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三百余年。这段时期的文学以词为极盛,其艺术成就亦最突出,因而被誉为“时代文学”。词调今存八百余调,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宋人创制和使用的。宋代词人一千四百余家,词存两万余首。宋词的作家作品的数目与唐诗相比约少一半,若与宋诗相比则少得更多。这是因为词体文学样式的“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法严而义备”,故创作起来比诗困难得多。它是倚声而作的,要求作者精通音律,否则便可能遭到“不当行”之讥,而那种不谐音律的作品就被视为“句读不葺之诗”了。所以像词这样精巧严密的古典格律诗体能有如此众多的作家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属罕见的文学现象。
词之为时代文学,虽然因体性的局限,不可能像宋诗那样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而获得重大的意义,但仍有不少言志遣怀、登临怀古、感时伤世或歌颂升平的题材,也有表达林泉逸兴、善良祝愿、情操高尚、人格伟大的作品,尤其当汉民族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词人发出了悲壮激烈的时代强音,汇为一股振奋人心的爱国思想的潮流。
在宋词里,估计最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作品都属艳科,即涉及恋情的。我们对于这部分作品应当怎样认识呢?我以为应从文化的意义去理解。爱情是文学中的永恒主题,各个时代的人们却赋予它特定的内容与色彩,因此我们可以从中见到那个时代人们情感的一般历史,还可以见到一种很真实的时代精神。
宋人多在词里赞赏女性的形态之美,大胆地描述男欢女爱,表现心灵的颤动,歌颂甜蜜的幸福。正因宋人在词里写出了个体生命的真实,服从了新的规律,词才成为时代文学的。在艳科题材里,作者流露了真实情感,于是往往不自觉地表现了主体的精神品格。因此这类作品就其品格而言,是存在各种等级的。宋人许多春愁闺怨与离别相思之作,虽然表现了蔑视礼法,冲破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争取爱情自由,敢于向阻碍获取幸福的社会因素斗争的反抗精神,但他们并不坚决,没有付出最大的代价,结成的是苦涩的果实,留下了永生的遗憾。他们幽会时总是“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他们注定缘悭分浅,“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他们魂牵梦绕,再见无期,“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只得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为慰藉;他们往往辛酸地饮下人生这杯苦酒,“到头难灭景中情”,未了今生,亦不希望于来生,因为“欲将恩爱结来生,只恐来生缘又短”。从这里可见到我们民族曾经遭受过的精神生活的压抑与不幸。因社会性的制约势力过于强大,宋代词人是不能充分展示个人的本质力量而高唱胜利之歌的。
词为艳科,这是由词体文学产生的社会环境与传播的文化条件所决定的,表明它就体性而言最适于表达爱情题材,而且概括了宋词题材内容的基本情形。宋人思想的活跃与欲望的增强,尤其受到新兴市民思潮的影响而具有鲜明的个体生命意识,这在词体文学里表现得鲜明而深刻。
(原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宋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词是宋朝最为兴盛的文学样式,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非常丰富,对后世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唐诗和宋诗。 |
B.作为精巧严密古典格律诗体,宋词拥有众多的作家作品,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文学现象。 |
C.在宋词里,有相当一部分作品都属艳科,即涉及男女恋情的,这是由词产生的社会环境和传播的文化条件所决定的。 |
D.因为受自身体性的局限,宋词没有出现像宋诗那样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 |
A.词在宋代发展到了顶峰,其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现存的八百余种词调,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宋人创制和使用的。 |
B.当汉民族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词人能发出悲壮激烈的时代强音,汇聚成振奋人心的爱国思想潮流。 |
C.宋词描绘出了那个时代人们情感的一般历史,体现出很真实的时代精神,也反映了民族遭受过的精神压抑与不幸 |
D.爱情是文学中的永恒主题,而在宋词里,最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作品都涉及恋情。但就其品格而言,是存在各种等级的。 |
A.宋词音韵格律苛严,创作起来比较困难,但仍出现了多样化的题材,反映出人们的不同愿望,并产生了情操高尚、人格伟大的作品。 |
B.因为宋词是当时的“时代文学”,所以宋人敢于在词里赞赏女性的形态之美,取于大胆地描述男欢女爱,从而写出了个体生命的真实。 |
C.宋词表现了蔑视礼法,冲破传统道德观念束缚的愿望,但因为社会性的制约势力过于强大,词人写下的多为哀怨缠绵之曲,无法高唱胜利之歌。 |
D.宋人思想活跃,欲望增强,受到新兴市民思潮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个体生命意识,这些在宋词中都有鲜明而深刻的表现。 |
春雨
连俊超
霏霏春雨像是从几十年前飘来的。
刘老头瘸着腿,跟着送葬的队伍走出村庄时产生了这种玄妙的感觉。在他走过的几十个春天里,灰蒙蒙的细雨将村庄笼罩,看不清远处,看不清走过和没有走过的道路。他怀疑自己是不是仍然走在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而眼下唢呐忧戚的鸣奏将他的怀疑撕得粉碎。
那一年天色迷蒙,春雨斜织的时候,他看见大脚花跟着刘柱走进了村庄。那时,刘柱脸上洋溢的喜气让他羡慕不已。可他是专给死人撒钱烧纸的,爹死之前就将他带上了送葬这条道。这种喜事他不能近前,只能远远地望着。
大脚花鲜红的盖头和婀娜的身段让他看到了混沌烟雨中闪亮的色彩。喜洋洋的唢呐声为那个春天谱写了欢快的曲调,一扫春雨时节的单调与阴沉。他记忆犹新。听人说,她叫花。在缠脚的年代,她的脚并不那么小巧。
此刻这条被他们走过无数遍的土路上,行走着从几十年前走来的人们。当年吹唢呐的年轻小伙,如今已步履蹒跚,底气不足。唢呐凄哀的悲调像雨丝一样飘摇不定,甚至有些断断续续。刘老头走上前去,拍拍吹大唢呐的老头,说:“老哥,对不住了。”
老头咽了一口唾沫,说:“哪儿的话?大脚花是我们接来的,我们得好好把她送走。我也老了,嘴巴漏风,吹不好了,对不住她啊!”哀婉的曲调又在雨雾中旋绕起来。
刘老头从竹筐里拿出一叠纸撒到空中,自言自语道:“花,委屈你了,收住吧!等好天我再给你烧。”几十年来,刘老头第一次在雨天送葬。精心剪裁的烧纸被雨水打湿,飘落在潮湿的土地上。
大脚花走进村庄的那天夜里,刘柱就被穿军装的人开着卡车拉走了。她连他的样子都没有看到。然而,她在刘柱家留下了,没有回到山岗那边自己的村子。她坐在山岗上,远远地看一眼自己的家院,又回头看着自己将生活一辈子的村庄。可那个男人走了,或许不会再回来了,这个村庄里她无亲无故。她不知道自己究竟属于哪里,该去往哪里。
那时,刘老头将羊群赶到山岗上,微笑着,抽着烟,心满意足地远望着那个俊俏的女人。
“歇会吧!”刘老头对抬棺的汉子们说。
唢呐声戛然而止。人们坐在一起,并不在意这细密的雨丝。
“花,一会儿就到了,大家得歇会儿。”刘老头把手按在棺板上。
“大脚花来的那年,我吹唢呐一个顶仨。现在不行了,连个长点的调子都吹不出来了。”
“她这辈子够苦的,嫁给了刘柱,连面也没见着。”
刘老头闷声不语。
大脚花在山岗上守望了十多年后,在山半腰立了一座坟。她走到刘老头面前,说请他为刘柱送葬。坟头堆起的时候,刘老头将烧纸撒遍了山岗。那天,刘老头发现,自己一直远望的女人已不像刚进村子时那般俊美,他感到自己被莫名的痛苦浸透了。
刘老头听着人们说话,向不远处的山岗望去一眼。隐约可见那座刘柱的坟头。那个从走进村庄就少言寡语的大脚花,曾经多少次在坟边一坐就是一天,不知道她在守候什么,遥望什么,等待什么。刘老头赶着羊群,远远看着她,愣神片刻,突然给自己一巴掌,骂道:“你他娘的是个瘸子,除了放羊、给死人烧纸还会啥!你不配!”
后来刘老头走到大脚花身边的时候,她的脸上已经被岁月刻画了太多的沧桑。几十年,她简单的生活只靠做绣花鞋维持着,那是令村里其他女人赞叹不已的巧工。与大脚花对视的一刹那,刘老头猛然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看了她几十年。多少年就在他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他感到不知所措,嘴唇像被捏住了似的说不出话。他们就那样对视着,野风奔走。
“刘柱到底回来没有?”
“那里不是刘柱的坟吗?大脚花活着的时候成天守在那儿。”
后来,刘老头鼓起勇气对大脚花说:“老嫂子,你就坐在这个土岗上过了一辈子。你也看见我了吧,我放羊的时候成天看着你,看了几十年。”
大脚花盯着他凝视了片刻,说:“我知道。我也看了几十年,却啥也没看见。我娘说,生我的时候天下着清明雨,一连几天。我跟着他来的时候,还是雨天。人家说我这辈子就没有根儿,我临老连个送我的人都没有。”
“一眨眼几十年没有了,我也一个人活了一辈子。你守着这个土堆图个啥?”刘老头狠狠地干咽了一口。
“守着它我心里踏实点。”
两声叹息,一阵无语。
“走吧。”抬棺的人喊。
刘老头站起身,说:“走吧,还得把坟刨开呢。”他答应过大脚花,要把她葬在那座早已筑好的坟里。他猛然想到,有一天自己老去时有谁为自己点燃一把烧纸。
唢呐声重又在雨雾里飘荡起来。吹唢呐的人似乎鼓足了气,吹得格外凄婉悠长。细密的斜雨不紧不慢地洗刷着悲声。刘老头的瘸腿踏着哀戚的节奏,向山岗走去,走向那座山半腰的孤坟,空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中的刘老头由于身体残疾,只能做送葬的事,所以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也不敢表白,错失了爱的机会。小说从始至终都在表现刘老头自卑怯懦的性格。 |
B.大脚花成亲时没有见到自己的丈夫,在山岗上等了十多年后,等来的却是丈夫的死讯,所以只好在山半腰给自己的丈夫立了一座坟。 |
C.大脚花用几十年的时间去守着一座坟,而刘老头却看了几十年的羊,也看了几十年的大脚花。小说着力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最真诚、最朴素的情感。 |
D.因为给刘柱送葬,刘老头得以走到大脚花身边,他发现大脚花并不像刚进村子时远望那般俊美,是远望欺骗了他,他感到莫名的痛苦。 |
【小题2】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4分)
【小题3】有人认为小说的重点是写人的守望,因此本篇以“守望”为题更好。请针对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4分)
2.语言表达- (共2题)
【示例】清明节:雨也纷纷泪也涟涟,思也悠悠意也绵绵。
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