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16练习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20033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4题)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对于散文作家来说,超拔而自在的心态实在是太重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真正进入艺术创造的境界。可是,这对于一个现时代的写作者来说,谈何容易!
①只有具备自由、自在的心态
②因为散文是与人的心性距离最近的一种文体
③是人类精神与心灵秘密最为自由的显现方式
④这是回归文学本体,抵达人性深处的一个前提条件
⑤具备不依附于社会功利的独立的审美意识和超越世俗的固定眼光
⑥作家自由丰富的心性发育程度、心灵自由的幅度,直接关系到散文作品的艺术魅力
A.②①⑤⑥④③B.④⑥②③①⑤C.②⑥④③①⑤D.④②①⑤⑥③
2.三百二十九万五千零八写作:{#blank#}1{#/blank#}

六千零四十万零四写作:{#blank#}2{#/blank#}

3.三百二十九万五千零八写作:{#blank#}1{#/blank#}

六千零四十万零四写作:{#blank#}2{#/blank#}

4.三百二十九万五千零八写作:{#blank#}1{#/blank#}

六千零四十万零四写作:{#blank#}2{#/blank#}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沭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小题1】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5分)
【小题2】结合尾联,简要赏祈“嫌”字的妙处。(6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