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3题)
4.
下列各项中,对于《子夜》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为和赵伯韬斗法,吴荪甫决定把益中公司当作大本营大干一场。同时,妄图收购朱吟秋的丝厂,为此,他不得不让杜竹斋力劝赵伯韬放弃对朱吟秋的融资。 |
B.吴荪甫在家里为父亲吴老太爷办丧事,就在这次聚会上,赵伯韬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 |
C.办好吴老太爷的丧事后,吴荪甫收到了家乡发的电报知道家乡正在发生农民暴动,吴荪甫开始为他在家乡双桥镇的当铺、钱庄、米厂之类的资产担忧他的脸上显出连老太爷过世都没露出过的忧愁。 |
D.冯云卿在公债库券中翻了跟头,不得不另寻出路。何慎庵提醒他对赵伯韬使用美人计,这美人就是冯云卿自己的女儿。冯云卿很难为情地同女儿提起这事,眉卿非常懂得父亲的用意,非常乐意地答应了。 |
E.吴荪甫限屠维岳三天之内把工潮事件解决,并且下令端午赏工一天,开除姚金凤,升薛宝珠为稽查,众人纷纷埋怨这种不公平的评判。 |
7.
下列各项中,对于《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我并没有受苦,我一直觉得挺好。而且,要是可能的话,我以后还想为您出力。”聂赫留朵夫表示他并没有认为与马斯洛娃一起生活在流放地是受苦,他极愿意帮助马斯洛娃。马斯洛娃拒绝了他,她与西蒙松什么也不需要了,她很感谢聂赫留朵夫为她做的一切。 |
B.卡秋莎对掌班瞧瞧,但接着突然把视线移到陪审员那边,停留在聂赫留朵夫身上。她的脸色变得严肃甚至充满恼恨了。她那双恼恨的眼睛有一只斜睨着。这双异样的眼睛对聂赫留朵夫瞧了相当久。这是在法庭上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见面的情景。玛丝洛娃认出了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心情非常复杂。 |
C.“不消说,这是惊人的、使人震惊的巧事!我一定要做一切能做的事减轻她的厄运。而且要赶快做。马上就动手。”聂赫留朵夫要为马斯洛娃做的事是为她请一个著名的律师上诉到最高法院。 |
D.“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好事嘛。不过这里头好像还有什么风流韵事。嗯,那你就讲一讲吧。”聂赫留朵夫到了彼得堡的姨母家住下,姨母询问他帮助犯人的缘由,聂赫留朵夫就把他跟马斯洛娃的关系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 |
E.这个消息使他愣住了。他心里的感触近乎于人们听到意外的大祸临头的消息以后所生出的那种感触。他心里很难过。“这个消息”是指看门人告诉他的马斯洛娃因为与一个医生吊膀子而被主任医师打发走的事。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他首先感到羞愧和可笑,他开始质疑自己所做的一切,终于决定改变自己的决心,马丝洛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再也不管她的一切了。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4.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_____ 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 ,_________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 ___。(韩愈《师说》)
(5)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7)______________ 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8)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 。(李商隐《锦瑟》)
(9)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10)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1)当余之从师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
(1)_____ 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 ,_________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 ___。(韩愈《师说》)
(5)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7)______________ 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8)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 。(李商隐《锦瑟》)
(9)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10)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1)当余之从师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
3.文言文阅读- (共3题)
15.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子曰:“躬自厚(注)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厚:重,与“薄”相对。
【小题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小题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①子曰:“躬自厚(注)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厚:重,与“薄”相对。
【小题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小题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张益州①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虽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②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③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④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⑤,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张益州:古人往往以官名称呼,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②朔:农历每月初一日。③繄:yi,犹“实”。④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⑤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4分)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2分)
张益州①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虽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②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③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④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⑤,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张益州:古人往往以官名称呼,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②朔:农历每月初一日。③繄:yi,犹“实”。④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⑤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②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
B.①故其思之于心也固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C.①今夫平居闻一善②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
D.①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②于传有之 |
A.①待之以待盗贼之意②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
B.①既正,油然而退②环而攻之而不胜 |
C.①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②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 |
D.①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②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
A.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 |
B.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 |
C.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 |
D.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 |
(1)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4分)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2分)
17.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1)结合上面选段,简析“大人”(有德行的人)的处事原则。(2分)
(2)结合上面选段,分析孟子在个人修养上阐述了什么观念。(4分)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1)结合上面选段,简析“大人”(有德行的人)的处事原则。(2分)
(2)结合上面选段,分析孟子在个人修养上阐述了什么观念。(4分)
4.名著阅读- (共2题)
19.
“‘我感到我对你犯下了多么大的罪’……”她气愤地讥诮道。“那时候你就没有感到这样,却塞给我一百卢布。那就是你出的价钱……”(《复活》)
“那么大的罪”指的是什么?那时候聂赫留朵夫是怎样“赎罪”的,现在他又是怎样赎罪的?
“那么大的罪”指的是什么?那时候聂赫留朵夫是怎样“赎罪”的,现在他又是怎样赎罪的?
5.语言表达- (共2题)
20.
结合个人的感悟对汉字进行新的理解,可以赋予汉字特殊的意义。请仿照示例,对以下两个汉字进行理解,要求紧扣字形,有积极意义,表述简练。(4分)
[示例]明:如果日和月同时出现,那该多么明亮啊。
聪:心口耳眼并用,才是聪明人。
(1)劣:
(2)舒:
[示例]明:如果日和月同时出现,那该多么明亮啊。
聪:心口耳眼并用,才是聪明人。
(1)劣:
(2)舒:
21.
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5分)

中国式过马路
【小题1】概括漫画所反映的一种社会心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写一段劝诫的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5个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式过马路
【小题1】概括漫画所反映的一种社会心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写一段劝诫的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5个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3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3道)
名著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