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广东省龙川一中高一第一次质检语文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2016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文气流畅的是 (   )
(1)月亮离地,大约不盈尺的光景,霎时间,  ,淡得比初春的嫩草还虚无缥缈……
(2)从天宁门或北门上船,      ,岸上的喧扰像没有似的。
①那点点的遥村远树朦胧了,而那所有的星星似乎隐藏了,
②那所有的星星似乎隐藏了,而那点点的遥村远树朦胧了,
③蜿蜒的城墙在水里倒映着苍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撑过去,
④小船悠然地撑过去,蜿蜒的城墙在水里倒映着苍黝的影子,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
29.How you feel about life and anything________depends on where you focus your attention.
3.
28.I had wanted to help you last night but I couldn't spare any time.for I_____an essay that is due this morning.
4.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9年我国成功实现了“保增长”的经济目标。这表明宏观调控
①比市场调节更有优越性
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③能有效弥补市场的不足
④是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

2.文言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①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而杀之。妻止之曰:“②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③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选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6.
阅读下面诗歌,完下列各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终老不复:通“娶”,娶妻B.何意致不:宽厚
C.何乃太区区:见识短浅D.会不从许:副词,有称代作用,代“你”。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非织作迟/君家妇难B.还必迎取/会不从许
C.府吏得闻/便可速遣D.吾今报府/洵美
【小题3】下列关于文段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段选自汉乐府诗代表作《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B.选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采用民歌中常用的起兴手法,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奠定全诗悲剧基调,同时,在结构上又引起下文的故事。
C.第二段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她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其的同情。
D.从选文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的根源是焦仲卿对母亲的言听计从。

3.语言表达(共1题)

7.
以“作家”开头,用一句话概括以下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
列夫·托尔斯泰忠告作家,绝对不要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而另一位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则再三强调:作品要写得好,一定要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非常正确!但要补充:作家的作品不是写给自己看的,必须想到它对读者的影响。严肃的责任感对作家是同样重要的。

4.命题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镜子’。有人在时间的流转中,从‘它’照见了容颜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戏局中,从‘它’观看出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或不能面对‘它’。请以‘对镜’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