸》改编自传统小戏《打面缸》。“Q版”融入了眼下流行的文化现象并进行嘲讽。县衙包公乃“内衣裁缝”出身,花银子买了个官做,脖子里挂根皮尺。
遇到麻烦事,一身红袍的包公就手执皮尺两头绕着自己的脖子做吊死状,以逃避矛盾。话剧中,包公垂涎于“新编时调大赛”冠军“辣妹”周腊梅,分管娱乐的王书吏和掌管军火的四爷也瞄上了“辣妹”。包公将“辣妹”判与衙役张才为妻,后反悔,派遣张才赴山东公干,以便“参与竞争”。有天晚上,包公、四爷和王书吏不约而同来到腊梅家。三人分藏于灶台边、面缸里和床底下,张才揪出三人,勒索银子。
要求:针对上述两则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语言表达(共2题)

3.
在下面一段话画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本书为何开篇谈“素材”?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① 大师创作  ② 孩子习作,必须首先面对“材料”,即靠什么“材料”来编织文学。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契诃夫留下的《手记(1892年—1904年)》就是他搞创作的素材库。它收集了大师在创作成熟期随手录下的对生活的瞬间感触、未来作品的腹稿、读书心得从别人著作中摘录下的精粹。细细品味,我发现,它是一种既包含了大师生活的真实,又凝聚着大师对现实的感知、理解、想象与情感的心理复合体。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4.
根据下面的材料,给“阙”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5字。
汉阙、白鹤梁、张飞庙和石堡寨号称三峡库区的“四大国宝”。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在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显示着王权的威严、门第的高贵。由于汉代人“视死如”。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阙就是门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缺的,古人便称之为“阙”。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已荡然无存,而建造在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历尽千年疮桑,却得以存留一小部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